罷團

含有「罷團」共 1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影片評論者Cheap以局外人姿態批評罷免團體,忽略了實踐困難與真正罷免理由。作者指出,Cheap的百萬影響力傳遞偏頗觀點,可能傷害公民團體。政治需要策略與妥協,應鼓勵民眾參與公共議題,支持志同道合團體共同努力。 Cheap的局外人姿態忽略罷免團體的實踐難處 https://www.youtub
Thumbnail
投票
主題看膩了要換嗎?
2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罷免行動彰顯公民參與力量,雖未成功但促進民主深化。中國國民黨與台灣民眾黨的「以罷制罷」策略失敗,導致近百人被收押。台中34人認罪事件顯示系統性違法行為,可能影響政黨合法性,值得調查其是否已踩到政黨解散紅線。 罷免行動的積極意義,而中國國民黨卻對這樣的公民意識進行嘲笑 罷免是一種民主權利,民眾透
Thumbnail
投票
主題看膩了要換嗎?
2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羅明才應被罷免的主要理由包括:支持爭議法案顯示其缺乏獨立判斷,無視民意並損害地方歷史責任;親中行為如提出「兩岸和平協議」及會見中共統戰高官,引發國安疑慮;利用地方勢力阻礙罷免連署活動,壓迫民主參與,並損害新店選民的權益。 羅明才沒有是非,支持爭議法案配合黨團 羅明才在立法院中,於2024年5月
Thumbnail
投票
這個主題看膩了要換嗎?
2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王世堅呼籲停止罷免,引發多方爭議。支持罷免者認為罷免是民主制度的基石,任何試圖阻撓的行為都是對公民權利的干涉。罷免本質是監督公職人員,而非政黨間的政治算計,王世堅的言論被批評為忽視民意並缺乏是非判斷。此外,民進黨內部針對罷免的激烈言詞可能傷害其民主形象,影響中立選民的觀感,進一步加劇社會對立。
Thumbnail
投票
這主題看膩了要更換嗎?
2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台灣選民在7/26大罷免中展現對民主制衡的重視,擔憂民進黨一黨獨大可能破壞權力平衡。雖然部分選民對立委表現不滿,但因罷免成本高、效益低,傾向讓立委完成任期,以維持政局穩定。此外,對民進黨「反中」論述的不滿,讓部分選民連帶反對罷免團體,反映對意識形態標籤及政治操弄的抗拒。整體來看,選民的考量更多集中在
Thumbnail
投票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2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這篇文章討論了「館長」對中國的愛與台灣主流民意的分歧,以及其引發的爭議。館長在直播中表達對中國的正面情感,甚至提出「一個中國、兩個制度」的立場,但這與台灣多數民意追求自由民主與主權獨立的主張相悖。此外,館長的民生優先論被批評為忽視台灣主權與安全的重要性,可能削弱對抗專制的集體意識。文章也提到台灣民眾
Thumbnail
投票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2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台灣民眾黨(台民黨)借助館長陳之漢的影響力吸引流量,但未能有效回應其「中國認同」言論,導致外界對其主權立場的質疑。館長的聲量被放大,其言論為中國統戰提供空間,台民黨的模糊態度引發爭議。此外,館長與藍白聯盟的關聯性被關注,台民黨未妥善處理其立場問題,恐損害選民對其核心價值的信任。黃國昌試圖為主權議題定
Thumbnail
投票
你喜歡這邊文章嗎?
2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全台大罷免具有完整的正當性 即使時間重來,我仍支持全台大罷免。中國國民黨立委如投票機器,盲從黨意,推動爭議法案,背離民意。他們的不適任行為,理應接受公民審判。罷免是公民不依賴政黨的直接武器,展現民主監督的力量。雖然結果不如預期,但策略無錯,喚醒民眾對政治參與的熱情,挑戰藍營霸權,值得一試!
Thumbnail
投票
你喜歡這篇貼文嗎?
3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罷團在2025年「大罷免」中展現了強大的公民組織力,但因缺乏政黨的全力支持而未能突破高門檻,最終未能成功。若政黨提供資源與基層動員,罷團有機會吸引更多選民支持並促成罷免成功。民進黨在此次罷免中角色有限,未能有效整合罷團與公民團體,導致動員不足,錯失削弱對手優勢的機會。選民則期待政黨能支持罷團,提
Thumbnail
投票
這篇文章你喜歡嗎?
3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如果以軍事戰略觀點來看,罷免跟選舉是不一樣的。 罷免之後還要補選,要花兩次錢,而且任期只剩一兩年,如果補選沒上就是白花兩次,還要準備連任的錢,除非你有鎮瀾宮,不然也花不起。但是罷團不用管補選,所以拼命就對了。而被罷免的如果被罷,也不用連任了,當然也是要拚不同意。 選舉只選一次,可以用四年,糧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