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債務人避不見面、隱匿財產,債權人該怎麼辦?
本集許律師將解析兩岸強制執行制度,從臺灣的拘提、管收與刑事處罰,到中國的信用懲戒、限制高消費與「老賴地圖」。法院如何在保護債權與維護人權之間取得平衡,也揭開中國「以拘代執」的法律與人權爭議。法律,是保障債權?還是制度性羞辱?
本集重點
- 強制執行程序如何啟動?需要什麼樣的「執行名義」?
- 如果不知道債務人財產在哪裡,可以怎麼查?
- 臺灣查調財產有哪些制度機制?(債權人查報/法院職權調查/命債務人報告)
- 中國的「財產申報制度」與「以拘代執」概念為何?
- 中國法院對拒報財產者常見處置為何?
- 臺灣對債務人可採拘提與管收的條件與程序是什麼?
- 中國「抓人促執」現象是否已成制度化?法律依據與人權界線如何?
- 中國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法律依據與操作方式為何?
- 所謂「老賴地圖」如何運作?對個人隱私與名譽的影響?
- 若以刑罰手段逼債,是法律正義還是體制暴力?
- 在強制執行制度設計中,該如何拿捏「效率與人權」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