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馬皇帝的大號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Imperator」,也就是今日英語「emperor」的出處。
Imperator要怎麼翻譯呢?它的真實含義,比較接近最高兵權的掌有者,所以可以理解成「大統帥」、「元帥」一類的意涵。也有人將其翻譯為「凱旋將軍」,原因在於,現在多數人的通說認為,「Imperator」真正出現,是在共和時代中後期作為一種「榮譽銜」使用。
在將軍得勝歸來、辦凱旋式時,眾士兵一起歡呼鼓譟,大叫「Imperator!Imperator!」這就成了中文翻譯者理解的「凱旋將軍」。
不過,還有一小搓學者堅持應該從語言角度切入分析。「Imperator」來自於動詞「imperare」,意思是「指揮」、「命令」,今日在文法中,為什麼命令式叫「imperative」就是從這個拉丁文來的。
換言之,他們認為,「imperator」本來的意思,應該是在某支軍隊中任何執掌有絕對兵權(imperium)的政務官(Magistratus),即可稱為「imperator」。
聽起來也挺有道理的,那為什麼只是「一小搓人」呢?因為這純屬推論,並沒有很實際的文獻證據說明,掌有imperium的政務官就能稱為imperator。
但基於以上不同意見的存在,加上Imperare的原義依然是指揮與命令,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翻譯成「大統帥」。得勝將軍被人歡呼地叫作「大統帥!大統帥!」也很合理,這樣就兩種意見都包括進來了。
當然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直接音譯成「英白拉多」然後寫個註解啦。
&
圖片:屋大維雕像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Brogi, Giacomo (1822-1881) - n. 4123 - Roma - Vaticano - Cesare Augusto - Statua in marmo.jpg"
資料來源:
Rivero, Pilar (2006). Imperator Populi Romani: una aproximación al poder republicano. Zaragoza: Institución Fernando el Catól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