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魔術方塊速解界,1-look 被視為「終極聖杯」。

什麼是 1-Look?
1-look 指的是在開始還原前,利用比賽規定的 15 秒檢視時間,完整規劃整顆方塊的還原步驟。
正式計時開始後,全程無需中途觀察或思考,就能流暢完成還原。
以常見的 CFOP 解法為例,選手會在檢視時規劃好 Cross、F2L、OLL、PLL 的所有步驟。
還原時,只需執行腦中已經想好的劇本,不需要再做模式辨識或臨場決策。
1-Look 與盲解的差異
很多人會以為 1-look 跟盲解很像,因為看一次就能還原,但兩者有根本不同:
第一,檢視時間不同。
1-look 必須在 15 秒內完成規劃,盲解可以花數十秒甚至數分鐘記憶。
第二,記憶內容不同。
1-look 記的是步驟與空間變化的順序,盲解記的是每個塊的位置與方向。
第三,思考模式不同。
1-look 是動態模擬,必須在腦中預演每一步的變化; 盲解是靜態記憶,把狀態轉換成編碼或故事。
第四,還原方式不同。
1-look 開眼執行,依照計畫高速完成; 盲解全程閉眼,完全依靠記憶。
為什麼 1-Look 更難?
雖然盲解看起來更炫,但在速解角度,1-look 的難度更接近人類極限:
1. 15 秒極限壓縮
盲解檢視可慢慢來,但 1-look 必須在 15 秒內完成全程模擬,容錯率極低。
2. 動態運算負荷更高
盲解只需記住靜態狀態; 1-look 要推演每一步的變化,直到最後一步。
3. 執行時抗干擾能力
1-look 還原時看著方塊轉動,但不能被畫面影響腦中計畫;盲解雖閉眼,但不受視覺干擾。
4. 技術融合度極高
1-look 同時要求記憶、空間預測、模式識別、手速與心理穩定性,沒有捷徑。
為什麼盲解無法達到 3 秒?
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用兩個核心數據來分析——步數(moves)與 TPS(每秒轉動步數)。
速解(含 1-look)
- 理想情況下步數約 45~55 步(HTM 計算,U2跟U 都算1步)
- 頂尖 TPS 約 13~15,短時間可達 16+
- 50 步 ÷ 14 TPS ≈ 3.57 秒(不含檢視時間)
盲解
- 步數約 80~100 步(因為記憶法與算法結構不同)
- TPS 約 6~8,因需降低失誤率
- 90 步 ÷ 7 TPS ≈ 12.85 秒(不含檢視時間)
- 記憶全方塊需 15~20 秒以上,完全不可能達到 3 秒總時間
- 目前盲解頂尖選手觀察3-6秒、盲解 6-9秒
結論很明顯:
盲解的步數長 1.5~2 倍、TPS 更低,即使不計檢視時間也無法在 3 秒內完成; 1-look 則是結合最短步數與最高 TPS,唯一有可能突破 3 秒極限的技術。
1-Look 的極速優勢
1-look 的關鍵在於「檢視與還原無縫銜接」。
檢視時已完成所有規劃,計時階段的每一步都是全速輸出,沒有任何判斷延遲。 唯一限制只有手速與轉動效率,因此它是唯一能突破 3 秒的技術。
比喻來說:
盲解像是先背完整課本再花時間寫答案; 1-look 是開考前腦中已經全部算好答案,響鈴後直接抄完。
耿暄一 vs 王藝衡:誰會先達到?
在華人速解圈,耿暄一與王藝衡都是頂尖高手,但差異明顯。
耿暄一年紀更小,卻在公開比賽紀錄中多次展現幾乎每次都能 1-look 完成 Cross 與前四組 F2L的能力。這意味著他在檢視規劃與前段還原的效率上,已經穩定壓制王藝衡。
王藝衡雖然在手速與臨場爆發力上表現出色,但在完整 1-look 的規劃深度上,仍落後耿暄一一個層級。
因此推測:
- 耿暄一可能會先在訓練與比賽中穩定完成全程 1-look
- 王藝衡則可能在短期內依靠爆發力打出極速單次,但穩定度較難匹敵耿暄一
結語
1-look 是魔術方塊速解的終極挑戰。
它比盲解更難,因為必須結合速解最短的步數、最高的 TPS,以及 15 秒內完成全程規劃的能力。 耿宣一不僅在年紀上有成長優勢,更已多次在公開紀錄中證明自己在 Cross 與前段 F2L 的 1-look 能力遠超同儕,對突破 3 秒極限的潛力顯而易見。
耿暄一的 1-Look 檢視腦內模擬範例
以下是一個模擬情境,假設耿暄一在比賽中拿到一顆亂序方塊,他的 15 秒檢視過程可能是這樣運作的——
第 1~3 秒:分析 Cross
- 迅速找到四個底層十字塊的位置,判斷最短步數完成 Cross 的方案
- 在腦中模擬 Cross 的轉動順序,確保轉動不會打亂已經就位的棱塊
第 4~7 秒:連鎖規劃 F2L
- 邊想 Cross,邊預測第一組與第二組 F2L 的塊位變化
- 檢查轉動後角塊與棱塊的相對位置,確保能用最短步數直接插入
- 在腦中修正手法,避免出現卡手的情況
第 8~11 秒:預演後兩組 F2L
- 模擬第三、第四組 F2L 的轉動路徑
- 預測它們在完成時會讓頂層剩下什麼形狀
- 在這個階段,耿宣一幾乎已經「看見」了完成 F2L 後頂層的 OLL 模式
第 12~14 秒:思考 OLL 與 PLL
- 直接在腦中辨認頂層的 OLL 圖形,決定最快的公式
- 完成 OLL 後,立刻預判 PLL 類型與公式手法
第 15 秒:確認全局
- 在心中從 Cross 開始,一步步快速重播整個還原流程,檢查沒有遺漏
- 等待計時器開始,進入全速執行模式
計時開始後
- 完全不需要再看頂層找形狀,因為所有步驟都已經在腦中排好
- 手部輸出完全依照預演,TPS 全程保持在極限水準
- 在 3~4 秒內完成整顆方塊
這種 15 秒內完成全局規劃的能力,對多數速解玩家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同時要求:
- 高速模式辨識能力
- 動態空間推演能力
- 公式記憶庫的瞬間調用
- 在極短時間內消化 45~55 步的還原流程
耿暄一在多場公開比賽中展現了這種「Cross + 前四組 F2L 幾乎每次都能 1-look」的穩定度,這也是他被認為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完整 1-look 與 3 秒極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