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遊牧六個真實心得:從英國上班族到全球遠端的工作模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開始數位遊牧工作六個月了,迫不及待要紀錄自己的近況與心情。過去六個月裡,我有整整三個月都不在英國,去了台灣、日本、巴黎、義大利、西班牙,邊工作邊生活,體驗著「不被地點限制」的自由。

延伸閱讀:英國求職經驗分享:兩週上岸、數位遊牧、40% 薪水增幅、行銷主管職!


何謂數位遊牧?簡單來說,數位遊牧是一種結合遠端工作與流動生活的工作模式,原則上不受限於辦公室或特定城市,只要有網路和筆電,就能邊工作邊生活於世界各地。還記得入職時的資安訓練,當時資安長提出了一個幽默又寫實的情境模擬:「假設你現在正在西班牙喝著啤酒、曬太陽、『順便工作』的時候,正好電腦被搶劫了,這時你該立刻做哪些動作?」這樣的工作情境模擬,基本上說明了我的工作型態。

如果你還不認識我的話...

大家好,我是 Yuwen,目前定居英國曼徹斯特,曾擔任英國上市跨國電商的行銷主管,近期轉職新創 PM ,嘗試數位遊牧的工作生活方式。18 年,抵達英國就讀研究所;19 年,畢業後開始英國行銷工作;20 年,工作之餘在台灣創辦自己的品牌;21 年,與現在的先生交往並於隔年在英國結婚;現在正在前往英國公民的路上。


一、工作效率的反思

老實說,在成為一位數位遊牧者之前,我對這種遠端型態是有所保留與不確定的。尤其身為 Project Manager(或稱 Delivery Manager),我擔心的問題非常實際:如果團隊每個人都在不同時區、不同地點自由工作,那進度如何跟進?項目如何追蹤?我的 KPI 怎麼辦?

但實際工作了六個月後才發現,正因為這種自由非常難得,團隊反而更尊重每個項目的時間底線。遠端工作反而讓大家更誠實地管理自己的產能與承諾,該交付的,就會交付;說做得到,就一定會做到。不是那種「在辦公室打卡,但其實摸魚」的虛假效率,也盡量不會 Over promise but under deliver,而是真正把責任放在自己身上的自律。


二、如何遠距建構職場信任

因為這樣工作型態的關係,基本上沒有人會因為「幾點開始上班」而對任何人產生評價,衡量個人效率與產能的是項目的完成度、工作的實際輸出,而非上線時間與頻率。

基於如此,我們高度依賴清楚的項目管理工具及 AI 工具,搭配每日 Standup、每週 Review、每月 Retro 等目的明確的反饋會議機制,讓每個人都能掌握彼此進度與資源。信任的建立,來自於這種透明而穩定的制度設計,而不是日常面對面的「存在感」。


三、承認與否,職場其實是交友圈的延伸

每天工作 5 至 10 小時,和自己幾乎每日互動的人,卻很少能真正見上一面。我的同事遍佈全世界,香港、美國、菲律賓、巴西、杜拜、波蘭、澳洲等,這種「人在世界另一端」的合作關係,有時讓人感到某種「虛擬人際關係」的孤獨。

絕多數離職的同事,往往也是因為無法接受「缺乏人際連結」的空虛感,畢竟人類本來就是群居動物。我自己也在某些時候覺得,好像與世界有一點脫節,在茶水間 Tea Time 聊八卦、週五下班後和同事小酌、早上搭電梯的時候禮貌問問昨晚在幹嘛,這些互動其實是感受到人與人溫度很重要的環節,少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時刻,有時候會感到孤單。


四、當綁住自己的不再是一座城市或一個國家的時候,為什麼要留下?

這是我進入數位遊牧生活後最大的體悟之一!以前住在英國,是因為工作機會、居留條件、簽證規範等各種外部因素。但現在,我可以選擇住在任何地方,只要有網路、電腦與時間管理能力就可以開工,「住在英國」反而是一個主動選擇。

我開始重新定義「家」的概念,不再是國籍、戶籍或地理位置,而是「哪裡讓我此刻最舒服」。我可以根據季節、飲食、氣候、文化、情緒能量等條件,彈性地選擇居住地,不再有一種被城市或國家綁架的感覺,擁有更自主選擇居住地點的權力。

延伸閱讀:關於出國留學後的選擇:留下,是一種冒險;回家,也需要勇氣


五、對於 Work Life Balance 的重新理解與定義

以前我覺得 Work-Life Balance 是「9 到 6 工作,下班後做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可以是副業、休閒娛樂、躺著耍廢,但過去幾年,我總覺得哪裡不合理,這種形式的切割,其實忽略了我個人的能量曲線和需求。

在 9 到 6 的工作模式下,我硬生生地被定義了某個時間區段必須賣給公司,無論我的產能為何,時間就是和公司制度綁在一起。數位遊牧的這六個月,相對有彈性的公司制度,讓我可以更有自主地規劃我自己的時間。舉例來說,我發現我週一效率極好,可以從早上 7 點一直工作到晚上 10 點也完全不累,但到了週五下午,我就完全喪失動力。如果強迫我週五還要「坐滿」,那是對產能的浪費、對自我的消耗。

現在,我可以選擇下午去健身、晚上再處理主業工作、週日先工作一點點來減緩開始新的一週的焦慮。這才是對我來說真正的 Work-Life Balance:我知道自己的狀態,然後自己安排出最理想的節奏。Slack 上的狀態分享也成為日常:「正在煮飯」、「出門遛狗」、「搭飛機中」、「開車去買菜」等,這些生活狀態分享,不會讓人覺得你不敬業,反而是一種透明、誠實的工作文化。

延伸閱讀好友文章:Work Life Balance 的迷思:工作與生活不是對立,從平衡到整合的價值觀 (部落格:變革成長指南,作者:Andy CY


六、我有自由了,但我有錢、有體力嗎?

外人看來,數位遊牧就是一種「環遊世界順便賺錢」的浪漫,但實際體驗了六個月後,我發現這種生活也需要體力、財力與極高的自我管理能力。

去東京住一個月?可以的!下個月跳去布里斯本也行!但每天訂看交通、查住宿、適應新時差、整理行李,這其實會讓我工作效率降低,生活品質下滑,旅遊變得沒那麼有趣。

我發現,最常見的數位遊牧樣貌,反而不是每天在機場奔波,而是待在一個小小但舒服的空間裡,好好工作、偶爾移動、生活穩定。那種浪漫背後,其實是一種深思熟慮的自我選擇,而不是盲目逃離生活。


結語、

不確定讀到這裡的你,是否對「數位遊牧」有更多畫面感了?這六個月的體驗對我來說,是一種重新理解生活與工作的過程。

我來自台灣,現居英國,先生是日本人,我們的生活因此有更彈性的選擇權。可以選擇回亞洲避冬、夏天在英國避暑,而且不需為了「回家看家人」而耗盡年假,只需要有 Wi-Fi、有時間管理、有責任感,就能好好工作。

前陣子家裡有小狗寄宿,我也能靈活地安排工作,把時間留給牠。這種生活模式,讓我看見未來若有小孩,我也可以用自己的節奏陪伴他成長。

目前體驗到現在,數位遊牧的工作型態很符合我對自由、生活選擇權的嚮往。

延伸閱讀:台英職場比較,薪水、生活費全公開!|2019-2024年,英國與台灣的薪資、職涯、生活比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人在英國|生活、工作、留學
8.5K會員
52內容數
一個台灣女生在英國生活、留學與工作的親身記錄。分享在英國工作的日常、生活小攻略、文化反思,希望這些經驗能為也在英國的你帶來一點陪伴與啟發。
2025/06/03
在英國職場超過五年,從行銷主管到遠端新創PM,作者分享向上管理的實際經驗與技巧,包含主動確認工作內容、善用新人紅利、保持工作透明度、有效處理負面評價,以及如何向主管反饋改進空間。文章強調職場是合約關係,需要先評估自身價值,並提醒做個能觀察、能調整、也能主動的就職者比完美完成所有事更重要。
Thumbnail
2025/06/03
在英國職場超過五年,從行銷主管到遠端新創PM,作者分享向上管理的實際經驗與技巧,包含主動確認工作內容、善用新人紅利、保持工作透明度、有效處理負面評價,以及如何向主管反饋改進空間。文章強調職場是合約關係,需要先評估自身價值,並提醒做個能觀察、能調整、也能主動的就職者比完美完成所有事更重要。
Thumbnail
2025/05/20
作者分享選擇留在英國的原因,包括政治風險考量、英國的生活步調、多元文化以及工作與生活平衡。文中也提及與好友 Celia 共同創作電子書《英國畢業後...何去何從?》,分享留英經驗與數據。
Thumbnail
2025/05/20
作者分享選擇留在英國的原因,包括政治風險考量、英國的生活步調、多元文化以及工作與生活平衡。文中也提及與好友 Celia 共同創作電子書《英國畢業後...何去何從?》,分享留英經驗與數據。
Thumbnail
2025/03/25
在英國職場,一對一會議 (1on1 Meeting; 121 meeting) 是展現個人價值、爭取機會、掌握職場關係的關鍵。本文將深入探討英國職場一對一會議的重要性、可討論的話題,以及如何有效運用一對一會議被主管看見。
Thumbnail
2025/03/25
在英國職場,一對一會議 (1on1 Meeting; 121 meeting) 是展現個人價值、爭取機會、掌握職場關係的關鍵。本文將深入探討英國職場一對一會議的重要性、可討論的話題,以及如何有效運用一對一會議被主管看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份全球性調查指出,有45%的數位遊牧工作者年收入達到240萬台幣。自由又高薪,聽來真是“夢想的工作”。但是這個新興工作方式確實如此美好嗎?來談談我從身邊觀察到的這族群,其實他們命運大不同。本文將揭露數位遊牧的黑暗面,幫助你更全面了解這種生活方式的現實挑戰。 工作與生活的界限模糊 “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份全球性調查指出,有45%的數位遊牧工作者年收入達到240萬台幣。自由又高薪,聽來真是“夢想的工作”。但是這個新興工作方式確實如此美好嗎?來談談我從身邊觀察到的這族群,其實他們命運大不同。本文將揭露數位遊牧的黑暗面,幫助你更全面了解這種生活方式的現實挑戰。 工作與生活的界限模糊 “
Thumbnail
擁有五年在澳洲打工度假的經驗,分享自己的農場工作心得與生活消費情形。介紹外場與內場工作的差異,以及時薪、加班費相關資訊。此外,也提及自己在澳洲的語言能力挑戰與成長。
Thumbnail
擁有五年在澳洲打工度假的經驗,分享自己的農場工作心得與生活消費情形。介紹外場與內場工作的差異,以及時薪、加班費相關資訊。此外,也提及自己在澳洲的語言能力挑戰與成長。
Thumbnail
在國外工作的成長與挑戰:從快速適應到學習高效合作,體驗不同團隊和文化
Thumbnail
在國外工作的成長與挑戰:從快速適應到學習高效合作,體驗不同團隊和文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新加坡管理顧問公司的全職工作經驗,以及從居家辦公到遠端工作的轉變。作者透過混合辦公模式比較在辦公室與家中工作的利弊,並對大公司裁員以及AI崛起的趨勢做出反思。最後,作者表達了對AI創業的渴望,希望超越自我,探索數位遊牧生活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新加坡管理顧問公司的全職工作經驗,以及從居家辦公到遠端工作的轉變。作者透過混合辦公模式比較在辦公室與家中工作的利弊,並對大公司裁員以及AI崛起的趨勢做出反思。最後,作者表達了對AI創業的渴望,希望超越自我,探索數位遊牧生活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透過內部轉調找到國外工作的真實故事。分享多次嘗試和文化挑戰後,終於在海外職場站穩腳步的經驗
Thumbnail
透過內部轉調找到國外工作的真實故事。分享多次嘗試和文化挑戰後,終於在海外職場站穩腳步的經驗
Thumbnail
今天開這篇來講一下已經四年半的遠端工作,在疫情期間也很多公司改為遠端工作,我們公司是在疫情開始之前就有開放遠端的計畫也早在2019 11月就開始一個月有半個月的時間遠端在家工作,常有朋友問我在家工作真的能專心嗎?在家一個人不會很孤單嗎? 等等的問題 就在這寫一篇經驗分享和大家聊聊!
Thumbnail
今天開這篇來講一下已經四年半的遠端工作,在疫情期間也很多公司改為遠端工作,我們公司是在疫情開始之前就有開放遠端的計畫也早在2019 11月就開始一個月有半個月的時間遠端在家工作,常有朋友問我在家工作真的能專心嗎?在家一個人不會很孤單嗎? 等等的問題 就在這寫一篇經驗分享和大家聊聊!
Thumbnail
在勞動節這個時刻,一起來探討「自由」這個哲學議題。內容包括自由工作與數位遊牧的定義、自由的自律、積極自由和消極自由的概念、對自由工作者的自由觀點、自由與無知的關係、以及對自由的渴望。通過這次討論,幫助大家確立自己想追求的自由,並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在勞動節這個時刻,一起來探討「自由」這個哲學議題。內容包括自由工作與數位遊牧的定義、自由的自律、積極自由和消極自由的概念、對自由工作者的自由觀點、自由與無知的關係、以及對自由的渴望。通過這次討論,幫助大家確立自己想追求的自由,並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