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Work Life Balance 的迷思:工作與生活不是對立,從平衡到整合的價值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你有沒有曾經在晚上十點,你還在看電腦檢查未讀郵件,準備工作的東西?或是早上六七點,鬧鐘剛響的時候,你卻早已醒來,腦中盤算今天要完成的專案。週末本該放鬆,卻因為「再多做一點」的念頭,依舊坐在電腦前加班。

尤其是當工作與生活的界線模糊,我們該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在這篇文章裡,我將帶你回顧職涯起伏中的真實經歷、探討「Work Life Balance」背後的誤區,並分享如何將興趣化為動力,嘗試將工作與生活整合在一起。

為什麼重要?

Work Life Balance 是個假議題,工作與生活不是一條線分開的兩件事,而是共同都屬於組成人生的元素,關鍵是要整合工作與生活,打造出理想的人生

在這期的內容將涵蓋:

  • Work Life Balance 迷思:工作與生活真的水火不容嗎?
  • 整合思維:平衡是假議題,關鍵是整合工作與生活
  • 價值驅動:以「工作觀×人生觀」重塑生活
  • 專屬和弦:金錢、表達與影響力的理想比例
  • 守護動機:延緩「實用性」思考,保護內在熱情
  • 結論:整合工作與生活,打造出理想的人生


Work Life Balance 迷思:工作與生活真的水火不容嗎?

在剛開始工作的 2-3 年間,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每天在工作上面總是有無數的任務需要完成,而且自己又是剛開始工作,很多工作技能、處理方式都還很菜,需要很多時間去摸索成長,工作效率也很難提升,所以在職涯的初期,我幾乎就是沒有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光是工作就已經占滿了我的生活。

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大概在工作的 3-5 年後,自己開始在工作上越來越駕輕就熟,也更清楚每件事情的輕重緩急,開始能夠適應工作上永遠都在失火,但是重要的是不能讓有火是會大到危及的程度,工作的時間不再無止盡的擴張,開始可以擁有工作之外的生活,這個階段的自己開始可以去擁有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接著就是我最近兩年的狀態,我開始懷疑工作與生活是不是一個假議題?為什麼工作與生活需要平衡?

我發現自己除了正職工作外,我也會自己去尋找有趣的 side project 來做,像是自己嘗試做 Podcast,要花時間準備內容、剪輯、上架,到現在開始寫文章、寫電子報,這些其實都算是某種【工作】,我對自己原本的說法是:「我可能就是個工作狂吧!永遠閒不下來的那種人」

但我後來才發現並不是,我在利用下班時間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好像不會覺得他們是一種工作或是加班,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沒有那種工作上需要交付的壓力,或是一定要在什麼時間內做完的緊張,反而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覺得充滿能量、成就感,我甚至會自己主動想去花時間鑽研、提升能力,儘管他們不一定可以像工作一樣換出薪水,這種可以喜歡工作的感覺好神奇。


整合思維:平衡是假議題,關鍵是整合工作與生活

我前陣子在讀 iPod 之父 Tony Fadell 的書《Build 創建之道》時,看到他說了一段話,就是在描述我覺得疑惑的地方

“When you’re doing something truly new, truly important, it’s never balanced. You’re obsessed. You’re in it. It’s war.”

如果你在做一件很新、很重要的事情,你會深深著迷,一頭栽進去,進入戰鬥模式,這種狀態永遠不是平衡的。

Tony Fadell

Tony Fadell


沒錯,當人深深著迷一件事情的時候,才不會管是不是平衡的,就像小時候很容易著迷電玩,著迷電玩的時候,哪個小孩還管的了平衡不平衡,就是全部身心 All in 投入打到爆,花時間去練習技巧,為了有時間打更多的電動,讓自己回家寫作業變得更有效率,圍繞著想打電動的狀態形成了一種生活。

工作與生活是無法分開的,因為他們本來就不應該分開,工作與生活之間不存在界線,因為他們都是屬於人生的一部份,兩者應該是整合在一起的。

我們選擇把人生的時間,花在工作上與花在生活上,其實是一樣的道理,都是我們選擇使用時間的方式,人生也不會只有這兩個元素,還有家人、朋友、興趣等等,所有這些都是人生的元素,我們要做的選擇是把什麼東西放進人生之中。


價值驅動:以「工作觀×人生觀」重塑生活

在《Designing Your Work Life 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這本書中,作者也是抱持一樣的觀點,關於設計出理想的工作,關鍵不是找到一個很棒的頭銜、薪水很高的工作,或是一個很被社會價值認可的工作,而是找到一個符合你的【工作價值觀】的工作。

  • 為什麼要工作?
  • 工作是為了什麼?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 工作和個人、他人、社會有什麼關聯?
  • 什麼叫「好工作」、「值得做」的工作?
  • 金錢和工作的關聯是什麼?經歷、成長、成就感和工作的關聯是什麼?

以我自己為例,我認為工作是幫助我建立思考框架、升級視野的管道,透過工作的經驗,我希望可以更多元探索世界,擴展我的認知領域,同時我也認為收入很重要,非常重要,因為我對於金錢的焦慮感很強,我不想要處在一個需要擔心錢的狀態,我想要錢,因為這是我衡量自己價值很重要的指標。

回答完工作的價值觀後,我們也要思考自己的人生價值觀

  • 人活在世上是為了什麼?
  • 人生的意義或目的是什麼?
  • 人與他人的關聯是什麼?

我的人生價值觀是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體驗,擁有各種不同的體驗,不管是看到、吃到、感受到等等,努力去探索各種不同的感受,認識世界的事物,這是我認為人生最重要的追求。

結合個人的工作觀與人生觀,我們才可以建立起一致的人生。

過著一致的人生,意思不是人生完美,每一天都過完美的生活,每一件事都配合得好好的。過著一致的人生,意思只是盡最大的努力,依據自己的世界觀與人生觀而活。

Stanford Designing Your Life

Stanford Designing Your Life


專屬和弦:金錢、表達與影響力的理想比例

在檢視自己的工作時,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來思考:金錢、影響力、表達。

  • 金錢:代表的是收入
  • 表達:代表向世界發出你的聲音、輸出看法,創作出你的東西
  • 影響力:我們希望自己的工作產生什麼影響力?可能是影響少數個人的影響力,或是改變世界的影響力,影響力的範圍有多大?

每一份工作都可以用這三個元素組成,假如你今天是一間科技公司的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薪水收入是一個元素。你在擔任產品經理時,有多大的自由空間可以表達你的想法、決定做什麼事情,這是影響力。你在公司內部能夠發揮的影響力,甚至是你管理的產品對於整個社會、世界的影響力,也是這份工作創造的影響。

從這三個元素,我們可以去思考自己理想的和弦是什麼,我們想要收入、表達、影響力各自佔有多高的比例,而且我們不一定只能從單一份工作去創造理想的和弦,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角色來組合出理想的模樣

創造出專屬你的和弦

創造出專屬你的和弦


就像我們在『打造人生組合 Portfolio:建立韌性,擺脫工作焦慮』文章提到的,可以用 Portfolio 組合的角度來思考,讓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色中,去組合、平衡出和弦,以我自己為例,我同時擁有的角色包括:

  • 外商管理顧問:主要提供我收入,以及在大企業層級發揮影響力
  • 《閱讀進行式》Podcast、電子報:讓我可以盡情去表達,將我的想法、經驗輸出到這個世界上與人分享,以及這些想法有機會影響到一些人,啟發個人層級做出改變
  • 小眾興趣會員社群:主要提供我收入,以及自己可以下場嘗試,自己運營一個社群、產品的機會

我認為沒有任何一份工作是理想的,但可以透過多種角色組合出一個人理想的和弦。


守護動機:延緩「實用性」思考,保護內在熱情

當我們在探索不同的角色、工作時,起初很可能只是一個小的火花,一個興趣使然的起點,這時候我們需要特別小心,因為我們總是會太快去思考到,這個興趣有沒有價值?有沒有變現的機會?是不是對我的未來有幫助?

我們太快就會開始考量實用性。

我認為這些思考沒有錯,只是時間點的問題,當我們在探索新的角色時,稍微延緩一些「實用性」的評估,先讓自己探索看看,如果我們這麼快就要將每一個興趣、角色標上價值的標籤,那很多事情在一開始萌芽的時候就被扼殺了。

在心理學上有個理論是「動機擁擠理論」Motivation Crowding Theory,這個理論的核心論點是只要存在對於外部報酬的預期,就會削弱人的內在熱忱與動機。

在一項由美國賓州大學行為科學團隊進行的田野實驗中,設計了一款名為「迷宮方塊」(Maze Cube)的數位拼圖遊戲:玩家要在限定時間內完成挑戰。研究中,參與者被隨機分為三組:

  • 從未預期獎勵組:任務全程不提及任何報酬;
  • 預期獎勵組:事前告知每成功完成一局,就能獲得 1 美元報酬
  • 驚喜獎勵組:同樣只在完成後才意外發放 1 美元

實驗結果顯示,預期獎勵組在有報酬階段確實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破關的速度也顯著提升,然而一旦獎金撤銷,他們在隨後的自由遊玩時間裡,不僅參與度降至低於從未領過錢的對照組,甚至自評對遊戲的興趣也大幅下滑。

反觀驚喜獎勵組,無論有無報酬,他們對「迷宮方塊」的熱情始終穩定,與從未預期獎勵組不分上下,持續更久的遊玩時間。這項研究清楚地提醒我們,只要在活動開始前就已預期會有金錢誘因,就很有可能取代原本內在的好奇與樂趣,一旦外部獎勵消失,內在動機反而更容易流失。


結論:整合工作與生活,打造出理想的人生

“Choose a job you love, and you will never have to work a day in your life.”「選擇一份你熱愛的工作,這輩子就永遠不會覺得自己在工作。」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只是一個假議題,關鍵是找到你喜歡的事情,當你可以找到喜歡的事情,那做這些事情將不再是痛苦、消耗,而是可以打造出一個理想的生活方式。

希望今天這篇文章,能讓你對於工作、生活多一點想像,嘗試去找出你理想中的工作和弦,讓我們一起前進打造出理想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變革成長指南
3.0K會員
23內容數
自我成長|科技新創|社會趨勢|閱讀筆記 在變革世界中,探索個人與社會的成長之道
變革成長指南的其他內容
2025/07/07
一提到時間管理,每個人應該都可以想到各種時間管理的方法,不管是一些工具、軟體,或是工作的技巧,像是蕃茄鐘工作法等等,這些關於時間管理的方法,本質上是認為時間不夠用的關鍵是效率問題,只要我們變得更有效率就可以解決問題,但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討論時間管理的另一個面向,關於心態的問題。
Thumbnail
2025/07/07
一提到時間管理,每個人應該都可以想到各種時間管理的方法,不管是一些工具、軟體,或是工作的技巧,像是蕃茄鐘工作法等等,這些關於時間管理的方法,本質上是認為時間不夠用的關鍵是效率問題,只要我們變得更有效率就可以解決問題,但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討論時間管理的另一個面向,關於心態的問題。
Thumbnail
2025/06/23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是有許多目標、成就等著我們去追逐,包含升學、求職、財富、地位等等,這些目標就像是一場一場的遊戲,終點就是獎勵。 這些遊戲的共同特點就是:有明確的目標,清楚的規則、勝利條件。這就是所謂的有限遊戲,但是照著這些遊戲過活,並不是唯一的可能,我們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活法——無限遊戲
Thumbnail
2025/06/23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是有許多目標、成就等著我們去追逐,包含升學、求職、財富、地位等等,這些目標就像是一場一場的遊戲,終點就是獎勵。 這些遊戲的共同特點就是:有明確的目標,清楚的規則、勝利條件。這就是所謂的有限遊戲,但是照著這些遊戲過活,並不是唯一的可能,我們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活法——無限遊戲
Thumbnail
2025/06/09
追求生產力的提升是現代熱門的主流觀念,但提升生產力不一定是解答,我們將從另外一個「反對」提升生產力的角度,來重新思考如何使用時間
Thumbnail
2025/06/09
追求生產力的提升是現代熱門的主流觀念,但提升生產力不一定是解答,我們將從另外一個「反對」提升生產力的角度,來重新思考如何使用時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其實等於: 為了別人,賣自己的時間賺錢;與為了自己,所付出的活動時間之間的平衡。 而平衡不一定是代表各佔50%的比例,因應每個人的情境,比重可能不同。 當我們認為,自己只是在做對別人有利的事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性就會提高; 而在做對自己好的事時,就變得那麼沒那麼重要
Thumbnail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其實等於: 為了別人,賣自己的時間賺錢;與為了自己,所付出的活動時間之間的平衡。 而平衡不一定是代表各佔50%的比例,因應每個人的情境,比重可能不同。 當我們認為,自己只是在做對別人有利的事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性就會提高; 而在做對自己好的事時,就變得那麼沒那麼重要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現代人的職場處境不再穩定,需要採取不同的生活方式。投資組合生活方式有助於提供更多彈性以順應世界局勢,並且可以兼顧生活和擴增財源。發展具體行動方案,評估適切的興趣與能力,運用資源人脈、有效管理時間、分析投報效益是實現理想的工作/生活模式的關鍵。
Thumbnail
現代人的職場處境不再穩定,需要採取不同的生活方式。投資組合生活方式有助於提供更多彈性以順應世界局勢,並且可以兼顧生活和擴增財源。發展具體行動方案,評估適切的興趣與能力,運用資源人脈、有效管理時間、分析投報效益是實現理想的工作/生活模式的關鍵。
Thumbnail
邊玩邊工作不是件不可能的事,但你要試過一次才知道「自己要不要那樣的生活」?
Thumbnail
邊玩邊工作不是件不可能的事,但你要試過一次才知道「自己要不要那樣的生活」?
Thumbnail
在生活中,常常感到忙碌壓力,但我如何找到自我探索的平衡點呢?這篇文章中,將分享我的困惑、發現的問題、工作與生活的難點,以及透過建立播客節目和使用 NordPress 來解決這些問題的經驗。這也將是我如何開始意識到自己需要一種更好的方法來組織我的想法和創意的故事。
Thumbnail
在生活中,常常感到忙碌壓力,但我如何找到自我探索的平衡點呢?這篇文章中,將分享我的困惑、發現的問題、工作與生活的難點,以及透過建立播客節目和使用 NordPress 來解決這些問題的經驗。這也將是我如何開始意識到自己需要一種更好的方法來組織我的想法和創意的故事。
Thumbnail
我們全都可以自行決定事業在自己人生的比重,答案沒有對錯。
Thumbnail
我們全都可以自行決定事業在自己人生的比重,答案沒有對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