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人生|為什麼要數位遊牧?我開啟數位遊牧、探討AI一人公司的緣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我的第一份全職工作在新加坡管理顧問公司,擔任商業分析師。當時是2022年下半年,新加坡已逐步走出疫情的陰霾,然而過去兩年在疫情的籠罩之下,已讓大多數公司都施行「居家辦公」,並且沒有因為疫情的結束而取消這項制度。

因此從我入職的第一天起,便是居家辦公的模式。剛入職還處在「社會新鮮人的興奮期」時,我會一週到公司2-3次,和同批一起入職的夥伴們社交閒聊,後期發現公司人很少,老闆們也經常不在,我到公司的頻率降為了一個月1次,只在公司舉辦大型活動時出現。

從「work from home」到「work from anywhere」

一出社會就讓我體會到「全新的工作模式」,讓我思路大開。

從「養成線上協作的習慣」,到「熱愛在線上完成工作」;從「居家辦公」,到「其實我也可以去我喜歡的咖啡廳辦公」,我開始為這種工作模式感到著迷,我的社群媒體也逐漸因我的興趣愛好,為我推送「數位遊牧(digital nomad)」,這個對我來說非常新鮮的詞。

「對欸,既然我能完全在線上完成工作,我其實也可以在別的國家辦公啊?」

Hybrid模式,讓我可以直觀比較「Work in Office」和「Work out of Office」對我的利弊

得益於「混合型的辦公模式——可以選擇在公司辦公室或者在家工作」,我可以直觀的比較出哪個模式我更喜歡,哪個更適合我。

在辦公室工作:

  • 最明顯的好處在於在「需要集體討論」的議題時,能更有效率的溝通,面對面的表情、肢體動作在討論有爭議時,能更圓融解決。
  • 然而缺點,對於我這個i人也很明顯。與人社交會消耗能量,加上通勤時間,背著厚重的公事包來回跑,相比於在家工作的日子,我明顯感覺在辦公室工作的那天,我會特別勞累。

在家工作/或者說,遠端工作:

  • 優點:移動工作時的「變化性」與「衝擊」能讓我更有創意靈感,效率更高。我可以善用「空閒時刻」,完成日常瑣事,比方說在完成一項工作任務,及另一項任務來之前,利用空檔洗個衣服、去超市買日用品,這樣下班後,我就有完整的休息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再被「日常瑣事」填滿,沒有感到真正的休息。
  • 缺點:和同事沒有那麼親近的關係,平時都用視訊聯繫/協作,有些同事甚至從來沒見過面,我都戲稱像「網友」


公司收緊政策,開始看管員工班師回朝

2023年開始,隨著全球經濟緊縮、AI崛起節省大量人力,許多大型企業都面臨成長動能不足,而把苗頭指向員工的生產力不足,因此越來越多公司取消「在家工作」的制度,加強對員工的管控來增強生產力,我的前公司也不例外。

然而,握有一定經濟基礎,體會過不同的工作模式,加上逐漸長出來的獨立意識,讓我重新思考「這會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我接著從內心動機、外部環境影響、理論依據,進行自我剖析:

內心動機:

在家工作的日子,我多了很多時間「自我對話」,加上工作之後取得「經濟上的獨立」,我意識到我與以往不同了,「我握有生活的主動權」,去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方式。

外部環境影響:

  • AI的崛起,矽谷的科技公司裁員,股價反而飆升的現象,透露了一個警訊——大公司不再需要這麼多人。我曾經覺得我的白領工作很難被威脅,然而現在,確實有被替代的可能。
  • 一人公司的機會,雖然AI的崛起使得大公司不再需要這麼多員工,卻也賦予每個人更大的power,在更短時間內,完成以往需要一個團隊才能完成的任務。

馬斯洛需求理論:

管顧顧問都很愛framework,我認為「馬斯洛需求理論」讓我更能清晰直觀的面對自己。那就是我大部分的需求「已被滿足」(來到金字塔第二層的尊重需求),達成了許多世俗認為的成就,如畢業於頂尖商學院、進入世界500強公司並獲得高薪工作。

然而我還是感到不滿足,因為我還沒「達到自我實現」。我認為自己還有很多潛能沒被挖掘,我不想耽溺於「別人眼中不錯的工作」,而放棄掉「年輕時挑戰自我」的可能性。

raw-image

因此,我決定再次「跨出自己的舒適區」,利用AI時代的新機遇,追求自我實現和開發潛能,而不是安於現狀,等著被科技淘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要來分享,促使我離職高薪的管理顧問業的底層邏輯原因。進入職場前,新聞媒體和周遭人的閒言碎語,會給我一種認知是,「只要我獲得一份高薪的工作,就衣食無憂了,過上舒服的日子」然而,當我走進白領界的高薪行業,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看過我前面的文章的人,應該知道我正在著手出版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書。25歲出書?可能有人會覺得,應該我從小文筆就很好,很早就立志當文字工作者吧!也有人可能會想,這麼年輕,你有足夠的人生閱歷支撐,去寫完一本書嗎?
在方格子也入駐了滿兩個月,發文接近30篇,不曉得大家看到我的文章都是些什麼感受。其實不只是方格子,我在threads上也有發文,並在一個月內做到了2000多人追蹤,連我自己也很訝異,因為這是我25年來第一次認真經營社群媒體。
進入到大公司後,面對競爭壓力,大多數人在單一的評價體系中逐漸難以獲得成就感。作者透過剖析問題、清晰目標以及改變態度找到適合自己的副業,重新找回成就感。對年輕人而言,透過副業鍛鍊能力、吸收知識與技能,再將所學轉化為價值,成為發展的關鍵。
以前的我以為,「賺得多,存的錢也自然就多」,不需要刻意規劃。因此,我只要設法找到高薪的工作,然後拼命升職加薪就好了。直到一次與計程車司機的對話,才讓我幡然醒悟——那就是,如果沒有妥善的財務規劃,再高的薪水,也不會讓存錢變得容易。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閱讀的態度可能會發生改變。這篇文章著重於從務實派者的角度出發,探討閱讀與學習需求之間的關係,並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閱讀技巧,分享了作者個人的閱讀心得和轉變。
今天要來分享,促使我離職高薪的管理顧問業的底層邏輯原因。進入職場前,新聞媒體和周遭人的閒言碎語,會給我一種認知是,「只要我獲得一份高薪的工作,就衣食無憂了,過上舒服的日子」然而,當我走進白領界的高薪行業,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看過我前面的文章的人,應該知道我正在著手出版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書。25歲出書?可能有人會覺得,應該我從小文筆就很好,很早就立志當文字工作者吧!也有人可能會想,這麼年輕,你有足夠的人生閱歷支撐,去寫完一本書嗎?
在方格子也入駐了滿兩個月,發文接近30篇,不曉得大家看到我的文章都是些什麼感受。其實不只是方格子,我在threads上也有發文,並在一個月內做到了2000多人追蹤,連我自己也很訝異,因為這是我25年來第一次認真經營社群媒體。
進入到大公司後,面對競爭壓力,大多數人在單一的評價體系中逐漸難以獲得成就感。作者透過剖析問題、清晰目標以及改變態度找到適合自己的副業,重新找回成就感。對年輕人而言,透過副業鍛鍊能力、吸收知識與技能,再將所學轉化為價值,成為發展的關鍵。
以前的我以為,「賺得多,存的錢也自然就多」,不需要刻意規劃。因此,我只要設法找到高薪的工作,然後拼命升職加薪就好了。直到一次與計程車司機的對話,才讓我幡然醒悟——那就是,如果沒有妥善的財務規劃,再高的薪水,也不會讓存錢變得容易。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閱讀的態度可能會發生改變。這篇文章著重於從務實派者的角度出發,探討閱讀與學習需求之間的關係,並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閱讀技巧,分享了作者個人的閱讀心得和轉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成為數位遊牧工作者後,發現並非我想像中的那般閃閃發亮美好。我需要在旅遊與工作間取得良好的平衡,可能也需要捨取與犧牲。但這樣的工作模式真的適合你嗎?或許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認識一點帶著工作去旅行的神秘面紗
Thumbnail
1.傳統工作型態: 固定辦公地點 每天通勤上下班 以台北為例,平均每天通勤時間約一小時 2.遠距工作: 定義:不需在固定辦公地點工作,可在家、咖啡廳等地透過網路完成工作 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但隨著網際網路普及後才流行 COVID-19疫情加速了遠距工作的普及
Thumbnail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進步,在公司體制下工作不再是唯一選項,有越來越多的接案或遠端工作產生,因此有一個適合工作的環境則變得重要。而今天分享的「Hour Jungle共享空間」我覺得是同時滿足遠端工作者需要彈性的自由空間、初期創業者可負擔的工作環境、甚至是一般消費者也較無進入門檻的地方。
Thumbnail
從Covid-19大流行後,讓人思考WFH(在家工作)的可行性,再到近期生成式AI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漸漸一定會有公司發現重覆性質高的工作,幹嘛要養一堆人去完成,AI通通就可以搞定了,如果你也認同這個概念,是不是也考慮看看「不離職創業」呢?
Thumbnail
AI崛起和財務自由對於未來的職場和個人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AI取代工作和財務超前部屬的必要性,以及存錢和開源的重要性。在未來,人們需要適應新技術和技能,並且明智地進行投資,以實現財務自由。
少子化加上台積電及新興產業人才磁吸效應, 讓職場環境跟著出現變化, 過去一年,安靜離職、大離職潮、快速離職, 這些流行語襲捲全球,人們逐漸意識到, 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這些現象,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頻繁。   至於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我重複問了OpenAI #Ch
Thumbnail
數位遊牧不僅讓工作變得自由自在,更是一場充滿冒險和成長的精彩旅程。在數位時代,自由選擇的工作方式不僅讓工作地點不再固定,更是一場尋找生活樂趣的冒險。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數位遊牧的真諦、冒險生活的挑戰與平衡,以及開始數位遊牧的第一步。也邀請你一同感受這場無拘束的自由冒險,並勇於追求夢想。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瞭如何從受僱者轉為一人公司的關鍵歷程。作者以圖解四大面向,分享自己對於專業興趣的多元探索、定位累積、知識變現和知識創業。文章中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資源和內容,可以讓讀者深入瞭解作者的觀念和方法。
Thumbnail
提到數位遊牧,不少人可能會覺得是一件陌生的事,數位遊牧是適合現代社會的一種生活方式。本文分享自己在晨間挑戰或是數位遊牧上的體驗心得,並描述了一個21天的習慣養成過程。文章中提到了調整生活作息、工作型態或是旅遊計畫等相關內容,對於期待擺脫傳統工作模式的人來說,或許可以從中獲取一些有益的啟發。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成為數位遊牧工作者後,發現並非我想像中的那般閃閃發亮美好。我需要在旅遊與工作間取得良好的平衡,可能也需要捨取與犧牲。但這樣的工作模式真的適合你嗎?或許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認識一點帶著工作去旅行的神秘面紗
Thumbnail
1.傳統工作型態: 固定辦公地點 每天通勤上下班 以台北為例,平均每天通勤時間約一小時 2.遠距工作: 定義:不需在固定辦公地點工作,可在家、咖啡廳等地透過網路完成工作 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但隨著網際網路普及後才流行 COVID-19疫情加速了遠距工作的普及
Thumbnail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進步,在公司體制下工作不再是唯一選項,有越來越多的接案或遠端工作產生,因此有一個適合工作的環境則變得重要。而今天分享的「Hour Jungle共享空間」我覺得是同時滿足遠端工作者需要彈性的自由空間、初期創業者可負擔的工作環境、甚至是一般消費者也較無進入門檻的地方。
Thumbnail
從Covid-19大流行後,讓人思考WFH(在家工作)的可行性,再到近期生成式AI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漸漸一定會有公司發現重覆性質高的工作,幹嘛要養一堆人去完成,AI通通就可以搞定了,如果你也認同這個概念,是不是也考慮看看「不離職創業」呢?
Thumbnail
AI崛起和財務自由對於未來的職場和個人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AI取代工作和財務超前部屬的必要性,以及存錢和開源的重要性。在未來,人們需要適應新技術和技能,並且明智地進行投資,以實現財務自由。
少子化加上台積電及新興產業人才磁吸效應, 讓職場環境跟著出現變化, 過去一年,安靜離職、大離職潮、快速離職, 這些流行語襲捲全球,人們逐漸意識到, 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這些現象,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頻繁。   至於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我重複問了OpenAI #Ch
Thumbnail
數位遊牧不僅讓工作變得自由自在,更是一場充滿冒險和成長的精彩旅程。在數位時代,自由選擇的工作方式不僅讓工作地點不再固定,更是一場尋找生活樂趣的冒險。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數位遊牧的真諦、冒險生活的挑戰與平衡,以及開始數位遊牧的第一步。也邀請你一同感受這場無拘束的自由冒險,並勇於追求夢想。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瞭如何從受僱者轉為一人公司的關鍵歷程。作者以圖解四大面向,分享自己對於專業興趣的多元探索、定位累積、知識變現和知識創業。文章中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資源和內容,可以讓讀者深入瞭解作者的觀念和方法。
Thumbnail
提到數位遊牧,不少人可能會覺得是一件陌生的事,數位遊牧是適合現代社會的一種生活方式。本文分享自己在晨間挑戰或是數位遊牧上的體驗心得,並描述了一個21天的習慣養成過程。文章中提到了調整生活作息、工作型態或是旅遊計畫等相關內容,對於期待擺脫傳統工作模式的人來說,或許可以從中獲取一些有益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