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日更文章,共整整四週二十八天了。像是一個安靜的里程碑,它確實存在著。
七月底的時候,我給了自己八月的目標清單,像是在人生的帳本裡重新分配時間的投資組合。寫三頁日記、日更文章、讀書、爬十一樓樓梯、運動等等,每一項都是對未來自己的小小紀律。用Notion的表格記錄,從上週開始,每天像是在填寫一份對自己的Check List。
設定的項目,大概都可以完成四到五項。不算完美,但也不差。就像是一首不太規整的詩,有些韻腳對了,有些還在摸索,但整體的節拍已經慢慢找到了。這原本是我設想的百日計劃的內容。想藉由運動、讀書,或是其他的自我實踐,在一百天內記錄下一些有紀律的生活軌跡。沒有一定要改變什麼,或是減多少肥、變得多健康多好看,只是想看看,如果給時間一個框架,它會長成什麼樣子。
在那個聚會後,朋友一次不經意的話語,讓我開始有了改變的心意。那句話現在想起來已經有點模糊,但它留下的漣漪還在擴散。仔細想想,所有的一切機緣都可能帶來一些改變,如同蝴蝶效應一樣,一個微小的振翅,可能在時間的另一端掀起風暴。
最近正在讀的一本小說《四十我就廢》,是一個四十幾歲的女生從美國解除婚約後回到她的家鄉倫敦,重新開始人生的故事。我喜歡書裡的幽默口氣,像是在苦澀的咖啡裡加了一點糖,讓人生的挫折也變得可以吞嚥。
當然它是小說,總是這樣的,像是一本看似充滿挫折,到最後柳暗花明的勵志讀本。但我在意的不是結局的完美,而是過程中那些微小的轉念時刻,那些讓人想要繼續下去的小小理由。
每個章節結束,主角都會寫幾個如感恩日記裡一樣的清單:「我要感恩的是...」那些感恩的內容往往涵蓋了許多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事物,像是街角的一朵花、陌生人的一個微笑、或是正好趕上的公車。這些小確幸又小又有趣,有時候非常之廢,但卻是生活裡最真實的質地。
我今天想試試寫看看:
我要感恩的是...
- 永康街早上的Brunch店不需要等太久的位置,而且給了我們靠窗最舒服的座位
- 電子書,雖沒有書本的質感,但閱讀起來非常舒服
- 二十年前某一天的那個永康街角落,因為一堆爛事後,在那裡我想到不能這樣下去,需要認真來找房子,那個轉念的瞬間改變了後來的一切
- 長春國賓旁的京都御飯糰,竹編的托盤彷彿複製了京都的那個轉角
- 自己可以堅持下去的小小毅力,每天累積多一點,不知不覺就成了對自己的信心
二十八天,聽起來不長,但對於一個也常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來說,已經是一種證明。證明改變不需要轟轟烈烈,也不需要立竿見影,只需要像流水一樣,持續而溫柔地往前。
這些微小的堅持,也許就是生活給我的複利,不是數字上的增長,而是對自己信心的累積。每一天的完成,都是對明天的一個承諾,告訴自己:我們可以繼續下去,慢慢地,但確實地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