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概念與文章架構」AI:優化與提出問題讓作者修改
新手與專家的差距:為什麼「快速工程」依然重要?

1. 開場: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挫折感?
打開 AI,輸入問題,卻得到不完整、不貼近需求,甚至完全不對的答案。很多人會說:「現在 AI 這麼厲害,還需要學什麼提示語嗎?」 對專家來說,也許真的不必。但對新手而言,快速工程(Prompt Engineering)仍是掌握 AI 的關鍵入門技巧。
2. 問題在哪裡?
快速工程,簡單來說,就是設計出能引導 AI 提供更精準、完整內容的提問方式。專家有領域知識,即使提示語不夠完美,也能透過追問與互動,得到想要的答案。新手則不同——他們對任務缺乏完整畫面,不知道怎麼開口。
- AI 回覆內容時,也不確定該怎麼追問。
- 最後容易覺得「AI 不好用」,甚至放棄使用。
3. 觀點:先學會「提問架構」比死背提示語更重要
對新手而言,直接設計完整提示語很難,因為他們不熟悉任務流程,也沒提問經驗。與其讓他們背範例,不如先給一套簡單的提問思考架構,讓他們先模仿,再發展自己的風格。
4. 方法與案例
在我的課堂上,我會這樣引導學生:
專案規劃 → 用 OGSM 架構(Objective, Goals, Strategies, Measures)釐清總目標、階段目標、策略與衡量標準。
目標設定 → 用 SMART 原則(Specific, Measurable, Achievable, Relevant, Time-bound)檢查目標是否具體可行。
AI 輔助:
- 先讓 AI 提供一個提示語雛形。
- 學生針對情境修正與補充。
- 用 AI 深度研究功能,讓架構更完整。
多次練習後,新手不只能自訂提示語,甚至能將其轉化為自動化 AI 代理,主動幫忙完成任務。
5. 收斂與行動呼籲
實際驗證下來,這種方式能讓新手更快進入狀況,輸出的內容也更完整。所以我認為,快速工程不是過時技能,而是幫助新手有效使用 AI 的「加速器」。如果你是剛開始接觸 AI,或想幫助別人學會更有效提問,不妨先準備一套提問架構,讓你的問題更精準,你的答案更貼近目標。
彩蛋..............提示語架構、範例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