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北平路上的小屋子飯丸,可以說是我最愛的台式飯糰中的第一名!!
但是由於平常上班日都要排蠻久的,甚至於如果沒有前天預訂,還不一定買得到呢~
所以我總會選擇在特休放假日要帶夫人與狗狗出門走走時趕早來買。小屋子飯丸的位置在北平路上。
台中人有句話叫作“穿在天津、吃在北平”。
我在文心路附近已經住了快二十年了,因此對於北平路上的店家都很熟識。
但是說實話,倒是從來沒有在天津路買過衣服。
負責接待的都是老闆,而身旁不多話的老闆娘總是隱身在店面後方不停的包著飯糰。
小屋子的生意雖然好,但是我從未感受到老闆與老闆娘之間有過任何緊張的氣氛。
我自已有個原則就是,如果那間店的老闆、員工之間氣氛很緊張,彼此之間會因為忙不過來而大小聲的話,那麼不管東西再好吃,我也不會上門光顧。
單純就是不喜歡那種人跟人之間的相處模式。
與食物美味與否無關。
除了食物的溫度之外,我更加在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如果對待人都能那麼不尊重的話,那又怎麼會對手上的食物用心呢?
小屋子的飯糰份量對我來說不算大,所以我其實一次都會買上二個。
其中個人最喜歡的口味就是辣蘿蔔(辣菜脯)跟鹹蛋口味。
我吃過很多飯糰,但小屋子的辣菜脯與鹹蛋,是我無法在其他飯糰店吃到的口味。
辣菜脯是那種台式老味道,微辣但不嗆,咬下去有種脆脆的口感,像是早晨的第一口清醒。
它不像韓式泡菜那樣搶戲,而是默默地在米飯中釋放香氣,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鹹蛋則是那種熟成得剛剛好,蛋黃綿密、蛋白不死鹹。
配上熱騰騰的糯米飯,為整個飯糰加入了靈魂。


而相較一般的台式飯糰,小屋子的飯糰配料可說是十分的豐富,而且各自為飯糰帶來了不同的口感與滋味。
除了常見的肉鬆、菜脯、酸菜與油條外,小屋子的飯糰還有薑片、豆皮與花生粉。
經過醃漬或調味的嫩薑片帶有一點甜味,咀嚼後會在舌根留下淡淡的回甘。
嫩薑也不像老薑那樣辛辣刺鼻,它的辣度溫和,入口後會有一種清爽的刺激感。
搭配油脂較重的食材,如油條時,嫩薑片能有效中和油膩,讓整體味道更平衡。
而滷豆皮夾在飯糰裡並不搶戲,卻能在咀嚼時突然冒出一股濃郁的滷香,讓整體味道更有深度。
花生粉在飯糰裡不是主角,卻是那種讓整體味道更完整的配角。它能讓辣菜脯的辣更有層次,讓鹹蛋的鹹更顯溫潤。
全部不同的食材,藉由老闆娘的雙手,將滋味全揉進一顆飯糰中,最後形成了美味的濃縮。
出發前吃上一顆,就可以讓我有足夠的體力與精神走完步道。
而不用說在步道的休息點,再拿出另外一顆飯糰品嚐時的期待與滿足感了。
小屋子飯丸並不是網美店,也沒有打卡牆,但卻有一種台中北屯特有的溫度。
只要來過一次,就會記得那種米飯的黏度、菜脯的辣度、鹹蛋的厚度——還有那種「早安,今天也要加油喔」的無聲祝福。
如果你也住台中北屯,如果你也喜歡早晨的街景與林道的寧靜,那不妨來小屋子買一顆飯糰。
也許你會像我一樣,從此把它放進你的日常裡,成為某種儀式感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