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之惡-死-(二十)星際種子們的困境
星際漫遊的空虛自我認同
「星際種子」的某些失衡狀態可算是靈性失衡的現象,也可算是過度認同靈我人格的特質,忽略其他諸我的需要,而陷在「世界之外的世界觀」的一種桎梏。以這些「星際種子」們的經歷分享來看,我覺得反映出一件事:對弱勢和情緒脆弱者而言,星際信仰不只是哲學選擇,更可能是一種心理依附、孤立與停留於幻象的陷阱。
他們沉迷於自己「星際種子」的身分,卻忘了同為「星際種子」與同為「人類」沒有什麼不同,靈魂的內在修練都有待提升。
他們認為地球是一所「靈魂學校」,星際種子則是被派來協助地球揚升至更高維度。
但他們沒有去思考自己正處於什麼樣的程度,以為所有的苦難挫折與不被接受都是因為自己是「星際種子」,是人類們還沒有足夠「高頻」而認不出來的「導師」。
但是,他們是否想過,在高位的導師眼中,他們也僅是年級稍高的學生,是還需要在這所「靈魂學校」歷練過後才能成為「導師」的「導師種子」。
他們誤以為自己是「星際種子」就是來引導人類「揚升」的,而且自認為天生便具備足以引導人類的智慧,卻沒發現自己陷入「靈性膨脹」的心理幻象,以外在身分作為自身能力的肯定,而忽略了,也忘記了,做為一個「導師」最重要,也最該去留意的心靈基礎能力的鍛造、提升與學習。
也許,他們會反對,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也有學習與接受訓練,還繳費上課了。
然而,靈魂的升級並非沉醉在身分認同與言語虛談間,也非談論遙遠星際的生活嚮往與聆聽同溫層互相肯定的激勵便能深化靈魂的等級。
靈魂需要的養分只有「真實」,是自己實際去體驗與生活,冒險與嘗試後所獲得的真實感受,才能提升靈魂的品質。
當自我被同化時的真我飢渴
「星際種子」的認同與參與,在剛開始,應該可以提供一份不一樣的體驗,是可以擴展靈魂視野的「真實」,這點,我是肯定的。
但這份體驗的「真實」,對於靈魂所需要的,是短暫滿足,僅是個暫時止飢的虛胖快餐。
尤其這個「星際種子」的團體讓你產生依賴感,覺得自己無法離開,自己是歸屬於這裡的,那麼,那份靈性飢餓會來得更快。
因為每個人都有「真我」存在,真我是追求「個體進化」的,對於吾家的身心靈關係架構而言,若僅是單一認同一個「團體」作為歸宿,導致「個體」的可能性與未來成長的發展性被緊縮或消滅,或者使「個體」本身意志有被吞沒與削弱的情況發生,都將會引發自己的「真我」產生靈魂的飢渴(就是不滿)。
真我是追求「個體進化」的,當然不會容許有「個體」消失或功能削減的狀況發生。
且真我屬金,金的特性是壓縮,有排他與切割的特性,真我也具有排他性,即非真正的我蓋不接受的特性。故謂「真我」。
真我的靈性飢渴將會引發金性的偏態發展,使金行的運作出現強烈排他性,即讓你不知不覺排斥所有不認同自己信仰與思想的其他個人、言語與批評,採取完全斷絕的偏激方式去應對。
但如果,對自己其實不完全認同參與的「星團」理念一事無所覺察,或已覺察卻因為不想失去同溫層關係而壓抑自我感受,也不願失去過往投入的信任關係而說服自己接受,其金性的偏態發展便會加劇(需求被忽視而更加不滿)。
而金生水,偏態發展的金能量需要找到宣洩出口,故將生出偏態發展的水能量(相較其他五行方向,侮、逆、剋、積,「生」是最順其自然的宣洩出口),因此造成靈性能量的偏態發展與失控。
如此這般的成員多幾個之後,一個極度排外,主張斷絕關係,只認可同溫層彼此信念,且信仰體系邏輯自洽的閉環團體雛形,就完成了——這也是偏態信仰、異端、極端意識團體與邪教等團體初成形的第一步。
因真我飢渴與靈性失衡而變質的整體進化運動
同樣的發展不只是靈性團體,其他類型的運動或宗教組織,只要有意識地想要協助人類整體進化發展的團體皆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例如通過揭露性騷擾和性侵犯事件,推動了社會對性別平等的關注和討論,並促使相關法律和政策改革的#MeToo運動。
又如跨越性別、種族、年齡等多個層面的概念,旨在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包容和多元的社會,並特別關注歷史上受到歧視或代表性不足的群體,即多元、平等、共融(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的DEI多元共融運動。
或是起源於一九三O年代,在非裔美國人英語中,原用以指代對於種族歧視和偏見現象的察覺的形容詞「保持清醒」(stay woke),自二O一O年代起被用於形容對社會不平等、有色人種、同性戀社群和女性身份認同政治等左翼政治議題的察覺與關注,但卻在二O二O年代,西方國家許多右翼政治人士和一些中間派人士開始諷刺性地使用這個詞,用來來貶低各種左翼和進步運動的覺醒文化(Woke)。
這些原本立意良好的社會提升改進運動,近來都時不時便可聽到爭議事件的發生,還有對立、歧視、誤用與仇恨偏激言論的產生。
我想,這都不是這些運動本身的創始者與單純支持者所願意看到的局面。
同樣的,「星際種子」們的閉關發展,與非我族類間的對立、歧視與偏激言論的發生,想來也不是那些「高階星靈」希望看到的氛圍與局面。
若以吾家開發的八階來看,沒有處於上四階的「星際種子」,依吾來看,對於人類的「揚升」用處是有限的,甚至無用,或可能扯後腿。
協助整體提升前非跨越不可的課題
八階中的第四階所追求的是尊重需求的滿足,也是學習尊重他人與尊重自己的一個階層。
在第四階很重要的一個課題是分享自己:如何可以尊重別人的同時也尊重自己地去分享自己想要分享的事物。
心境到了第四階,通常已具備自我覺察、自我認識、自我照顧與自我肯定的累積,是具備相當程度智識與經驗,甚至已經具有獨特靈性體驗的能者。
但也因如此,個人自我獨特經驗與另一個自我獨特經驗的衝突,才會發生。
因為你不是他,他也不是你,你也不是我,我們大家的體驗各不相同,但因背景、文化、家國、立場等因素,可能導致我們各自人生的重要經驗與真實體驗均有衝突之處。
如果是各佔山頭,各自為政,各家自掃門前雪,那就罷了;但若都是為了同樣的目標及主張前進,想對某些扭曲的事物進行革命與改造,免不了的,基於處境各不相同,關注各有角度,就可能在各種主張與意見上僵持對立,在做法與成果的評估上也會產生矛盾衝突——故此,為讓事情得到順利進展,方才需要學會「尊重」。
「尊重」不是退讓,而是接納與思考,承擔並協調,藉此以共謀出彼此均能接受的方案。
而且,低階心境者難以體會高階心境者,例如山頂之人難以向山腳之人描繪自己所見的景色與立於山巔所感受的舒暢;山腳之人如果心理素質差的,還會搬出虛構的山頂體驗,或者另一位大師的山頂體驗,為了面子來駁斥你的山頂體驗,貶低你的成就經驗。
此時的「尊重」就非接納與思考,而是承擔與堅持,即對方可以有自己的意見,但自己還是得堅持在對的方向,並準備好對策,承擔對方可能因反對而發動的威脅與危險。
不過若能協調,還是會希望能與對方溝通,獲得對方的尊重,以避免不必要的事端發生。
所以,第四階之人,除需要學會尊重外,也有被尊重的需求,以及需要如何去獲得尊重的技術與能力。
那麼,當一個「星際種子」沒有學會「尊重」,以不「尊重」對方的態度,去使用不「尊重」對方的技術,來進行「揚升」觀念與知識的分享時,會發生什麼事呢?
當一份愛、進化、昇華與靈性的訊息,以不尊重他人的態度去表達,其效果與後續效應將會如何呢?
故此,對於一個有志於協助整體提升的「星際種子」而言,或是其他各類型運動的參與者而言,都有一個非跨越不可的「尊重」課題。
當然,有些參與者或「星際種子」僅是想要得到那份歸屬與安全感,想要的是參與這些活動及有這個身分認同的虛榮感,或者只是想要一個有參與其中的參與感,或是有表達、聲張了某種意見的存在感——
如果他們僅僅是追求這些,而不是以協助整體提升、分享自己體驗與智慧為念,那他們應該連第四階都還沒到,對於整體「揚升」的幫助,將會很有限。
甚至,可能會是某些爭議事端的導火線。
可惜,他們往往是少有這份自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