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照相館,那叫一個火啊。還有不少人哭著喊著要殺光日本人的。
首先就是敵性語。由於日本也用漢字,所以我要說清楚,這個是日文詞彙。是一切西方的,外來敵對事物的代稱。當時一切的不友好國家的產物都被打上敵性語的標籤,被認為輕佻浮薄,甚至片假名都被削減了不少。比如說足球(サッカー)變成了蹴球(しゅうきゅう),麥克風(マイクロフォン)變成了送話器(そうわき),盡量把一切西方的影響都排除。是不是很熟悉?之前地鐵站不是把所有英文都換成了拼音,後來又灰頭土臉地改回來了嗎?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就是對愛國無止境的推崇,導致了不夠愛國就要被批判。現代中國叫漢奸走狗賣國賊,以前日本叫非國民,指那些反戰,或者就是反對國家任何政策的人。可以說都是一類人,要是死後相聚的話,相信他們會有不少的共同話題吧。
至於用電影來鼓吹戰爭這件事,那更是輕車熟路了。我是特攝粉,大家都知道。公認的日本特攝的創始人是特攝之神圓谷英二。他在二戰期間就給軍方(軍部)拍攝了不少特攝。其實主因就是軍方不願意給他們飛機,只能用模型來拍出大場面(其實也沒有很大)。就連美國人,都不相信這些是假的,戰後還要求他把膠卷交出來。同時期納粹德國也有類似的東西,叫意志的勝利。如果說圓谷英二拍的比如說夏威夷大海戰,加藤隼戰鬥對等是特攝的瑰寶的話,那
意志的勝利就是電影界的瑰寶。施陶芬貝格導演把希特勒想要的人體之美,以及那種集體的宏大感,都忠實地表現了出來。尤其是當時的奧運會,把古希臘斯巴達的美感表現的可謂是淋漓盡致。希特勒本人也是藝術生,很是了解藝術對民眾的影響力。
可以說,電影是法西斯政權最有利的宣傳工具,因為規模宏大,對觀眾的心理衝擊也大,更有利於把一些信息灌注給他們。其實一切的影視,動漫,電影,電視劇,都是這樣。抗日神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劇情不重要,特效不重要,甚至合理性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灌輸的。你還不能罵,一罵你就是漢奸,是人人喊打的罪犯。
東條將軍,你在阿鼻地獄好好看著,你要的帝國在中國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