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拿到一篇新文章時,你會怎麼處理?
是逐字逐句讀到最後,還是先看文章標題呢?
讀完之後,又要怎麼確認自己讀通、讀懂呢?閱讀不應該只是單純「讀完」有「印象」,而更應該成為是可以靈活運用於解決各種問題的知識工具。
結合課本語文常識、4F引導思考法與各文體的特徵,本次將分享閱讀的三招七式,
讓你從今以後,每次閱讀都是裝備升級。
第一招:課本基本式
一、認識主題:審題優先 (逐字閱讀前,先審題掌握主題!)
二、自我提問練習:閱讀後,問自己What/ Why/ How?
三、摘要練習:刪除不重要訊息/選出重要訊息→歸納語詞→建構句子
第二招:動態回顧式
Roger Greenaway 曾提出「4F提問法」,作為動態回顧循環的引導思考策略。
透過依序且循環不斷釐清文章的4F問題,將有助閱讀者深入探討與學習文章內容,讓閱讀文不再只停留表面。
Facts(事實):在閱讀中你看到什麼客觀事實?
Feelings(感受):對於閱讀中的情境,你有什麼感受?
Findings(發現):透過閱讀,你具體發現與學習到什麼?
Future(未來):你要如何運用你的發現於未來?
第三招:掌握文體式
我們可以透過認識文體的特性,了解在閱讀中應關注的重點,進而更容易掌握作者想傳遞的訊息。
一般常見的文體,可以分為散文、小說,及新詩,其中散文又可分為記敘文式、抒情文式、議論文式三大類,以下分別介紹。
1. 記敘文
- 掌握具體事實:人、事、時、地、物。
- 敘述的方式:順序、倒敘、插敘、鏡框式
2.抒情文
- 主旨:借記敘 (表象),抒發oo情感(核心價值)
- 抒情文會透過取材與描述人、事、景、物的細節(感官摹寫),以呈現情感。
3.議論文:
- 掌握文章的論點、論據與論證:
- (1)論點:對於某個事件或問題,作者提出的主要觀點或信念。
- (2)論據:用來支持其論點的證據或材料,包括歷史事實、寓言故事或名人言論等
- (3)論證:以論據來證明論點的方式
- 例證法(使用事例)、引證法(使用言例),譬喻法。
4.小說
- 主旨:借故事 (表象),抒發oo想法(核心價值)
- 基本元素:人物、情節、背景、對話
- 情節:開端→發展→轉折→結局
- 對話:透過「對話」塑造人物形象、推動劇情進行
5.新詩
- 新詩的重點是「意象」。
- 意象是融入主觀情感的具體景象,詩人透過具象畫面營造喚起讀者相同感受。
- 文章:邏輯、思想、語句
- 詩:電影、漫畫(圖)↹情景(用畫面表情達意)
感謝每個路過的你!如果你覺得我的分享有幫助,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有想了解的主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有機會我也會持續整理相關的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