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概念為何不適用於拜占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對東羅馬皇帝來說,「王朝」並不是一個相當合適的詞彙。這是因為在帝國漫長的歷史中,血統往往並不意味著合法的統治權。皇帝必須要得到君士坦丁堡公眾的民心,同時制衡所有潛在的敵對派系,才能使帝位長長久久。

一個受歡迎的皇帝,有可能在生前把帝位安排妥當,傳給自己的親屬,可是一旦喪失民心,任何一個有實權的政治人物或是將軍,都可以取而代之——只要他們能爭取到民心就可以。

用芝加哥大學的拜占庭學家,Anthony Kaldellis的話說,東羅馬的王朝只是種「暫時現象」。表面上皇帝把自己塑造成上帝在世間的代理,神聖無比,但是一旦皇帝要落馬,「也沒有哪個皇帝會被神所拯救。」

我認為從這個角度出發,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有時候會做一些乍看之下,對帝國沒有任何實際好處的政策。

例如在科穆寧時代,東羅馬好幾次出兵安條克,但從未真正統治過這座城市。這大概是因為,對需要群眾支持的東羅馬皇帝而言,一些「意識形態上的象徵勝利」乃是必要之舉——至少對他個人而言是如此。

當然,隨著時代往後,不同的東羅馬皇室也在不斷墊高血統的份量。就像是出現「生於紫室」這樣貴氣無比的頭銜,或是科穆寧時代設計出「賽巴斯托斯」的綿密貴族頭銜網路。家族傳承的力量終究是會越來越重的。

圖片:科穆寧皇帝,約翰二世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Jean II Comnene.jpg"

資料來源:

Anthony Kaldellis, "Streams of Gold, Rivers of BLood: The Rise and Fall of Byzantium, 955A.D. to the First Crusad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的沙龍
201會員
949內容數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2025/08/15
上回我們用學術巨頭的方式,簡述了拜占庭這一標籤如何在五百多年的時間,「被發明」成了一個學術領域。 雖然這是先賢先烈回首過去,痛陳缺失而描述出的「研究前史」,但研究就是要向前邁進的。在二十世紀以來,也逐漸誕生出一些看法,重新檢討這樣拜占庭研究這樣「被害者角度」的前史是否適當。本板引用的Natha
Thumbnail
2025/08/15
上回我們用學術巨頭的方式,簡述了拜占庭這一標籤如何在五百多年的時間,「被發明」成了一個學術領域。 雖然這是先賢先烈回首過去,痛陳缺失而描述出的「研究前史」,但研究就是要向前邁進的。在二十世紀以來,也逐漸誕生出一些看法,重新檢討這樣拜占庭研究這樣「被害者角度」的前史是否適當。本板引用的Natha
Thumbnail
2025/08/11
可能很多人都聽過的是,歷史上並不存在一個自稱「拜占庭」的帝國。 這個以正統羅馬帝國自居的國度,從頭到尾,都叫自己羅馬人。外人則時不時又以「希臘帝國」、「君士坦丁堡帝國」等等稱呼代之。 那麼,「拜占庭」是怎麼樣在後世成為這個帝國的代稱,乃至於在十九世紀末,建置成一個「拜占庭研究領域」呢? N
Thumbnail
2025/08/11
可能很多人都聽過的是,歷史上並不存在一個自稱「拜占庭」的帝國。 這個以正統羅馬帝國自居的國度,從頭到尾,都叫自己羅馬人。外人則時不時又以「希臘帝國」、「君士坦丁堡帝國」等等稱呼代之。 那麼,「拜占庭」是怎麼樣在後世成為這個帝國的代稱,乃至於在十九世紀末,建置成一個「拜占庭研究領域」呢? N
Thumbnail
2025/08/10
東羅馬最顯赫的王朝之一,「馬其頓王朝」的開山始祖,巴西爾一世,發家的起點,來自於他與先皇米海爾三世一段不尋常的關係。 巴西爾出身寒微,但這位孔武有力的摔角手,卻讓米海爾皇帝青眼有加,將他提拔成執掌大權的親信與保鑣,乃至於臥榻之側,也與他共享。有些人並且懷疑,巴西爾和米海爾之間,可能有親密的同性
Thumbnail
2025/08/10
東羅馬最顯赫的王朝之一,「馬其頓王朝」的開山始祖,巴西爾一世,發家的起點,來自於他與先皇米海爾三世一段不尋常的關係。 巴西爾出身寒微,但這位孔武有力的摔角手,卻讓米海爾皇帝青眼有加,將他提拔成執掌大權的親信與保鑣,乃至於臥榻之側,也與他共享。有些人並且懷疑,巴西爾和米海爾之間,可能有親密的同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知道,「拜占庭帝國」是後世發明的稱呼。帝國的人從來不叫自己「拜占庭人」,而是繼續叫自己「羅馬人」。 在帝國滅亡後,西歐開始使用「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帝國。早先是有貶意的,恥笑帝國「不知進取、抱殘守缺、繁複無聊」等等。 現代學者雖然繼續使用這個詞彙,但基本上已沒有這樣負面的態度,並且
Thumbnail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知道,「拜占庭帝國」是後世發明的稱呼。帝國的人從來不叫自己「拜占庭人」,而是繼續叫自己「羅馬人」。 在帝國滅亡後,西歐開始使用「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帝國。早先是有貶意的,恥笑帝國「不知進取、抱殘守缺、繁複無聊」等等。 現代學者雖然繼續使用這個詞彙,但基本上已沒有這樣負面的態度,並且
Thumbnail
羅馬帝國的繼承人選定方式,是相當不明確的。它既不是明白地告訴你家族繼承,也不是真正共和地選賢與能。一切都是各方勢力喬出來的結果。 我認為這是因為,羅馬從共和過渡到帝制的過程,也相當不明確。屋大維之後的統治者,明顯已經與普通的元老不同,但總還要文飾一下,維持共和制度,假裝一切安好,皇帝只是元老之一等
Thumbnail
羅馬帝國的繼承人選定方式,是相當不明確的。它既不是明白地告訴你家族繼承,也不是真正共和地選賢與能。一切都是各方勢力喬出來的結果。 我認為這是因為,羅馬從共和過渡到帝制的過程,也相當不明確。屋大維之後的統治者,明顯已經與普通的元老不同,但總還要文飾一下,維持共和制度,假裝一切安好,皇帝只是元老之一等
Thumbnail
學生時代在讀明末滅亡的通俗歷史時,經常會讀到「欠發軍餉」是明朝貪腐罪惡的一大象徵。不過讀過比較多其他帝國的歷史後,就發現了一件事情:欠軍餉的帝國比不欠的還多。而且,欠餉與國勢鼎盛與否沒有絕對關聯。 西班牙帝國在其鼎盛的黃金時代,就已經發生過欠餉或延遲未到的問題。尼德蘭深受其害。 東羅馬帝國號稱最
Thumbnail
學生時代在讀明末滅亡的通俗歷史時,經常會讀到「欠發軍餉」是明朝貪腐罪惡的一大象徵。不過讀過比較多其他帝國的歷史後,就發現了一件事情:欠軍餉的帝國比不欠的還多。而且,欠餉與國勢鼎盛與否沒有絕對關聯。 西班牙帝國在其鼎盛的黃金時代,就已經發生過欠餉或延遲未到的問題。尼德蘭深受其害。 東羅馬帝國號稱最
Thumbnail
歷史上的大帝國,到鼎盛之時,有時不會繼續擴張,相反地,反而有可能主動立下規矩,禁止本國擴張。 例如羅馬帝國的創始人屋大維,明確為後繼者提比留立下指示:「帝國版圖應限於既有疆界之內」。 或者明太祖朱元璋在局勢大定之後,直接頒布十五個周遭鄰國為「不征之國」,並且斥責後代子孫不可妄興刀兵。
Thumbnail
歷史上的大帝國,到鼎盛之時,有時不會繼續擴張,相反地,反而有可能主動立下規矩,禁止本國擴張。 例如羅馬帝國的創始人屋大維,明確為後繼者提比留立下指示:「帝國版圖應限於既有疆界之內」。 或者明太祖朱元璋在局勢大定之後,直接頒布十五個周遭鄰國為「不征之國」,並且斥責後代子孫不可妄興刀兵。
Thumbnail
羅馬帝國後期一個現代讀者不太能理解的特性,大概就是帝國統治者頻繁地把國家割裂成好幾個部分。 「東、西羅馬帝國」只是基本款。在戴克里先時代是「四帝制」,兩個正皇帝、副皇帝,獨立性極高地統治四個帝國區域。 為什麼不搞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把帝國割裂不是就在種下內戰因子嗎? 實際上,這麼做完全是出於
Thumbnail
羅馬帝國後期一個現代讀者不太能理解的特性,大概就是帝國統治者頻繁地把國家割裂成好幾個部分。 「東、西羅馬帝國」只是基本款。在戴克里先時代是「四帝制」,兩個正皇帝、副皇帝,獨立性極高地統治四個帝國區域。 為什麼不搞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把帝國割裂不是就在種下內戰因子嗎? 實際上,這麼做完全是出於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從1081年開始,拜占庭帝國迎接了一個中興時代:科穆寧王朝(Komnenos dynasty)。如先前【不該致命的戰敗:曼齊刻爾特戰役如何使拜占庭走向衰落和十字軍】所說,在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使帝國走向崩潰的境地。但從科穆寧王朝皇帝,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開始,拜占庭逐步穩定局勢、
Thumbnail
從1081年開始,拜占庭帝國迎接了一個中興時代:科穆寧王朝(Komnenos dynasty)。如先前【不該致命的戰敗:曼齊刻爾特戰役如何使拜占庭走向衰落和十字軍】所說,在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使帝國走向崩潰的境地。但從科穆寧王朝皇帝,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開始,拜占庭逐步穩定局勢、
Thumbnail
作為領土廣袤的大帝國,「希臘化」的拜占庭帝國,其兵源組成時常相當複雜。 除了主體希臘人外,東方邊境的亞美尼亞人,也常是帝國軍隊的骨幹。 在這之外,帝國還常常雇用大批的外族傭兵。帝國國庫和宮廷頭銜,足夠誘惑許多外族為帝國出生入死。 例如,當查士丁尼一世最著名的大將,貝利薩留,在東方邊境堡壘達拉(
Thumbnail
作為領土廣袤的大帝國,「希臘化」的拜占庭帝國,其兵源組成時常相當複雜。 除了主體希臘人外,東方邊境的亞美尼亞人,也常是帝國軍隊的骨幹。 在這之外,帝國還常常雇用大批的外族傭兵。帝國國庫和宮廷頭銜,足夠誘惑許多外族為帝國出生入死。 例如,當查士丁尼一世最著名的大將,貝利薩留,在東方邊境堡壘達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