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魔女席瑪》:超能力也難摸透的愛人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魔女席瑪》電影劇照/劇照來源:MyVideo 影音

《魔女席瑪》電影劇照/劇照來源:MyVideo 影音

「妳有種能力,只要妳靈肉渴求某樣東西,就有辦法讓它發生。」

國際影壇上炙手可熱的挪威電影當代大師尤沃金.提爾(Joachim Trier),以《愛重奏》(Reprise,2006)、《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Oslo, 31. august,2011)和《世界上最爛的人》(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2021)構成的「奧斯陸三部曲」為影迷們津津樂道,而夾在三部曲之間推出的《魔女席瑪》(Thelma,2017),可說是他創作生涯裡,主題最為迥異、類型元素最多的特出之作。提爾於此片澈底跳脫舒適圈,不再描繪藝文工作者的創作困境,或年輕世代的存在焦慮,而將焦點轉向剛上大學的少女,以大量沉穩且緩慢的 zoom in 鏡頭、莊嚴肅穆的低音銅管配樂,加上衝擊、瑰麗且蘊含宗教隱喻的視覺意象安排,編織出清冷的北歐驚悚風格,而搶眼型式底下,則是一則女性掙脫束縛、解放原始力量的覺醒故事。

《魔女席瑪》電影劇照/劇照來源:MyVideo 影音

《魔女席瑪》電影劇照/劇照來源:MyVideo 影音

撇除「魔女」引發的超自然現象,《魔女席瑪》其實是常見的成長故事套路──同志少女熬過自我懷疑,終於突破原生家庭的控制以及宗教信仰的綑綁,勇敢追求內心慾望──只是加入異色成分,讓意念造就的詭異情境強化、具象化人在情竇初開時,內在所經歷的波濤與混亂。

主角席瑪的存在,有點像是變種人或巫師,只是生於「麻瓜」家庭,父母對她的能力感到驚懼,不知該如何教養,也沒有向外尋找同類互助會(建構世界觀顯然並非提爾的重點,他更著力於描繪單一角色的深度),走投無路之下,只好依循「古法」,把嚴密、厚重的基督教教義,壓制在席瑪身上,好讓她撇除誘惑、安定心神。但席瑪終究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所有物,總有一天她將知道真相,並學習與自己的能力相處。於是,成年、進入大學、離開家外宿,便成了席瑪人生的分水嶺,也是故事的開端。

席瑪在釋放能力之前,會出現「心因性非癲癇性發作」,這種俗稱「偽癲癇」的症狀看似與一般癲癇類似,只是發作時並不像一般癲癇、大腦有明顯異常的放電,因此難以用藥物壓制生理反應,必須從心理狀態切入治療。從前的人面對癲癇患者抽搐、痙攣、失去意識等徵兆,多半會往神靈方面聯想,並以宗教方式解決,甚至癲癇發作的英文單詞「seizure」,也是來自於被(being seized by)神蹟/邪靈附身、侵奪。

《魔女席瑪》電影劇照/劇照來源:MyVideo 影音

《魔女席瑪》電影劇照/劇照來源:MyVideo 影音

《魔女席瑪》的顛覆性在於,它抓回癲癇患者的主動性,癲癇發作時,患者看似被疾病佔據,處於失控的被動狀態,但那也是席瑪釋放能力的前兆,而她的能力就是用意念促使事情發生,所以可以說,她的癲癇是她自己導致的。

失控與超能之間僅存一線之隔,席瑪究極靈驗的「心想事成」,可以造成危險,也可以往好的方向發展。劇情中段,席瑪自行就醫檢查腦部,藉醫生之口,循線戳破父母撒下的謊言──原來她的祖母並未過世,而是長年居於療養院,並且與自己擁有類似的病狀。席瑪身上的超能力基因,疑似是隔代遺傳,或隨機好發於家族女性之間。

透過療養院醫護人員所言,我們得知祖母在多年前丈夫過世後,病情便加重,她的丈夫出航時離奇失蹤,只發現空船,未找到遺體──待劇情進展到後段,我們得以回頭推定應是祖母埋怨丈夫,能力一時失控才導致悲劇,而此消失手法也呼應了席瑪最終對父親的作為──或許出於一念之間殺害丈夫的自我懲罰,鬱鬱寡歡的祖母最終罹癌,並且相信是自己讓自己患上癌症的。由此可見,這看似無敵的超能力,若控制不得當,則很有可能回過頭反噬、傷害自己。

《魔女席瑪》電影劇照/劇照來源:MyVideo 影音

《魔女席瑪》電影劇照/劇照來源:MyVideo 影音

面對超然於人類之上,更大、更玄妙的未知力量,我們要排斥、壓制它?還是擁抱、與之共存?針對席瑪的狀況,她的父母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做為父權體系當中的陽剛代表,父親象徵秩序與人為,他透過強硬的家規及宗教教義控制席瑪,並時常令她懺悔,藉此貶低她的自信、否定她的慾望。席瑪幼年時,父親曾拉她的手靠近燭火,等到熱得受不了、皮膚真正被燒傷之前才抽開,並烙下狠話──「記住,下地獄就是這種感覺,永不停止」,他用死後世界觀塑造恐懼,而恐懼是最好操控人心的手段。

席瑪的母親則與父親相對,母親向來代表著自然與野性,縱使小兒子意外身亡,使她對同樣親生的席瑪懷抱芥蒂,但她也在席瑪終將離開家庭、追求自己人生時,意識到家長能做的有限,她勸丈夫不要再自我欺騙,平凡的兩人已經努力盡了人事,剩下的就是聽天命,接受人類的渺小。在被無法解釋的超自然籠罩時,人們感到敬畏之餘,是否還能抱持開放心態?態度的分歧,引領席瑪的父母走上不同結局。

除此之外,藉由這則超能力寓言,《魔女席瑪》對「愛」提出了深刻的辯證。愛是人類七情六慾中,數一數二強烈且迫切的感受,是來自席瑪靈肉的渴求與呼喚。試想,當你擁有真正致命的吸引力,能用意念影響人心,那該如何肯定戀慕的對象是出於自由意志愛上自己,還是受到自己的能力操控?又或者退一步看,在愛情裡,我們真的掌有自主權嗎?若愛是百分百的自由意志,為何古老神話中,常用「被愛神的箭射中」來形容愛情迸發瞬間的不可預期?

《魔女席瑪》電影劇照/劇照來源:MyVideo 影音

《魔女席瑪》電影劇照/劇照來源:MyVideo 影音

席瑪意識上明白自己愛著女同學安雅,性幻想時不時像條黑蛇竄入她的體內,然而,因為自幼受嚴格規訓,潛意識抗拒失控,並且不想面對安雅是受自己的超能力影響,才回應情感的殘酷可能性,出於自我保護,她在愛到最深刻之時,發力使安雅消失。

深沉的愛是讓另一個人進到自己生活裡,彼此的命運及價值觀就此互相交織、影響,每經歷一段愛情,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改變,不再全然是之前的自己;當我們在愛中糾結、心亂如麻時,或許偶爾會閃過「要是不曾相遇就好」的念頭,而席瑪的能力,正是讓這種戀人的傾向被放得極大,且後果變得具像化。

若以更宏觀的角度檢視,人類所有看似自傷、令自己不好過的行為,倒頭來還是為了自己好──安雅消失,席瑪雖然會痛苦、內疚,但也得以保全自己不受改變的動盪波及,意即不用承受違反教義的罪惡感、不用向原生家庭坦白性傾向、不用將自己的秘密及脆弱攤在愛人面前,更不用揭曉安雅到底愛不愛自己的謎底。

《魔女席瑪》電影劇照/劇照來源:MyVideo 影音

《魔女席瑪》電影劇照/劇照來源:MyVideo 影音

關於愛的真相,提爾終究是仁慈的,他以開放式結局留下懸念,電影走至盡頭,我們依舊無從得知安雅的心境與視角,但至少席瑪選擇了愛,並願承擔伴隨愛而來的風險;她不再追求向上突破阻擋自己換氣的牆,轉身冒險向下潛入黑暗湖底,反倒才游到了池邊,當她終於能浮出水面大口呼吸時,曾因自己意念失蹤的愛人安雅,正在岸上迎接著她。

劇照來源/MyVideo 影音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釀電影》尤沃金・提爾——導演專題

《釀電影》尤沃金・提爾——導演專題

疾病,是如何找上門的呢?

就像時間與命運一樣,如此難以解釋的事也包括,一個世界上最爛的人,為什麼偏偏選在古羅馬曆法多出來的那一天,決定讓時間停止流動,決定回到那一片混沌。當然,也包括為什麼有些人幸運地在三十初半覓得安棲的居所,但有更多的人,是三十未立大不幸。

時間是殘酷的,帶來希望,也帶來絕望,它向著人類兩手一攤,無法替任何人回答,為什麼幸福不會隨著時間來到生命之上,又或是,為什麼人生會變得一團糟,而疾病與死亡如此輕易地刺穿了幻覺。但是,疾病其實和健康一樣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它變成了「不自然」之物的同義詞。

於是,我們會在某一天睡醒後突然變成一隻大蟲,對自己的身分感到徨惑不安,對著自己問道:「這是我的身體嗎?」

挪威導演尤沃金・提爾(Joachim Trier)將常人異化成為病者,以虛無時代作為切角,描繪當代青年的孤獨、陌異,與其心靈場域的自我崩解。在此,時間便成為推動著人生,卻無法保證幸福抵達的機器,由此折射出資本社會、雲端世代無處可安的困窘──而藉由觀者凝視,透過凝視的失敗與裂解──我們方能在廢墟中重新摸索生命的其他出路。

決定今天買花給自己,因為明天就要上路──在病中求存,在病中發覺疾病的症狀不過是愛的力量變相的顯現;所有的疾病都只不過是變相的愛。(Symptoms of disease are nothing but a disguised manifestation of the power of love; and all disease is only love transformed.)

༄༄專題閱讀請由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8/06
伊朗的神權統治何以透過公共律法、家庭教條壓迫異因,由外而內維繫父權秩序、鞏固威權,是近年伊朗電影工作者最重要的創作母題。導演們以此言志,就算深陷囹圄、被迫流亡也要秘密創作、遠端拍攝⋯⋯等行動,早已自證電影即是一場場的政治行動。 自 2011 年拍攝社運紀錄片,便遭伊朗當局禁拍二十年的穆罕默德・拉素
Thumbnail
2025/08/06
伊朗的神權統治何以透過公共律法、家庭教條壓迫異因,由外而內維繫父權秩序、鞏固威權,是近年伊朗電影工作者最重要的創作母題。導演們以此言志,就算深陷囹圄、被迫流亡也要秘密創作、遠端拍攝⋯⋯等行動,早已自證電影即是一場場的政治行動。 自 2011 年拍攝社運紀錄片,便遭伊朗當局禁拍二十年的穆罕默德・拉素
Thumbnail
2025/07/31
從《逃亡的女人》(The Woman Who Ran,2020)到《水畔》(2024),近年金珉禧在洪尚秀電影中「逃亡的女人」形象終於轉變,逃亡女人終於可以坐下休息。或許一直以來,逃亡的女人都是不疾不徐,但直到此刻,我們才終於看到她可以真正自在的一面。
Thumbnail
2025/07/31
從《逃亡的女人》(The Woman Who Ran,2020)到《水畔》(2024),近年金珉禧在洪尚秀電影中「逃亡的女人」形象終於轉變,逃亡女人終於可以坐下休息。或許一直以來,逃亡的女人都是不疾不徐,但直到此刻,我們才終於看到她可以真正自在的一面。
Thumbnail
2025/07/31
《3 橘之戀》作為電影與歌劇的交叉點,不只是標題上的戲仿,更是一次深層的對話與拆解。歌劇中的象徵性、喜劇性、荒謬感,在電影中被一一剝離,只剩下赤裸、微溫、真實的情感試煉。那三顆橘子既不是命運,也不是魔法,而是每一段關係在現實中真實發生、真實凋萎的證明。
Thumbnail
2025/07/31
《3 橘之戀》作為電影與歌劇的交叉點,不只是標題上的戲仿,更是一次深層的對話與拆解。歌劇中的象徵性、喜劇性、荒謬感,在電影中被一一剝離,只剩下赤裸、微溫、真實的情感試煉。那三顆橘子既不是命運,也不是魔法,而是每一段關係在現實中真實發生、真實凋萎的證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靈魂之愛是遍及宇宙的愛,是一種寧靜而恆常的愛,也是宇宙終極的本質。在那裡,你接納也被接納,你愛也被愛。 靈魂是光,祂的具體形式是愛,祂是部分的你,且從來沒有與你分離。 當你向靈魂開放,你的靈魂會找到方法與你連結,或許,起初你並沒有明顯的感覺,但漸漸地,你會認清你對某件事背後的恐懼、懷疑與
Thumbnail
靈魂之愛是遍及宇宙的愛,是一種寧靜而恆常的愛,也是宇宙終極的本質。在那裡,你接納也被接納,你愛也被愛。 靈魂是光,祂的具體形式是愛,祂是部分的你,且從來沒有與你分離。 當你向靈魂開放,你的靈魂會找到方法與你連結,或許,起初你並沒有明顯的感覺,但漸漸地,你會認清你對某件事背後的恐懼、懷疑與
Thumbnail
愛的最終的形式,是天父允許他所是的生命,經由每個人以成為不斷前進的願望。 愛的最純粹形式,是天父給予每個人的自由意志,以便透過運用那個自由意志,你得以探索思想的多元維度,並把自己擴展得更加偉大,從而擴展神的心智。
Thumbnail
愛的最終的形式,是天父允許他所是的生命,經由每個人以成為不斷前進的願望。 愛的最純粹形式,是天父給予每個人的自由意志,以便透過運用那個自由意志,你得以探索思想的多元維度,並把自己擴展得更加偉大,從而擴展神的心智。
Thumbnail
出處:WE-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y of Romantic Love. By Robert Johnson(第十六章) 翻譯:陳珏吟 Jade Chen 浪漫之愛的真諦在於開創通往雙重啟示的道路:它帶領我們穿越西方思維的文字主義和物質主義,讓我們直接感受原型
Thumbnail
出處:WE-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y of Romantic Love. By Robert Johnson(第十六章) 翻譯:陳珏吟 Jade Chen 浪漫之愛的真諦在於開創通往雙重啟示的道路:它帶領我們穿越西方思維的文字主義和物質主義,讓我們直接感受原型
Thumbnail
聖靈透過運用小我的體系 讓你充滿著祂的慧見 轉變成另一種新的詮釋與替代技巧 你的記憶 與神一體不分的那一部分 是真實永恆性的意義 對於其他的幻相記憶 或是與轉世有關的記憶 你就不用太過於執著不放 你的記憶, 是可以重新植入 你的記憶 是可以重新轉換為愛的定義
Thumbnail
聖靈透過運用小我的體系 讓你充滿著祂的慧見 轉變成另一種新的詮釋與替代技巧 你的記憶 與神一體不分的那一部分 是真實永恆性的意義 對於其他的幻相記憶 或是與轉世有關的記憶 你就不用太過於執著不放 你的記憶, 是可以重新植入 你的記憶 是可以重新轉換為愛的定義
Thumbnail
閘門-06 你有一股強大的情緒能量,這種能量可以滲透到你周圍的人和環境,讓你有很強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你的情緒是你的動力,它可以驅使你去追求你想要的東西,也可以讓你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豐富。 你的性慾也是一種情緒能量,它可以讓你感受到與人的連結和親密。你有一種追蹤某人能量場的能力,你可以感覺到對方是
Thumbnail
閘門-06 你有一股強大的情緒能量,這種能量可以滲透到你周圍的人和環境,讓你有很強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你的情緒是你的動力,它可以驅使你去追求你想要的東西,也可以讓你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豐富。 你的性慾也是一種情緒能量,它可以讓你感受到與人的連結和親密。你有一種追蹤某人能量場的能力,你可以感覺到對方是
Thumbnail
人與生俱來擁有理性:他察覺到自己為生命的生命。他察覺到自己,察覺到其他人類,察覺到自己的過去,並察覺到自己未來的種種可能性。 這本書看了好久,終於在寒冷冬季看完它。閱讀過程中,有時不太理解佛洛姆想表達的「愛的藝術」,可是有時又好像能通透所謂的愛,不是只有情愛、親情之愛、人與人間的愛慕,而是對生活周
Thumbnail
人與生俱來擁有理性:他察覺到自己為生命的生命。他察覺到自己,察覺到其他人類,察覺到自己的過去,並察覺到自己未來的種種可能性。 這本書看了好久,終於在寒冷冬季看完它。閱讀過程中,有時不太理解佛洛姆想表達的「愛的藝術」,可是有時又好像能通透所謂的愛,不是只有情愛、親情之愛、人與人間的愛慕,而是對生活周
Thumbnail
靈氣與吸引力法則的關係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話題,我相信這是很多人都感興趣的問題,也是我自己一直在探索的問題。但是,我要先告訴大家一個壞消息,那就是,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因為每個人對這兩種現象的理解和感受都不盡相同,不同的人根據自己的觀點和經歷,可能會有不同的解釋和評價。
Thumbnail
靈氣與吸引力法則的關係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話題,我相信這是很多人都感興趣的問題,也是我自己一直在探索的問題。但是,我要先告訴大家一個壞消息,那就是,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因為每個人對這兩種現象的理解和感受都不盡相同,不同的人根據自己的觀點和經歷,可能會有不同的解釋和評價。
Thumbnail
點燃我生命的活力,竟是那...AI人妻!!
Thumbnail
點燃我生命的活力,竟是那...AI人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