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都知道一個科學的根據提示了人類是群居的動物。但我們在群居的模式中,不斷自我矛盾著。我們需要一個人獨處的時間其實很多。而且因為與他人相處所帶來的不愉快,是比幸福感或快樂來得多更多的。這單純是我的觀察,我沒有任何科學根據。但我在眼中看見的大多數人都是如此。不是被框架著、被他人情緒勒所著、渴望一個承諾的關係、在一個人的時候總不會感到寂寞與哀傷。
但終究,當我們脫離了母胎,臍帶被割斷的當下,我們就已經是以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這個世界上。
我們聽過很多說法。說我們終究會找到一個懂我們的另一半、然後順其自然與一個人交往,組成家庭,周而復始地這樣繁衍人類的下一代。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可以觀察到所謂的「理所當然」,完全是一個欺騙人的想法。沒有什麼事情是理所當然的。當你處於被動、亦或是主動,你都不見得可以得到你想要的。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在我們看清楚這個現實以前,很多人都還活在幻想裡面,那些不切實際的童話中。
我們必須能理解「個體」這個概念。很簡單地形容就是,「我們是一個人的」。雖然我們通常會擁有自己的家庭。但最後家庭也會消滅。然後又回到「個體」這個課題上面。唯有了解並解接受我們是「一個人的」。這件事情才會讓我們對非常多「理所當然」釋懷。
他不見得會是我男朋友,她不一定會是我的女朋友,我跟我的朋友之間的情誼不一定能長久,我跟所有我以外的人們都不能建立在一個永恆的關係上。我終究是一個人的。所以,如果我過度仰賴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存在著。那麼這個存在終究會令人失望,甚至讓你在未能釐清你與他人的關係前,你對世界是美好的這個謊言理所當然地會崩壞。
了解自己是一個人的個體。即使你有家庭、情人、朋友,我們永遠都是一個人的。怎麼在一個人的時候活得輕鬆自在變得很重要。即使是一個人,也要能跟自己相處。因為這是不會改變的道理。只有你自己不會離開也不會背叛你。但你永遠不能保證這些事不會發生在他人身上。這就是現實。
為自己而活。
千萬不要想要為誰活下去。你現在正在呼吸,是你在呼吸,不是別人。你正經歷的痛苦都是你自己在承受的。別人或許可以感同身受,但絕對不可能百分之百了解你現在的刺痛該怎麼消除。別人能夠給你安慰,能夠支撐你,這些都是外在的力量。沒錯,這些是有幫助的。但為了成為一個成熟的個體,你必須知道,即使你是一個人的,你也應該知道怎麼讓這一切過去。我們無法期待別人為我們做什麼,也無法仰賴他人而活下去。
一直以來。我都是孤獨的。我相信每個人如果在面對自己內心時,多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孤獨。那種不被理解或是自己刻意或不經意忽視的感受。很多人感到劇烈的悲傷就是因為這樣的感受在內心爆發。時時刻刻留意自己的內心是很重要的。著重在了解自己的感受也很是重要的。因為我了解了我是一個人的時候。我就得自己一個人走完這條路。路上會有人來來去去。但這都是必然的,沒有誰一定要跟著你一輩子,為你排解你的孤單。
承認自己是孤單的。很好。
我是孤單的,而且我會一直孤單下去。這並不代表我就會離群索居。而是明白當曲終人散後,我還是會回到一個人的狀態。我還是得跟自己相處。周遭很安靜,房間裡放著低調略帶哀愁的音樂,昏黃的燈光僅照亮屋子的局部,我可能躺在沙發上吧。天花板因為燈光泛著鵝黃色調,剛剛的喧囂都沉澱下來。我是不是正在想著什麼?是的,但我說不上來。太朦朧又過於抽象了。「這就是一個人的我。我應該有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