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躺了半年,最近又重看了一次 <與夢前行 宮﨑駿> 跟 <天才貓奴畫家>,同樣都極具創作天分,結局卻截然不同。

跳躍性思考路徑
我自己本身是跳躍性思考者 ( 跳躍性思考的路徑大致如左),剛轉自由工作者的前幾年幾乎都是處於混亂中。所以,對於還沒找到方式的跳躍性思考者,我自己自己會給予的建議是從混亂走向"架構整合",結合自己的創造優勢,走向群體。
所謂的群體就是一個組織,但有別於過往,現在/未來的一人商業/微型創業,以<大象與跳蚤>這本書來說,就是跳蚤與跳蚤們,跳蚤們與大象們的合作。但相較於天生的J人,跳躍性思考者如沒有良好的"架構整合",就很容易形成混亂,形成混亂就很難達到有效的群體合作,甚至是變現的機會。
『選定』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向去發展
跳躍性思考的優勢是,有想法,而且想法多。我自己建議選定一個自己擅長的領域去發展,就像 <天才貓奴畫家> 這部電影,男主想往多個領域去發展,插畫、拳擊、音樂、科學家,但真正適合他,也受到眾人肯定的其實就是"插畫"。
但事實上,現在也很多人身兼多職,工程師 + 健身教練 + 健身網紅,只是這是有差別的。


(圖一)
(圖二)
架構整合的彌補
如果說跳躍性思考是一種發散思惟,就如宮崎駿說的,他需要一個框架來框住想法,避免無止盡的發想,導致脫韁。
跳躍性思考與一般的發散性思考有些微不同,相比與跳躍思考的不按理出牌,貝佐斯在<創造與漫想>書中所提到的發散思考比較偏向有結構式的擴散延伸 (如上圖一)。
如紀錄片所提,宮崎駿很多發想都是來至於碎片式的生活經歷,當我們要擷取各種碎片式的經歷(元素),將他從0到1的打造成一個全新的原創故事,且故事內容要有足夠的連貫性,即便沒有100%的邏輯,至少要讓人看得懂。這樣的發想,又要突破框架的創作,就需要一個框架束縛。
如果不學著以框架束縛,這樣的混亂,最嚴重的就是造成失調。
如何學習框架整合
目前我知道的最好途徑就是從"結構圖"開始下手學習,讓自己的思考/思緒有一個邏輯可順,這是一個整合前面碎片式發想的階段。
接著,去學習商業思維、看看那些喜歡分析數據的人是怎麼思考的,他們的理性思維特性有助於平衡發散思維的失衡。

尋找團隊合作
吉卜力的成功有一個關鍵是三個不同類型者的合作(宮崎駿、高畑勳、鈴木敏夫),高崎駿與高畑勳兩人為吉卜力兩種不同創作風格的主力,鈴木敏夫則是吉卜力對外/對內的溝通橋樑及經營推手。
到現在,我仍認為要將一個動畫創作者改造成數據分析師是一件困難又沒人性的事情。與其改造不如順勢發展並尋找合作團隊。人是群聚動物,這點即使是未來的知識經濟時代也不會改變,因此尋找合作,將自己投入於其中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再者,我發現很多不同類型的人,思維上本身就已經有差異,這樣的差異,如果你仍想以現有的思維去達到跟別人一樣的水平本身就存在一種難度。再者,人都不擅長處理複雜的事情,就應該更不適合同時擁有多種不同領域的思維? 因此選定一個定位(延伸)發展,而不是每個專長都想由自己一人去包辦。

AI小圖 - 2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