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禪即是真念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佛教八萬四千法門,都能讓眾生開悟。我因為是參究禪宗祖師禪法門,體會到參究公案的方式真的適合忙碌的現代人,只要有時間就參究,有答案就email跟禪師核對就好,簡單方便,所以目前專弘禪宗。

就畢竟而言,參禪就是參究自性佛,諸佛菩薩與眾生畢竟同體,是故參究自性佛,亦是真實的憶佛、念佛,也具足一切念佛的功德。也就是說,其實無須雜修,包含禪淨雙修,或是禪淨密三修等。當然法門無量誓願學,但以禪宗的角度,大家先努力參禪,先開悟見性之後,再去學習其他法門,都可以事半功倍,也至少方向不會錯誤。

有說法「禪是難行道」,但如果能明白我上述所說真義,參禪是真實的念佛,這樣還會是難行道嗎?何況現在還有禪師在教學。

韓國鏡虛惺牛禪師在《鏡虛集》有針對參禪與淨土開示,以下節錄兩段:

古時候有用「自力」來比喻自己種樹造船,用「他力」來比喻借船渡海,說兩者在速度快慢、難易程度和功效上有差別。這也是一種勸化眾生的方便說法,但難免在辨析上產生混淆,違背了佛的本意,大大地耽誤了後來的學生。這一點我不能不辨明。我們本來就有一棵「無根之樹」(指佛性),何需再去種植?我們本來就有一艘「無底之船」(指法身),何需再去製造?它遍滿大千世界,普渡人天眾生,這妙道和妙用從未曾缺少過。只是人們自己頭腦昏沉眩暈,還在大夢中沒有醒來罷了。
佛經上說:「佛見眾生沉淪在苦海中,如同慈母看見親生兒子掉進水火之中。」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難道佛只救那些稱念他名號的人,而不救那些不稱念他名號的人嗎?這話怎麼說得通呢?僅僅因為「種樹造船、借船渡海」這小小的譬喻,就耽誤了多少修行人的性命啊!可惜,我最近見到一些修行人,沒能參訪真正的明師善友來抉擇正確的道眼,完全依賴「他力」的說法,一味地誦持佛號,期望佛來接引。這樣的人,如果功夫到了極點,大多會被魔所攝持。我也親眼見過、聽過、證實過,這樣的例子非常多。想要發心修行,卻錯誤地墮入魔道,真是可悲啊!

韓國祖師禪參究公案的方式,確實讓許多學人開悟。並非真的很難行、無法可及。此外參禪的過程中也能訓練專注力,並且同修戒(專注參究公案,不生妄念,心不犯戒)、定(專注參究公案,心不散亂,即在修定)、慧(專注參究公案、認識佛法智慧)三學,又適合現代人,這真的是禪宗祖師的善巧方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圓曉小參室
1會員
36內容數
鏡虛圓曉禪師的沙龍,旨在分享韓國臨濟宗祖師禪的學習歷程,歡迎支持。
圓曉小參室的其他內容
2025/08/24
圓曉禪師的人間淨土思想:「眾生努力參禪,人人開悟時,世間即是真佛國淨土,無需另求佛土。首重用功參究求悟,並能真心投入人間一切善行,即是真實建設人間淨土。」
2025/08/24
圓曉禪師的人間淨土思想:「眾生努力參禪,人人開悟時,世間即是真佛國淨土,無需另求佛土。首重用功參究求悟,並能真心投入人間一切善行,即是真實建設人間淨土。」
2025/08/22
禪宗關心眾人的開悟見性,不去管農曆七月諸多的民間規範。
2025/08/22
禪宗關心眾人的開悟見性,不去管農曆七月諸多的民間規範。
2025/08/21
《須彌山》公案是非常重要的一則公案,如果能深入參究,對認識自己非常有幫助。
2025/08/21
《須彌山》公案是非常重要的一則公案,如果能深入參究,對認識自己非常有幫助。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為令眾生實修自利利他,累積福報,觀音山 舉辦「《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法會當日,同時恭請慈悲 龍德上師傳授八關齋戒。希望大家一起來親自參與全球直播連線,加入千人誦經的行列,了解為什麼數千年來皆對本經如此的推崇,將本經奉為「經中之王」,親自接受本經殊勝的加持,必能業消福生。
Thumbnail
為令眾生實修自利利他,累積福報,觀音山 舉辦「《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法會當日,同時恭請慈悲 龍德上師傳授八關齋戒。希望大家一起來親自參與全球直播連線,加入千人誦經的行列,了解為什麼數千年來皆對本經如此的推崇,將本經奉為「經中之王」,親自接受本經殊勝的加持,必能業消福生。
Thumbnail
修淨土法門,唯一的行持,就是誠心念佛。「為什麼要念佛?」現在先就字義上來說明這兩個字。「念」字是一個「今」字和一個「心」字合成的。分開來說,就是「今心」;合起來說,就是「念」。「佛」字是印度梵語,就是「覺悟」的意思。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念佛的意義,就是求得現前一念心的覺悟與明白。
Thumbnail
修淨土法門,唯一的行持,就是誠心念佛。「為什麼要念佛?」現在先就字義上來說明這兩個字。「念」字是一個「今」字和一個「心」字合成的。分開來說,就是「今心」;合起來說,就是「念」。「佛」字是印度梵語,就是「覺悟」的意思。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念佛的意義,就是求得現前一念心的覺悟與明白。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諸佛菩薩降凡塵,隨緣渡化現禪機; 山青水綠依舊在,靈光不昧復本來。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全身放鬆。 靜靜的聆聽生命的呼喊!   人世塵勞,憂苦身心,進入佛門,塵緣放下,聽一曲佛門妙音,飲一首般若妙酒,醉了吧!心如虛空,一念不起!   今逢三曹普渡,幸得明師一指,點破了,六萬年的烏雲
Thumbnail
諸佛菩薩降凡塵,隨緣渡化現禪機; 山青水綠依舊在,靈光不昧復本來。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全身放鬆。 靜靜的聆聽生命的呼喊!   人世塵勞,憂苦身心,進入佛門,塵緣放下,聽一曲佛門妙音,飲一首般若妙酒,醉了吧!心如虛空,一念不起!   今逢三曹普渡,幸得明師一指,點破了,六萬年的烏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