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ists》由 Dakota Johnson、Pedro Pascal 與 Chris Evans 主演,Celine Song 將浪漫與物質交織,打造一部既寫實又犀利的現代愛情喜劇。
在多數浪漫電影裡,我們總能看到如同童話般的故事,帶有「別太在意金錢」的道德箴言。然而,《Materialists》卻誕生在一個現代時代——一個金錢與地位不容忽視的年代。導演 Celine Song 並沒有選擇單方面否定或歌頌愛情與物質,而是誠實地告訴觀眾:兩者缺一不可。
愛情,從原始到現代的對照
電影開場竟然是一對原始人墜入愛河的場景,讓人誤以為放錯片。但這正是 Song 的巧思。她用幽默的方式製造對比:在過去,愛情可以如此純粹;但來到幾百年後,光靠一束鮮花已不足以打動人心,戀愛成了一場包含複雜考量的計算題。紐約的浪漫與現實
在攝影師 Shabier Kirchner 的鏡頭下,紐約的繁華既浪漫又冷峻,帶來經典愛情喜劇的氛圍。我們認識了 Lucy(Dakota Johnson 飾),一位婚戀公司裡最受推崇的紅娘。她已成功撮合九對佳偶,並堅信「愛情的匹配就像數學公式般精準」。
然而,Lucy 對自己的婚姻卻不急不徐。她心裡明白,未來若要走入婚姻,那個伴侶必須既英俊又富有。這種想法常讓女性背上「物質」、「挑剔」的標籤,但電影巧妙地指出:男性在擇偶時也同樣有一長串條件,並非只有女性才被冠以現實的評價。
打破性別偏見
電影敏銳地揭示了社會根深蒂固的性別偏見。Lucy 的客戶中不乏男性對年輕貌美的執著,與外貌條件的苛刻要求。這些場景,正好映照出「物質主義」並非單向,而是一種普遍的現實。
「完美先生」與「舊愛」的交錯
在一次婚禮上,Lucy 認識了 Harry(Pedro Pascal 飾),一位富有且俊朗的商人,舉止優雅、衣著考究,幾乎近乎「夢幻獨角獸」般的存在。同一場合,她又遇見了舊愛 John(Chris Evans 飾),一名打工於餐飲業、努力追逐演員夢的普通男人。
於是,三人之間的三角關係迅速展開。Song 的喜劇並非依靠誇張鬧劇,而是透過尷尬又寫實的互動,讓觀眾會心一笑。
翻轉浪漫套路
在典型的浪漫喜劇裡,John 會是「平凡卻真誠」的人民英雄,而觀眾理所當然期待女主角選擇他。但《Materialists》卻打破這樣的陳腔濫調。透過回憶片段,觀眾逐漸理解 Lucy 為何成為一個「物質主義者」,也明白 John 並非單純的浪漫化英雄。
導演沒有將 Lucy 限縮為天真的情癡,也沒有將她塑造成只看錢的現實機器。她是一個兼具理性與感性的女人,而 Dakota Johnson 以她特有的溫柔眼神,恰如其分地展現了角色的複雜性。
愛與物質的平衡
究竟 Lucy 該選擇富有、氣質非凡的 Harry,還是多年來仍記得她喜好飲品的 John?電影並不急於給出答案。因為重點不在於選誰,而在於提醒我們:愛情不應該只看單一面向。完美不必等於無瑕,有時不完美反而才是真實的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