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ve這家特立獨行的公司,近期在全球遊戲圈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彈——一個代號為「Fremont」的神祕裝置!它不僅僅是個傳聞,更是Valve在客廳遊戲領域醞釀多年後,一場可能顛覆遊戲產業版圖的宏大布局。
十年磨一劍,是巧合還是精心佈局?
Valve,這個在PC遊戲界舉足輕重、總能帶來出人意料驚喜的名字,許多資深玩家或許還記得,近十年前,他們曾大膽嘗試將PC遊戲體驗帶入客廳,推出了「Steam Machines」。當時,儘管理念前衛,但由於遊戲相容性等技術限制,這場客廳遊戲革命並未如預期般掀起巨浪,最終黯然收場。然而,Valve從未放棄對客廳遊戲的熱情,反而將重心轉向了後來的Steam Deck,並在Linux遊戲相容性工具Proton上投入巨大心血,為今天的局面奠定了基礎。如今,在Steam Deck取得巨大成功之後,Valve似乎正悄悄醞釀著一場新的風暴,一個代號「Fremont」的神祕裝置浮出水面,激起了整個遊戲社群的無限遐想。這是一次巧合,還是Valve在蟄伏十年後,對客廳遊戲市場的又一次精心佈局?一切線索都指向了Valve即將重返家庭主機市場的可能性,讓無數玩家熱血沸騰!
神祕新主機的解密:超越手持的家庭娛樂中心
「Fremont」這個名字早在去年12月就已在社群媒體上零星現蹤,當時僅是Reddit用戶們對其可能為SteamOS新測試裝置的臆測,甚至有人大膽推測它是Steam Deck的繼任者。然而,科技圈的「深喉嚨」們從最近的Geekbench基準測試資料庫中挖掘出的驚人資訊,以及更多隱藏在程式碼深處的細節,正一步步揭開「Fremont」的神祕面紗。這不再是單純的測試專案,也不是另一款掌上型裝置,更非VR頭盔。種種線索彙聚成一個清晰的指向:「Fremont」極可能是一款專為客廳打造的「Steam Box」式主機,一個全面性的家庭娛樂中心。它與Steam Deck的設計哲學截然不同。Steam Deck以其便攜性打破了PC遊戲的空間限制,而「Fremont」則似乎要將Steam生態系統深深植入我們的客廳電視。最引人注目的證據之一,便是它配備了全尺寸的HDMI Type-A連接埠,且這個連接埠是直接硬體連接至主機GPU,而非像Steam Deck那樣透過USB-C來實現視訊輸出。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表明這款裝置並非為行動而生,而是為了與家中的大螢幕電視完美融合。
至於一些早期關於它可能運行ChromeOS的誤解,其根源在於「Fremont」在ChromeOS嵌入式控制器(CEC)驅動程式中被提及。但別被名字迷惑了!事實上,這個「ChromeOS EC」只是一個廣泛採用的開源微控制器驅動程式,用於管理各種底層硬體任務,例如透過HDMI連接埠與顯示器進行通訊和控制(想想看:開關電視、切換輸入源、調整音量等便捷功能)。這恰恰展現了Valve在技術應用上的務實與高效,而非盲目追隨某個作業系統潮流。更令人振奮的是,曾成功打造Steam Deck的廣達電腦,也正為「Fremont」提供技術回饋。這不僅為這款新主機的實體化增添了幾分篤定,也暗示了Valve在硬體製造上的深厚積累。它不僅要成為一個遊戲盒,更可能像Nvidia Shield一樣,整合各種媒體串流應用,利用Android TV生態來解決DRM問題,成為客廳中一站式的多媒體娛樂中樞,徹底改變我們對家庭娛樂的想像。
核心硬體揭密:不再追求極致,而是恰到好處?
既然是一款客廳主機,硬體規格自然是玩家最關心的焦點。「Fremont」在Geekbench上的亮相,為我們揭示了其內在核心:它將搭載一顆基於Zen 4架構的6核心AMD客製化處理器,擁有12個執行緒,並能達到高達4.8 GHz的峰值時脈。這顆晶片代號為「Hawk Point 2」,是「Phoenix 2」的改良版本。在顯示方面,Geekbench資料顯示它配備了AMD Radeon RX 7600系列獨立顯示卡。有意思的是,這似乎是Valve選擇移除「Hawk Point 2」晶片內建的整合顯示核心(iGPU),轉而採用獨立顯示卡的設計。或許是為了更優化的散熱與組裝考量,這種「客製化」策略在機上盒設計中或許更為合理。
那麼,它的效能表現如何呢?基準測試顯示,「Fremont」的單核得分為2,412分,多核得分為7,451分。雖然相較於Zen 5架構的Ryzen Z2 Extreme仍有差距,但與Steam Deck相比,其CPU效能有顯著提升,GPU得分也大幅領先。RX 7600的表現,據稱已能與PS5或Xbox Series X等主流遊戲主機媲美,甚至在功耗效率和光線追蹤方面可能略勝一籌。然而,部分玩家對其8GB的視訊記憶體(VRAM)提出疑慮,認為在4K解析度下運行現代大作可能會捉襟見肘,即使是1440p也可能面臨挑戰。這或許暗示「Fremont」的定位並非劍指頂級效能,而是如同Steam Deck一般,走的是「價格親民、效能恰到好處」的大眾化路線。這款主機很可能將以其合理的價格,成為那些希望在客廳體驗PC遊戲,又不願投入巨資購買高階PC玩家的理想選擇,扮演一個「錦上添花」而非「取而代之」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Geekbench上的測試系統運行的是Windows 11 Pro,而非SteamOS,這可能僅是開發階段的測試平台,最終產品仍將搭載SteamOS。
Valve的宏圖:構建Steam宇宙的下一步棋
「Fremont」的出現,絕非單一事件。它更像是Valve精心編排的一齣大戲中的重要一幕,與近期Steam生態系統的諸多發展環環相扣。Valve正積極推動「Powered by SteamOS」的品牌策略,鼓勵第三方硬體廠商將SteamOS整合至其多元裝置。這不僅為Steam Deck的成功經驗提供了更廣闊的舞台,也為Steam Machines的復活鋪平了道路。
回溯過往,Valve從初代Steam Machines的挫敗中汲取教訓,痛定思痛投入Proton的研發,讓成千上萬的Windows遊戲得以在Linux上順暢運行,這本身就是一場技術上的「臥薪嚐膽」。如今,Proton的成熟度已前所未有,遊戲相容性不再是主要阻礙。而「Fremont」的誕生,也正巧與Valve其他備受關注的硬體計畫同步:像是傳聞中為其設計的全新「Ibex」遊戲手把,以及令人引頸期盼的「Deckard」VR頭盔及其配套的「Roy」控制器。這些裝置的開發進度高度協調,暗示著Valve正構築一個更加宏大、互聯互通的「Steam宇宙」。Valve無需透過獨佔遊戲來吸引玩家,因為他們擁有龐大且不斷擴充的Steam遊戲庫,這本身就是最堅實的護城河。透過「Fremont」,Valve有望為玩家提供一個價格合理、效能足以應付主流遊戲、且能與Steam Deck及未來VR裝置流暢互動的客廳遊戲平台。這不僅能吸引那些嚮往PC遊戲卻不願組裝高階電腦的新玩家,也能作為現有Steam Deck玩家的「大螢幕伴侶」,甚至可能透過免費線上多人遊戲等策略,對傳統遊戲主機市場形成衝擊。特別是如果它能像Nvidia Shield一樣,整合主流媒體串流應用並解決DRM問題,那它在客廳娛樂市場的潛力將更為巨大。
臥薪嚐膽,王者歸來?
從2015年首次嘗試的「Steam Machines」跌倒,到今天「Fremont」的雛形初現,Valve的硬體之路可謂一波三折。然而,正如「Valve Time」這句玩笑話所暗示的,這個公司總是按照自己的節奏行事,不輕易透露細節,卻總能在關鍵時刻帶來顛覆性的產品。儘管目前「Fremont」的資訊多來自洩露和推測,其最終形態、價格和發布日期都充滿變數。但Steam Deck的成功已證明Valve有能力打造出市場渴望的硬體產品,並建立一個強大的軟體生態系統。
「Fremont」的出現,不僅僅是一個新產品的信號,更是Valve在客廳娛樂領域「臥薪嚐膽」多年後,可能「王者歸來」的預兆。它能否在競爭激烈的主機市場中開闢新天地,甚至撼動索尼和微軟的地位?這無疑將是Linux遊戲和Steam生態未來發展中,最值得期待的一章。身為玩家,我們能做的,就是拭目以待,準備迎接Valve可能帶來的下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