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三藏-相應部 11.9 💠 Araññāyatana-isi-suttaṃ(林間仙人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在舍衛城,佛陀說: 「以前,有幾位具有德行、品格良善的仙人住在林間的小屋之中。 三十三天神之王--薩卡(帝釋天)和阿修羅族的首領--威霸奇帝來到林間小屋拜訪這些仙人。 威霸奇帝穿著綁帶的涼鞋、腰上掛著佩刀、帶著遮陽的傘,從正命進入小屋中。他從右側走過他們的身邊,並與仙人們抱持一個手臂的距離。 帝釋天脫掉綁帶的涼鞋、解下腰上的佩刀,交給他人、放下遮陽用的傘,也從正門進入小屋中。他走到下風處,並向仙人們合掌致意。 仙人們以偈言對帝釋天說: Gandho isīnaṁ ciradikkhitānaṁ 修行已久之仙人 Kāyā cuto gacchati mālutena 身體氣味隨風飄 Ito paṭikkamma sahassanetta 千眼之王請離開 Gandho isīnaṁ asuci devarājā 勿染仙人不潔氣 帝釋天也以偈言回答:

帝釋説偈 | 尊敬修行人

帝釋説偈 | 尊敬修行人

Gandho isīnaṁ ciradikkhitānaṁ 修行已久之仙人 Kāyā cuto gacchatu mālutena 身體氣味隨風飄 Sucitrapupphaṁ sirasmiṁva mālaṁ 如同頭上的花圈 Gandhaṁ etaṁ paṭikaṅkhāma bhante 天神期待尊者香 Na hettha devā paṭikūlasaññino 不曾認為是不淨 」 ---- 這也是一篇佛陀沒有做任何指導或評論的開示,看似他就只是說了一個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帝釋天(=薩卡)和阿修羅首領--威霸奇帝,他們一起去森林中拜訪修行人。 而被稱為「仙人」的這項修行人,是「人」不是「仙」,它們並不是天神,但是因為有持戒的關係,受人尊敬。因為有些修行人還修得禪定與神通,所以才會被稱為「像神(仙)一樣的(人)」 這個故事應該是發生在沒有佛陀教法的時代,所以世間最多只會有辟支佛。不確定這些仙人們的姓名和修為程度,只確定他們應該挺有名,帝釋天和威霸奇帝才會親自登門造訪。 雖然在這篇經文中,佛陀沒有法語開示,但關於戒德和氣味的關心,在法句經 第44偈和第45偈中有提到: [法句經 4 - 花品 第54偈]

法句經 - 4 花品 | 第54偈

法句經 - 4 花品 | 第54偈

Na pupphagandho paṭivātameti 檀香纈草或茉莉 na candanaṃ tagaramallikā 沒有花香能逆風 Satañca gandho paṭivātameti 正念之香卻可逆 sabbā disā sappuriso pavāyati 戒德乘風擴四方 [法句經 4 - 花品 第55偈]

法句經 - 4 花品 | 第 55 偈

法句經 - 4 花品 | 第 55 偈

Candanaṁ tagaraṁ vā’pi 即使檀木或纈草 uppalaṁ atha vassikī 蓮花以及茉莉花 Etesaṁ gandhajātānaṁ 一切各種香氣中 sīlagandho anuttaro 戒德之香排第一 佛陀說,最基本的就是守好五戒,是轉生人道的條件。 因為有人類的身體,我們受到不同程度的折磨,但也因這個身體與其他條件,我們才能聽聞佛法。

在沒有佛法的時代,以戒律來管束自己的身心,也是一種美德,遠離人群、獨自以自己能想到的方法淨化內心,過著半人、半天神的生活,可稱為修仙,他們若散發香氣,那是因為有戒德,而非修行的年資或神通。

但,「仙」不是終點,只是暫時讓貪瞋癡止息,不是滅除,也不會令這位仙人脫離輪迴。 唯一可以得到解脫的路,只有佛陀所教導的八正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佛陀的智慧寶庫
3會員
49內容數
透過學習巴利三藏的經藏、律藏、論藏,累積波羅蜜、藉佛法僧三寶之力,願早日解脫輪迴之苦。
佛陀的智慧寶庫的其他內容
2025/08/20
某日,佛陀在靠近衹樹林附近的地方,進行日間的禪坐。 三十三天神之王--帝釋天(=薩迦)和名為「維若洽那(Verocana,意譯:太陽)」的阿修羅王來到佛陀所在的屋宅,他們分別站在門的兩側,以偈言交談。
Thumbnail
2025/08/20
某日,佛陀在靠近衹樹林附近的地方,進行日間的禪坐。 三十三天神之王--帝釋天(=薩迦)和名為「維若洽那(Verocana,意譯:太陽)」的阿修羅王來到佛陀所在的屋宅,他們分別站在門的兩側,以偈言交談。
Thumbnail
2025/08/19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很久以前,三十三天的天神之王--帝釋天(=薩迦)在獨自靜坐時想到: 『即使面對持刀想殺我的敵人時,我也不要心存傷害對方的意圖。』
Thumbnail
2025/08/19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很久以前,三十三天的天神之王--帝釋天(=薩迦)在獨自靜坐時想到: 『即使面對持刀想殺我的敵人時,我也不要心存傷害對方的意圖。』
Thumbnail
2025/08/18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很久以前,三十三天的天神們和阿修羅族之間,發生了一場大戰。 那一次,阿修羅族獲勝,天族戰敗。 被打敗的天族軍隊就往北方逃跑,躲避阿修羅族的追捕。
Thumbnail
2025/08/18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很久以前,三十三天的天神們和阿修羅族之間,發生了一場大戰。 那一次,阿修羅族獲勝,天族戰敗。 被打敗的天族軍隊就往北方逃跑,躲避阿修羅族的追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修仙界是玄幻的世界,有靈根或仙根的人才能修仙:透過運行法訣,吸收天地間的靈氣,讓自己逐漸脫離凡體,朝仙人進化。最終能移山倒海、飛天遁地,甚至可長生不老! 修仙界由三大聖地共治,維持修仙宗門與勢力之間的秩序。 另有四大王朝各據一方,根據王朝的位置所在,由不同的聖地管理......
Thumbnail
修仙界是玄幻的世界,有靈根或仙根的人才能修仙:透過運行法訣,吸收天地間的靈氣,讓自己逐漸脫離凡體,朝仙人進化。最終能移山倒海、飛天遁地,甚至可長生不老! 修仙界由三大聖地共治,維持修仙宗門與勢力之間的秩序。 另有四大王朝各據一方,根據王朝的位置所在,由不同的聖地管理......
Thumbnail
在一個靜謐的森林中,佛陀正坐在一棵大樹下,周圍聚集著一群虔誠的菩薩和弟子們。這天,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佛陀和菩薩們身上,仿佛給整個會場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其中一位菩薩,名叫文殊菩薩,他滿懷疑惑,向佛陀請教:「大悲的世尊,請您為我們這些菩薩和未來世代修行大乘法門的眾生,講解如何修行。您說如果眾
Thumbnail
在一個靜謐的森林中,佛陀正坐在一棵大樹下,周圍聚集著一群虔誠的菩薩和弟子們。這天,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佛陀和菩薩們身上,仿佛給整個會場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其中一位菩薩,名叫文殊菩薩,他滿懷疑惑,向佛陀請教:「大悲的世尊,請您為我們這些菩薩和未來世代修行大乘法門的眾生,講解如何修行。您說如果眾
Thumbnail
八大人覺經乃是以古代波斯(現今伊朗)地區一個叫安息國的王子喚名安世高,放棄王位,來到東土,當時的東漢受到朝廷款待,遊走五湖四海並建立寺廟並潛修佛法時所譯的佛教經典,此八大人覺經是描述佛教八個菩薩大人的如教修行的經典。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
Thumbnail
八大人覺經乃是以古代波斯(現今伊朗)地區一個叫安息國的王子喚名安世高,放棄王位,來到東土,當時的東漢受到朝廷款待,遊走五湖四海並建立寺廟並潛修佛法時所譯的佛教經典,此八大人覺經是描述佛教八個菩薩大人的如教修行的經典。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從古至今,無論時間、空間如何轉換,龍族在佛教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佛陀從誕生、悟道、傳法乃至涅槃,龍王都一心守護著佛陀,並時時出現在佛陀傳法大會之中,莊嚴道場。佛在經典中曾多次形容龍宮的情景,以及為龍族說法,許多 龍王亦是菩薩的化現與真修實證者,佛陀也為許多龍族授記成佛。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龍
Thumbnail
從古至今,無論時間、空間如何轉換,龍族在佛教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佛陀從誕生、悟道、傳法乃至涅槃,龍王都一心守護著佛陀,並時時出現在佛陀傳法大會之中,莊嚴道場。佛在經典中曾多次形容龍宮的情景,以及為龍族說法,許多 龍王亦是菩薩的化現與真修實證者,佛陀也為許多龍族授記成佛。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龍
Thumbnail
阿成急忙插嘴道,「N國,那是佛教國家,那我們要找的是貝葉經囉!」 龍哥點點頭,「貝葉經起源於古印度, 約西元前一世紀末,因為錫蘭僧團中的長老鑑於國內曾發生戰亂,擔心早期流傳下來的教典散失。便由以坤德帝沙長老為首的大寺派,其中五百名阿羅漢長老,於斯里蘭卡中部馬特列地區的阿盧迦寺舉行上座部佛教歷史
Thumbnail
阿成急忙插嘴道,「N國,那是佛教國家,那我們要找的是貝葉經囉!」 龍哥點點頭,「貝葉經起源於古印度, 約西元前一世紀末,因為錫蘭僧團中的長老鑑於國內曾發生戰亂,擔心早期流傳下來的教典散失。便由以坤德帝沙長老為首的大寺派,其中五百名阿羅漢長老,於斯里蘭卡中部馬特列地區的阿盧迦寺舉行上座部佛教歷史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龍族 (梵文Naga,音譯為那伽),即是佛經中所說的「天龍八部」之一,佛教中的「龍族」,遠大於民間傳說所認知在空中騰雲駕霧的蛇形神獸。龍族中,威德特別殊勝者,稱之為王,被尊為「龍王」。 世尊 釋迦牟尼佛於涅槃之前,就曾囑付 龍王護持佛法。特別有「八位龍王」之說,乃列於《妙法蓮華經》會座上之護法善神
Thumbnail
龍族 (梵文Naga,音譯為那伽),即是佛經中所說的「天龍八部」之一,佛教中的「龍族」,遠大於民間傳說所認知在空中騰雲駕霧的蛇形神獸。龍族中,威德特別殊勝者,稱之為王,被尊為「龍王」。 世尊 釋迦牟尼佛於涅槃之前,就曾囑付 龍王護持佛法。特別有「八位龍王」之說,乃列於《妙法蓮華經》會座上之護法善神
Thumbnail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數——皆 是大智精進善巧,證無言法獲妙辯才,是處非處不相違反,善調身 心具諸解脫,常遊三昧不捨大悲,慚愧為身智慧為首,多所饒益如 大寶洲,了知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說,於真俗門洞達無 礙,深明實際
Thumbnail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數——皆 是大智精進善巧,證無言法獲妙辯才,是處非處不相違反,善調身 心具諸解脫,常遊三昧不捨大悲,慚愧為身智慧為首,多所饒益如 大寶洲,了知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說,於真俗門洞達無 礙,深明實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