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位處地殼活躍區域,高風險核能設施面臨難以預測的地震威脅。核災影響深遠,輻射污染可致數十年無法返回家園;而一般災害僅需數年重建。專家低估核三廠地震風險,忽視板塊擠壓可能產生的極端錯動。從全球視角,台灣地震頻繁不適合發展核能,應轉向再生能源確保國家安全。
地震夷平建築可重建,核擴散污染卻毀家園與健康一二十年

有人辯稱核能設施可確保高強度地震來襲仍然安全,倘若極高強度的地震發生不止核設施,全台灣所有建築與人員皆毀,到時已經跟核能無關。但卻忽略建築倒塌後仍可原地重建,核災輻射洩漏則污染土地、空氣與海洋,導致一二十年無法返回家園,人員健康永久受損。921地震倒塌5萬棟建物,災後重建僅數年完成;反觀福島核災,輻射擴散致數十萬人疏散,至今部分區域仍禁入。核三若遇恆春斷層錯動引發核災,南部三分之一領土受波及,到時人員疏散至中部北部恐怕又是另一個災難。台灣是地殼擠壓的活躍地帶,核安風險遠超一班建築物損毀,延役和三無異在賭命。
核專家誤導斷層帶解釋,忽略台灣正位處在地殼擠壓的最前線

核能專家常在節目上以剪裂帶或破碎帶解釋和三廠並非位處主要斷層帶上,試圖解釋他人的危言聳聽。但斷層僅是地層斷裂現象,並不代表台灣其他地區無地震或錯動風險。台灣板塊擠壓活躍,核三廠區內有剪裂帶更是僅距離主斷層1.1公里。921地震車籠埔斷層錯動即拱起地表,核三若遇類似,耐震設計恐怕將遇到未知的錯動挑戰。專家忽視地殼擠壓與壓力釋放的不可預測性,歐洲核安專家歐妲.貝克警告核三地震風險全球罕見,不能只看表面斷層。
全球視角台灣極度不適合核能,國家選擇應避開高風險

從世界角度,台灣地震熱區,斷層密集度高,核三耐震不足以防強震拱起或下陷,甚至無法預估超乎人類想像的錯動。921地震證明台灣地殼擠壓更超呼想像活躍,核災機率高於歐美穩定大陸板塊。國家層面,台灣不缺電,核電停止運轉後備轉容量仍保持充裕,大多時間都在6%以上,再生能源占比11.6%且目標將達20%。延役預估花費五年的成本是2500-3900億,效益有限卻增核廢無解風險,福島核災的清理與賠償費用更是高達11兆新台幣。應選擇永續替代,如風力太陽能,避免將國家命運繫於地震帶核能。
南爸講の政治觀點
- 將核能問題訴諸一個提議模糊的公投主文,明顯暴露了黃國昌的惡意與野心!「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這樣的公投主文即使投票完成獲得結果,仍受限於主管機關與民進黨政府的非核家園政策,根本是浪費人民納稅錢。
- 將人民注意力引導至一個毫無約束力的公投主文上,只會讓民眾對公投制度感到疲憊甚至失望,這正是黃國昌最可議之處!
- 無論公投結果是同意或不同意,賴清德政府最終仍能堅持原有政見,落實「沒有核安就沒有核能」的路線。人民可以繼續就此議題進行辯論,但不應陷入黃國昌「破壞民主參與」「雙方激化謾罵」的圈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