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速覽|為什麼這筆 BD 值得關注】
Jazz Pharmaceuticals 與 Saniona 達成全球授權協議,取得 SAN2355 的全球獨家開發與商業化權。 付款結構:前金約 4,250 萬美元;研發/監管里程碑最高 1.925 億美元(含 I 期啟動時 750 萬美元);商業里程碑最高 8 億美元;並附「淨銷售額分級權利金(tiered royalty)」——合計名目總包約 10 億美元。
小辭典:- 「前金 Upfront」=簽約即付,對被授權方是即時現金流。
- 「里程碑 Milestones」=達到特定研發/監管/銷售節點才支付;不達標不付款。
- 「權利金 Royalty」=按淨銷售額分級給付,常見「個位數到低雙位數」梯度。
【機轉亮點|SAN2355:選擇性 Kv7.2/Kv7.3(KCNQ2/3)鉀通道活化劑】
癲癇發作來自神經元「異常同步放電」。抑制過度放電、拉高放電閾值,是藥物開發關鍵思路。 Kv7(KCNQ)是一群「電壓活化型」鉀通道,KCNQ2/3 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穩定膜電位、抑制重複放電。SAN2355 鎖定 KCNQ2/3,理論上在「抑制發作」同時,避免活化與副作用相關的其他亞型。 與第一代 Potiga/ezogabine(retigabine;已於 2017 年退市)對比:後者被認為因化學不穩定性與「非選擇性」活化(含 KCNQ4/5)而帶來視網膜與皮膚變色、尿瀦留等風險。SAN2355 的分子設計重點之一,就是「避開 KCNQ4/5」,以降低上述風險來源。
✅ 結論:若選擇性與化學穩定性在人體試驗中被驗證,SAN2355 有機會在「療效×安全性×劑量可優化」上取得更佳平衡,朝「best-in-class」邁進。

【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為什麼市場需要新藥】
- 📈 WHO 估計:全球約 5,000 萬人受癲癇影響,其中約 30% 為「難治性癲癇(Drug-Resistant Epilepsy, DRE)」,即使多重合併用藥仍無法穩定控制。
- ⚠️ 現行常用藥(如鈉通道阻斷劑、GABA 能藥物)存在治療窗窄、交互作用與多系統副作用,患者須長期用藥且依從性挑戰大。
- 🔁 臨床痛點:稍高濃度→共濟失調/肝毒性;稍低濃度→復發;多次給藥→服藥落差。新的「高選擇性離子通道調節劑」有望在安全性與長期可用性上改善體驗。
【開發藍圖|誰來做、怎麼做、做到哪】
Jazz 負責之後的臨床開發、監管申報與全球商業化。
研發節點:I 期啟動即觸發 750 萬美元里程碑。若早期顯示「安全性可接受+藥理訊號到位(如 EEG、生物標記、誘發模型)」→有望加速 Proof-of-Concept。 🏥 臨床設計關鍵(預期重點):
- 人體藥代(PK)與神經藥效動力(PD)的「劑量—血中濃度—EEG 相關性」。
- 與既有治療的相容性(合併用藥;尤其是鈉通道阻斷劑/GABA 能藥)。
- 覆蓋不同發作型態(局灶性 vs 全身性)、不同年齡層的外推潛力。
【產業定位|為何 Jazz 最適合接手】
🏗️ Jazz 雖近年加碼腫瘤,但營收支柱仍在神經科學:
- Xywav(低鈉羥基丁酸,發作性睡病)2025H1 銷售約 7.601 億美元。
- Epidiolex/Epidyolex(cannabidiol oral solution,癲癇相關適應症)2025H1 銷售約 4.695 億美元。
專利時程與品項接棒:Xywav 自 2027 年起專利陸續到期,Jazz 需要新一代中樞產品銜接成長動能。若 SAN2355 開發順利、以 5–6 年期程推進,推估 2030 年前後可望上市,有機會與 Epidiolex 等共同布建「抗癲癇產品組合」,並善用 Jazz 全球商業網路降低邊際銷售成本。
【區域與國際動態|離子通道精準化是趨勢】
🌍 多家研發團隊正往「精準亞型活化」方向前進,避免廣譜活化帶來的系統性副作用,形塑新一代 KCNQ2/3 驅動的產品線。部分團隊亦布局其他中樞路徑(例如:不同調節位點的變構致效、與鈉通道調節聯合等),嘗試在「長期可耐受、少交互作用、可合併用藥」上突破。
值得關注的開發關鍵:
- 化學穩定性與代謝產物的安全邏輯是否過關。
- 與視網膜/皮膚色素變化、泌尿系統事件的「機轉切割」是否在臨床上被證實。
- 劑量遞增策略(titration)與依從性管理(一次或兩次每日?可否緩釋?)。
【Saniona 的更大版圖|多軌授權、聚焦中樞】
🔗 Saniona 近年採「專案孵育+對外授權」模式:
- 與 Boehringer Ingelheim(BI)有既往合作;
- 2024/11 與 Acadia Pharmaceuticals 達成 SAN711(神經系統疾病)合作:前金約 2,800 萬美元、里程碑最高 5.82 億美元、權利金為中個位數至低雙位數;並由 Acadia 資助 SAN711 的 I 期與 II 期準備。
🧪 自有管線除 SAN2355 外,包含:
- SAN2219(癲癇;細節待公開擴充);
- SAN2465(重度憂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 策略啟示:早期在「機轉—安全性風險來源」做清晰切割(例如避開 KCNQ4/5),再以 BD 拉高推進速度與資源動員,是中樞領域愈來愈常見的路徑。
【對台灣生技與投資人的啟發】
- 授權定價邏輯:名目總包 10 億美元並非一次到手,核心在「里程碑觸發機率 × 時間價值 × 權利金尾端」。對談判雙方,如何透過臨床設計提高里程碑可達性,是協議價值的真實底層。
- 研發面:鎖定「亞型選擇性+化學穩定性」的雙重驗證;盡早佈局臨床前安全評估(視網膜影像、生體色素、泌尿動力學)與可攜式 EEG 生物標記,提高 I→II 期過橋效率。
- 產業面:中樞適應症全球市場分散、醫師網絡與支付複雜,但一旦建立專科滲透(如癲癇中心網絡),「第二支同靶產品」可受益於商業基礎,降低邊際推廣成本。
【風險與變數|三件事要盯】
- ⚠️ 安全性外推:從動物→人體,是否仍能避免與 KCNQ4/5 相關副作用?
- ⚠️ 臨床效應大小:發作頻率下降、反應者比例(Responder Rate)、合併用藥下的邊際效益。
- ⚠️ 差異化證據:相對現標準治療(SoC)的增益;特定亞群(如 KCNQ2/3 突變相關癲癇)的精準醫療切入。
【結語】
SAN2355 的 BD 不只是資金規模吸睛,更關鍵在於「精準亞型活化」這條新一代離子通道藥學路徑。如果早期人體數據兌現「有效+更好耐受」,它有機會在 2030 年前後接棒成為癲癇領域的下一個重點品類。對台灣研發與投資圈來說,這是一次教科書級的範例:從副作用來源切割機轉、用高選擇性解題,再以策略授權加速全球化。
參考資料:
- 公開資料&各公司官網
- https://investor.jazzpharma.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jazz-pharmaceuticals-enters-exclusive-licensing-agre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