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六個》這齣戲裡,有六個小孩,他們的人生看似一齣悲劇,長大努力掙脫原生家庭的傷痛,讓人生後半場成為喜劇。還記得我國小時,這部電視劇故事的主角,作賢和作逸哥剛從大學畢業當老師,他們常來我家吃飯聊天,也偶爾一起出去玩,我曾經幫作賢哥出版的書畫過封面。
當時年幼的我,並不清楚他們家發生什麼事,只聽父母說他們家庭有一些問題,他不像一般哥哥那樣無憂無慮。年紀不大,卻背負著超出同齡的沉重。他常常來我家靜靜坐著,跟我們聊天,也愛笑愛講話,但眼神裡總有一種深藏的敏感與小心翼翼。我隱約能感受到,那是來自家庭破碎的陰影。我們搬家後,已經三十年沒聯絡,我現在才從這齣戲知道,他們倆兄弟是悲慘命運的見證者,家中充滿黑暗和父母的分裂、小三把媽媽燙死,過了幾年後又用電鍋把爸爸砸死,如此困境,甚至登上社會新聞。這樣的家庭背景,讓他們很早就理解什麼是孤單、獨立,什麼是渴望卻無法得到的愛。
因為父母的朋友關係,林作賢常常跟著弟弟作逸來我們家。他們並不像一個來訪的客人,而像是家裡的一份子。那時候,我還是個孩子,但我記得很清楚,每次吃飯時,爸媽都特別留意給他多添一碗飯,偶爾拍拍他的肩膀,問他最近過得好不好。那種尋常的舉動,對一個孩子而言卻像是久違的溫暖。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後來也出現很多狀況,讓我經歷痛苦和破碎,讓我很多年不敢,也無法回家,在外飄蕩,經歷一些孤獨又沒有被家人支持的生活,大概也可以拍成精彩的連續劇,所以我能理解沒有家,沒有父母親友支持,在外面飄蕩的孩子,是多麼孤單又辛苦,我一直不懂為何神要讓我經歷這些傷痛,但我相信雨後的彩虹一定很美。於是我後來成立了「橘子來畫畫兒童公益行動教室」免費的繪畫課程,幫助台灣弱勢兒童,甚至到偏鄉育幼院,用藝術擁抱他們,教導他們尋回自信。
《我們六個》這部戲並不只是講述六個孩子的童年,而是講述家庭如何塑造或破壞一個人,也講述人如何在破碎中尋找力量。他們的故事,是最鮮明的例子。他們的原生家庭帶來了混亂與傷痕,但同時,也讓他們更加渴望一份真正的關愛。
在戲裡,我們看見他們因為家庭的問題而掙扎,也看見他們在社福團體、手足、友情和工作中找到避風港。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溫暖,他們才能夠從家中的風暴,努力活下來,並在心裡保有某種對世界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