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塑膠(1303)於2025年8月舉行的法說會中,公布上半年營收達新台幣1,31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電子材料受惠於AI產業擴張,營收占比提升至44.1%,成為主要成長動能;化工產品因產能利用率提高,占比增至23.2%。儘管本業獲利顯著改善,但轉投資損失及匯兌損失導致稅前淨利與每股盈餘呈現負值。第三季展望中,AI相關高階材料需求持續,轉型策略與高附加價值產品開發成為重點。
會議摘要
一、公司簡介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303)為台灣重要的產業集團之一,業務涵蓋塑膠加工、化工產品、電子材料及聚酯產品四大領域。截至2025年8月,公司市值約新台幣3,248億元,2024年營業額達新台幣2,596億元(不含南亞科技)。全球佈局方面,南亞擁有101個生產廠,分布於台灣(59個)、中國大陸(34個)及美國(8個),員工人數達29,108人。主要產品在全球市場具競爭力,例如塑膠二次加工排名第一,銅箔、銅箔基板及電子級玻纖絲排名第二,環氧樹脂及玻纖布排名第三。
二、營運概況
1. 業務範圍與內容
南亞塑膠的業務分為四大類:
- 電子材料:包括玻纖絲、玻纖布、環氧樹脂、銅箔、銅箔基板及印刷電路板,佔2025年上半年營收44.1%。
- 化工產品:如乙二醇(EG)、丙二酚(BPA)、可塑劑及酞酸酐(PA),佔比23.2%。
- 聚酯產品:涵蓋聚酯棉、聚酯粒、加工絲及薄膜,佔比17.0%。
- 塑膠加工:包括軟質膠布、硬質膠布、PU合成皮及工程塑膠,佔比13.9%。
2. 目前產品與營業比重
電子材料為南亞目前最大的營收來源,特別是受惠於AI產業需求,ABF載板等高階產品表現突出。化工產品因美國德州及台灣麥寮的乙二醇產能利用率提升,營收占比增加。聚酯及塑膠加工產品則相對穩定,持續朝高附加價值方向轉型。
3. 計畫開發之產品及服務
南亞正積極開發高階電子材料,如HVLP4銅箔、M9/M10級CCL(銅箔基板),以及用於半導體的氟系塑膠PFA管材。此外,塑膠加工產品拓展至醫療、車用及環保領域,聚酯產品則聚焦光電用膜及環保纖維。
4. 產業概況
南亞所處產業受全球經濟、地緣政治及匯率波動影響顯著。電子材料受AI、雲端運算及車用需求驅動,成長潛力大;化工產品面臨大陸擴產壓力,競爭加劇;聚酯及塑膠加工則受消費性需求波動影響,成長較為保守。
5. 產業上中下游關聯
- 上游:原料供應,如石化產品(乙烯、丙烯)及基礎化工原料,主要來自台塑石化等合作夥伴。
- 中游:南亞專注於中間產品製造,如乙二醇、銅箔、玻纖布等。
- 下游:終端應用涵蓋電子產品(AI伺服器、網通設備)、汽車、醫療及消費品領域。
6. 產品發展趨勢與競爭情形
電子材料方面,AI及高階網通需求帶動高頻高速材料發展,南亞與台光、聯茂等競爭對手在高階CCL市場展開激烈競爭。化工產品受大陸低價競爭影響,需透過產能調整及市場拓展應對。聚酯及塑膠加工產品則朝差異化、高附加價值方向發展。
7. 技術與研發概況
南亞持續投入高階電子材料研發,如M9/M10級CCL、HVLP4/5銅箔及K2/K3玻纖布,並與終端客戶直接合作,掌握市場需求。化工產品則聚焦產能利用率提升及成本控制。
8. 長短期業務發展計畫
- 短期:優化產品組合,提升高階電子材料及差異化塑膠產品占比;提高化工產品交運量。
- 長期:透過策略聯盟及轉型開發,拓展新市場與應用領域,並在美國、台灣及大陸進行產能擴建,如銅箔及離型膜項目。
9. 市場及產銷概況
2025年上半年,南亞合併營收達新台幣1,313億元,較2024年同期增加63億元,主要受電子材料及化工產品成長帶動。第二季營收657億元,與第一季656億元相當,受關稅談判、中東局勢及匯率波動影響。
10. 市場供需情況及成長性
電子材料市場因AI及雲端設備需求擴張,供不應求情況持續,尤其高階材料成長性強。化工產品市場供過於求,成長有限。聚酯及塑膠加工市場需求穩定,成長性取決於差異化產品滲透率。
11. 競爭利基
南亞在電子材料領域具全球領先地位,特別是銅箔及CCL產能排名第二,與AI產業趨勢結合,具備彎道超車潛力。化工產品則透過產能調整及市場拓展,維持競爭力。
12. 發展遠景之有利與不利因素
- 有利因素:AI及雲端運算需求持續成長;高階材料量產進度順利;化工產品產能利用率提升。
- 不利因素:地緣政治及關稅不確定性;轉投資損失及匯兌損失侵蝕獲利;化工產品面臨低價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