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 2025 心臟學年會重點試驗前瞻
心臟毛地黃
DIGIT-HF 試驗將探討毛地黃類藥物在心衰竭治療中的作用。過去觀察性研究顯示毛地黃可能與高死亡率相關,但DIG試驗已證實其能有效減少心衰竭住院率。DIGIT-HF是一項針對射出分率降低的心衰竭(HFrEF)病患,使用毒毛花苷(Digitoxin)的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主要終點是總體死亡率和首次心衰竭住院的複合終點。即使主要終點未達顯著,預期次要終點和亞組分析結果也可能重新燃起對這類藥物的興趣,並終止將毛地黃視為毒藥的觀念。心肌梗塞後續的兩項Beta受體阻滯劑試驗
儘管證據來自於1980年代,但心肌梗塞(MI)後使用Beta受體阻滯劑仍是常規。REDUCE-AMI 和 ABYSS 等現代試驗結果不一。
REBOOT-CNIC 是西班牙一項大型試驗,納入8000多名射出分率(LVEF) > 40%的MI患者,比較使用與不使用Beta受體阻滯劑的療效。主要終點為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再梗塞或心衰竭住院的複合終點。
BETAMI-DANBLOCK 則結合了挪威和丹麥的兩個試驗,納入超過4000名患者。其複合主要終點涵蓋更多事件,包括MI、心衰竭、冠狀動脈再血管化、缺血性中風、全因死亡和惡性心律不整等。
若兩試驗結果均為陰性,將可能改變MI後常規使用Beta受體阻滯劑的現狀。若結果不一致,則需深入分析,這也突顯了大多數證據都有其有效期限。
口服抗凝血劑與阿斯匹靈合併使用
- 同時使用阿斯匹靈和口服抗凝血劑(OAC)可能帶來顯著傷害,但缺乏相關證據。
AQUATIC 試驗針對需要長期抗凝血治療且伴有穩定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比較OAC+阿斯匹靈與OAC+安慰劑的療效。主要終點是心血管死亡、MI、中風等複合終點,安全性終點為大出血。
先前的 AFIRE 試驗雖然證實單獨使用Rivaroxaban效果不劣於合併抗血小板藥物,且安全性更佳,但其外部有效性有限。AQUATIC 試驗的事件發生率可能偏低,若結果為陰性且信賴區間過寬,恐仍難下定論。但預計合併治療組會出現顯著的出血安全訊號。
心房顫動消融術後停止抗凝血
ALONE-AF 試驗旨在解決病患最常問的疑問:心房顫動(AF)消融成功後,是否可停用口服抗凝血劑?此試驗納入消融術後一年內未再發作AF,且至少有一個中風風險因子的患者,比較繼續或停止OAC的療效。
主要複合終點為中風、全身性栓塞和大出血。由於這類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低,試驗結果可能為陰性,且信賴區間寬。若結果不確定,不應輕易支持停止抗凝血治療。
ESC的潛在驚喜:REFINE-ICD 試驗
- 植入式心臟去顫器(ICD)在初級預防中的效益不彰,且無法有效篩選出受益人群。REFINE-ICD 試驗是潛在的驚喜。
該試驗將招募心肌梗塞後,心電圖參數異常(心率擾動和T波交替)且射出分率介於35%至50%的患者,隨機分為ICD植入組和最佳藥物治療組。主要終點是死亡率。
若能成功,這兩項非侵入性、低成本且易於測量的參數將可識別出ICD高風險受益族群,這將是醫學的一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