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CCAHA ACS指引:重點摘要
抗血小板治療 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 (ACS)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PCI) 後,若無禁忌,建議選用替格瑞洛 (Ticagrelor) 或普拉格雷 (Prasugrel),優於氯吡格雷 (Clopidogrel)。雙重抗血小板治療 (DAPT) 預設為期12個月。為降低出血風險,可考慮在PCI或ACS事件後1-3個月,停用阿司匹靈,改用替格瑞洛單一療法。此為安全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的新策略。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 管理 ACS術後應早期且積極地降低LDL-C。新的Class 2A建議目標為LDL-C小於55 mg/dL (Class 1建議為小於70 mg/dL)。所有患者均建議高強度史他汀 (Statin) 治療。若LDL-C仍未達標,可加用非史他汀降脂藥物,如依折麥布 (Ezetimibe)、PCSK9抑制劑或Bempedoic acid。出院後4-8週應複檢血脂。即使LDL-C值低於預期,也不建議減量治療,因目前無證據顯示極低LDL-C會導致不良安全結果。冠狀動脈血管攝影 (CAG) 對於低風險ACS患者,不一定強制進行CAG。可選擇透過壓力測試或其他影像檢查進一步風險分層,或直接進行CAG。高風險ACS患者仍建議CAG。對於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 (STEMI) 患者,主要PCI仍是首選的再灌流方式。
完全血管再造術 針對STEMI及非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 (NSTEMI) 患者(無休克),建議治療非病灶處的顯著狹窄。此策略證實可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 的風險。若可行,一次性多血管PCI處理所有病灶可能優於分階段進行。
心導管室新建議 多數患者建議採用橈動脈途徑(優於股動脈),因其能顯著減少出血並降低死亡率。對於複雜病灶,建議採用血管內影像檢查。此外,針對STEMI併心因性休克患者,可考慮使用微軸流幫浦 (Microaxial flow pump)。
二級預防心臟復健極為重要。為提高利用率,現亦新增虛擬心臟復健選項,以克服交通或時間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