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指人類為了生存與活著而進行的所有行為、活動與經歷的總和。 如果我們懂得「生活」,我們會發現,原來生活中的任何一個人、一件事、甚至一件物品、一句話與一個文字...都能啟發我們的智慧並發現真理;只要我們懂得觀察、懂得深思、懂得理解、懂得體會,甚至懂得接納,那麼,我們會了解到這個世間萬物無不是在對我們說法;無不是在透漏著它的可愛之處;無不是在告訴我們這就是人生、就是生活...。
「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裡越難過,以至不是生病,就是招禍,不是苦海是什麼?管人是地獄,管一分,別人恨一分;管十分,別人恨十分,不是地獄是什麼?」當我在書上看到這一段文字時,心裡蠻有感觸的,也許想到以前的婚姻生活夫妻間相處的問題,也許想到媽媽腦中風後親人間看法與做法的不同,不論是哪一個,都值得讓我去探討、省思。“人”是很會、也很愛抱怨的動物,除了抱怨還喜歡管人、管事,卻忽略了許多事情的發生我們只看到當下、只看到眼前、只看到事情的表面,卻總是忽視要往更深的層面去看;我們習慣性的用我們的角度與思維去看待任何事情,然而,往往正因為這種“習慣”讓我們無法跳脫出來,才會有了“對立”,於是產生“煩惱”,形成了“苦”的循環,然後開始覺得“心累”。人生是苦樂參半的,因為我們要面臨許多的選擇題,面臨的當下是苦,選擇後的結果或許是苦?或許是樂?無論是哪一個,我們必須學會欣然接受,因為所有的決定都是來自於我們自己;我們也必須學會坦誠,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與情緒;我們還必須學會自省,而不是把所有的“過錯”都指向他人,最後,我們還要學會轉念,因為轉念能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答案與結果;於是我們會發現一開始的“抉擇”其實就是在教導我們“接納”與“放下”。
這個世界或許是紛擾、繁雜的,正因為如此,才更需要我們去接納它練就自己,畢竟這是我們每個人的功課。有些人或許不想承擔,所以選擇逃避;有些人或許不願意面對,所以選擇自暴自棄;也有些人不屈不饒的選擇接受所有的挑戰與命運,因為他們知道--唯有正向的面對它,才能積極的接受未來的困難與考驗,而這些所有的“發生”就是我們的“生活”;無論它是消極負面的,還是積極正面的,請別忘了--人生已經很苦了,所以千萬不要再“苦上加苦”折磨自己,最後變成苦不堪言,這是多麼的得不償失啊!接納生活與接納自己,同時也接納這個世界的不美好,接納所有的發生...,你會發現--當你接納了,所有的所有都將變得“多采多姿”,即使它依然是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