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人養了哪種狗?
今天讀書,很容易看到此類問題。
雖然我贊同將高深問題通俗化的努力,因為科普本身,永不過時。但通過八卦的方式,來培養自己的興趣,就像標題所說,當我們好奇于古羅馬的歷史,然后詢問:他們養了哪種狗?
這是一個好問題嗎?
或者說,我們能夠給自己提出一個更好的問題嗎?
一切都該循序漸進,但永遠不要停止自己的腳步。
沒人天生就是一個學者,任何我們了解的學者,都有自己開始蹣跚學步的階段。
如果你翻看過一些歷史的「本紀」,很容易就能發現各式各樣的幼兒神跡。這些神跡花式繁多,想象力卻很單一,但卻從出生之前到出生以后,將這些大人物的童年,安排得頭頭是道,毫無松懈。
我可以從善意出發去理解那些傳說——幸運的是,我現在可以很容易地提出不同意見——因為傳說就是傳說,重點不在于詳細描述的童年,而是這位大人物所擁有的權力。結局決定了開始,未來改寫了過去,而最終目的著眼于寫作的當下。
當然,我還需要介紹一下,反感這個問題的是瑪麗·比爾德,一位劍橋教授。
她說:「結果是平凡的大學老師乖乖地全力回應那最淺薄的采訪者所提的最不堪入耳的問題,而當談及更有趣的相關領域時,時間卻稍縱即逝。我受夠了經常被問些墮落的問題:『那么羅馬人養了哪種狗呢??』(我不知道,我認為這些問題很粗俗。)我們本應該談論的,是古典神話中怪物的魔力。」
她給的建議是掌握一些回答的小技巧:
「學習這種應對技巧確實有用。在這之后,我在腦海中會反復練習『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或者『是的,不過我們首先需要思考……』這樣的句子。」
其實我是畢業很久之后,才明白:并不是所有問題,都需要回答。
原因在于,問問題的人,并不一定需要我的答案。
總有一些人,他們非常堅定,非常固執,他們相信自己的世界,而除了自己之外的那些觀點,只是一種點綴。
我欣賞他們的固執,但總覺得自己在這樣神靈面前說話,犯了關于傲慢的褻瀆。
我不明白這一點的時候,總是會輕易得罪一些大角色,然后吃上一點或輕或重的火頭。而更讓人尷尬的是,我自己可能完全不曾察覺這一點,還欣喜于又一次說出了真實。
抱歉,親愛的孩子,真話只能說給那些相信你善良的人聽。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因果,我們不要用自己的自信,去打擾他人的幸福。
所以,羅馬人到底養了哪種狗?
這個問題真地不好嗎?并不是。幾乎所有微不足道的問題,都通向一個艱深曲折的研究道路,但問題是,你真地想要踏上這條路,所以拜托別人來為你指點放下。還是在自覺平淡的生活里,需要通過這樣輕松又擺爛的問題,來滿足自己說話的愿望。
我希望自己不要總是給別人出這樣的問題。
如果一定要問,我就先問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