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下週拍攝我要穿什麼呢?」
短短一個問句,卻一直是讓我壓力最大的問題,要我拍攝規劃、腳本創作、鏡頭語言甚至廣告文案我都可以勝任,但身為直男工程師出身的導演,我卻這個短短的問句「穿什麼」,感受到無比的壓力>_< 。 我將呼喚著全身的細胞向前備戰,大腦全數運轉地去想要怎麼回答這個問題,試著用比較具體的語言去回覆...但也只是勉強擠出一些「自在、亮麗、氣勢」等不著邊際的形容詞。
對於行外來說,可能會有一個思考誤區,覺得我們這些影視產業從業者都很有創意、藝術美感,其實不然,在片場大都是工業化運作,「形容詞」可以說是能不用就儘量不用的溝通詞彙! 回到穿什麼服裝的問題? 『服裝是無聲的語言』能直接傳達角色的情緒和故事的氛圍,適合的服裝一秒就可以搭建出生動的人設。 以下就導演我打滾了幾年理出了以下幾個原則,供大家參考:
一、服裝應以影片的核心價值
拍攝影片永遠問的第一個問題「廣告想要傳達出的價值是什麼?」 服裝最終必須服務於影片訊息的核心主軸,你的影片是關於環保、科技、家庭溫馨,還是時尚潮流? 服裝應該能做出正確的回應。
- 例如:若品牌強調ESG永續經營,自然、環保、不添加,服裝可以選擇棉麻等天然材質,並以大地色系為主,就可以把上鏡者「無痕地」融入「天然」的人設意象。
- 若品牌是希望給人專業、信賴的感覺,還是年輕、創新的形象,例如:產壽險業、顧問、設計師、各種師字輩等,上鏡者可以選擇正裝、半身、站立姿面向鏡頭,展現出無比自信的人設。
二、影片的調性、視覺意象 (Tone)
- 主視覺風格? 首先確保一件事,服裝的整體風格必須與品牌的視覺識別系統(Visual Identity System)相符。例如主視覺為咖啡色的穩重底蘊感受,服裝就不應該穿著高彩度的色塊。 產品的色系為粉紅溫暖調性,服裝就不應該穿著冷色系的沉著感,劇組應確保服裝選擇不會與視覺形象產生衝突。
- 影片風格感受? 再來你的廣告是輕鬆幽默、感人溫馨,還是專業嚴肅? 服裝的顏色、材質和款式都應該與廣告的調性一致。 我自己就曾經接洽過清潔用品的廣告,但演出者堅持要濃烈精緻的妝感,再搭配他自己氣場十足的服裝,幾多次溝通之後仍無共識,我自認為無法達到預期的廣告效果,這個案子就不了了之了。
三、演員角色所處的真實情境
演員永遠要活在當下所處的時空裡面,人、事、時、地、物 都要合理化,才能說服觀眾!
- 他是誰? 他的職業是什麼?年齡、生活背景、社會階層如何?例如:一個忙碌的企業主管,服裝會傾向於剪裁俐落、色調沉穩的西裝或套裝;而一位年輕的藝術家,則可能穿著較為隨性、帶有個人風格的衣物。
- 他在哪裡? 故事發生在什麼場所?是在辦公室、公園、咖啡廳,還是家裡?不同的場景,服裝的實用性和風格都會有所不同。
- 他在做什麼? 角色正在進行什麼活動?是在開會、運動、約會,還是悠閒地看書?服裝必須符合該活動的功能性,例如運動場景的服裝就應該選擇運動服飾。
- 角色現在的心情如何? 你設定的廣告事件是什麼? 一場會議、正在吵架...還是什麼場景,這時服裝的顏色必須很好地反映角色的情緒。 例如:明亮的暖色調(紅、黃、橘)能傳達活力、熱情;而沉穩的冷色調(藍、灰、黑)則能表現冷靜、專業或甚至是憂鬱。
話說,一般小預算的網路廣告製作只能夠搭配妝髮師,真正有規模的拍攝都會有一個造型顧問在handle,所以下次當演員問你「我該穿什麼?」時,你可以這樣做...
把問題丟給客戶:「幫我請一個造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