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 Kelly所寫的《2049:未來10000天的可能》採用的是未來學方法論,與我常用的情境分析法系出同源,又各有側重。所以,當我要設計《2049:未來10000天的可能》讀書會活動時,我就會將兩邊方法論交叉比對,這樣才能得出新觀點。不然,讀書會只是「幫別人讀書」,這就太沒意思了。
《2049:未來10000天的可能》+《Rethinking Strategy》讀書會引導手冊:連結
BTW,Kevin Kelly這本書捧中國也是不遺餘力,畢竟2049的AI遠在天邊,2025的出版版稅近在眼前。他吹了哪些?
例如,他認為外界試圖透過「卡脖子」的方式(如先進晶片禁運)來阻止中國的科技進步,在25年的時間尺度下「不會成功」。
他還認為中國可能率先建成一個「終極的信息化國家」。在這個國家裡,所有公共政策都基於海量數據的實證分析,而非領導者的直覺。AI將扮演「終極技術官僚」的角色,帶來極低的犯罪率、極高的行政效率和清廉的社會。全書不斷強調,中國社會的「安全」、「有秩序」以及人民的「強大執行力」,是其區別於西方(特別是美國)的根本優勢。
拿掉這些東西之後,這本書還是有可觀之處,畢竟很多人對「未來學」這門學問不熟悉。現在搭上生成式AI大熱潮,將未來學方法論用來看AI大未來,是有一定的啟發性的。結合情境分析方法,恰好可以協助經理人打開思維的侷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