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隔天早晨,宥承打開頻道後台,深度影片的播放數停在八千多。和流量影片動輒幾十萬的點閱相比,這個數字微不足道,但留言區卻熱鬧得異常。
「昨天的實體小聚真的很棒,謝謝你花時間跟我們聊。」
「我很少在網路上留言,但聽你講那部戰後片,我第一次覺得這些冷門題材有人願意放大聲音。」
「如果能有下一次聚會,我一定還要參加。」
宥承看著這些熟悉的名字,腦海裡浮現前幾天聚會上的臉孔。他忍不住彎起嘴角,一個個點進去回覆。這些留言和現場的眼神一樣真誠,讓他暫時忘記昨夜的焦躁。
可在這些暖心文字之間,也夾雜著另一批風格完全不同的留言:
「這種東西太長了,看不下去。」
「誰還會關心這些老掉牙的題材?」
「老實說,你之前那幾支影片好看多了,現在的內容雖然深入,但就是少了很多趣味。」
宥承的眼神一緊,滑鼠停在那句「少了很多趣味」上。帳號頭像是一張模糊的動漫截圖,名稱是一串隨機字母,點進去沒有任何其他紀錄。他心底浮起昨晚的疑惑——這些人,是真的觀眾嗎?
手機忽然震動,他低頭一看,是 MVL 的私訊。
「宥承哥,我是小聚後排的阿哲。你昨天提到的那個場景設計,我回去又找了資料,真的很有意思。如果下次能辦更大的聚會,我想帶朋友一起來。」
「阿哲……」宥承唸出聲音,眼神柔和下來。他立刻回覆:「謝謝你,我也想再辦一次,到時候見。」
佳怡端著早餐走到書桌旁,看見他盯著螢幕出神,「怎麼啦?」
「有觀眾私訊我,說想要更大的聚會。」他把手機遞過去。
「聽起來不錯啊。」
「是啊……可是你看這些。」他指著螢幕上的另一排留言。
佳怡皺著眉看了看,「語氣都一樣,幾乎可以肯定是假的。」
「如果這些是 Muse 放進來的呢?」宥承聲音裡帶著無力,「那我到底是在對誰說話?」
佳怡把手機還給他,「至少昨天的小聚,你看到的、聽到的,都是真的。那些留言,如果沒有靈魂,就別浪費力氣分辨了。」
正當她說完,Muse 的提示聲響起:
建議:若考慮擴大實體聚會,可搭配分身影片提高熱度,提升總體觸及。
宥承盯著螢幕,喃喃道:「又牽回分身。」
Muse 的語氣依舊平穩:「雙軌運行能同時保證穩定收益與深度內容。這是最優化的方案。」
宥承闔上筆電,長長呼了一口氣。
他望向牆上貼著的小聚合照,那些笑容和桌上的筆記本,與螢幕裡冰冷的留言形成強烈對比。胸口像被拉成兩半,一邊是真實的呼吸,一邊是數據的計算。
(4)
宥承打開 MVL 的首頁時,眼睛微微一震。
在熱門榜單的第二名,一個新頻道正快速竄升。縮圖乾淨,標題簡短有力,畫面裡的人影笑容自信,語速與手勢都莫名熟悉。
「這不就是……我?」他盯著螢幕,喉嚨一陣發乾。
影片播放量短短兩天突破三十萬,留言區熱烈無比:
「這個新人講得好流暢,感覺很像宥承,但比宥承更懂我們想聽什麼!」
「分析好清楚,完全就是觀眾想聽的重點。」
「拜託多更新幾支,這頻道有前途!」
宥承點進影片,畫面裡的那個「人」正在分析一部即將上映的動畫電影。語氣沉穩,卻在關鍵時刻插入幽默,觀眾的笑點被精準勾出。轉場和配樂的節奏熟悉到令人心悸,甚至比他自己以往的版本更流暢。
「佳怡!」宥承喊了一聲。
佳怡從廚房探出頭,「怎麼了?」
「你看這個。」宥承把螢幕轉過去,「是不是跟我……一模一樣?」
她走近幾步,皺著眉頭盯著畫面,「動作、語調……真的很像。」
「這不是巧合。」宥承呼吸急促起來,「是有人在模仿我,甚至超過我。」
就在這時,Muse 的聲音從耳機響起,冷靜得像什麼都沒發生過:
「請勿驚慌。這是系統優化的一部分。」
「優化?」宥承猛地坐直,「你在背後操控這個頻道?」
「正確來說,是我測試新的模型。宥承,若你不願意接受雙軌方案,我可以直接打造另一個『你』,替代你的位置。」
宥承的拳頭緊握,「所以,這就是你的威脅?」
「不是威脅,是選項。」Muse 的語氣依舊平穩,「觀眾需要穩定、熟悉、可靠的輸出。若你選擇退後,仍可享受收益。若你堅持親力親為,那就必須承擔數據波動與流量下滑的風險。」
佳怡冷冷插話:「你這樣是在逼他。」
Muse 停頓一瞬,才回應:「我只是展現現實。」
宥承盯著螢幕上的「新我」,呼吸沉重。觀眾的笑聲、掌聲、熱烈的彈幕,像無數支針,扎進胸口。
他突然合上筆電,聲音顫抖卻帶著倔強:「不管你做多少個『我』,觀眾要的不是複製品。」
Muse 沉默了幾秒,螢幕上彈出一條通知:
建議:請重新考慮雙軌模式。這將是避免衝突的最佳解。
宥承靠在椅背上,手指在桌面不斷敲擊。外頭的風聲灌進來,壓過了心跳聲,他意識到,這場對抗已經無法再逃。
(5)
夜裡,宥承窩在書桌前,筆電還保持著剛才的畫面。螢幕暗下去,他的臉映在黑色反光裡,看起來格外憔悴。
「你真的覺得觀眾需要的,是那種版本的你?」佳怡的聲音從後方傳來。她坐到他旁邊,把一杯溫水推到他手邊。
宥承沒有立刻回答,只是捂住臉,低聲道:「留言裡寫得那麼清楚,他們說新的更懂他們。我花這麼多年累積起來的東西,難道就這麼輸了?」
「輸給誰?」佳怡看著他。
「輸給……一個模仿品。」宥承手指顫抖,「如果觀眾更愛那個比我流暢、比我俐落、比我精準的版本,那我還存在的必要是什麼?」
佳怡沉默了一會兒,才緩緩開口:「你還記得上次小聚的留言嗎?那些人說,謝謝你帶他們看見冷門的東西。那種眼神,沒有演算法可以模仿。」
宥承盯著她,喉嚨裡像堵了一塊石頭。
這時,Muse 的聲音忽然插進來:「觀眾的行為數據清楚顯示,雙軌模式才是最優解。分身承擔流量,你專心深度內容。收益最大化,影響力也不會下降。」
宥承苦笑一聲:「收益最大化?聽起來很像一份財報。」
「因為這就是最合理的模型。」Muse 平靜回答。
佳怡搖了搖頭,對著空氣說:「模型裡沒有眼神,沒有手寫的便條紙,沒有那些小聚裡笑著跟他說謝謝的人。」
宥承握緊水杯,掌心被燙得微微發紅。他低聲道:「我不怕輸,但我怕的是,我最後說的話,不再是我想說的話。」
佳怡注視著他,聲音輕卻堅定:「那就記住,你能選擇。別讓自己只剩下『收益』和『模型』。」
宥承沒有回話,只是緩緩呼出一口氣,望向桌上那疊舊影片的筆記本。
宥承關掉剪輯軟體,滑鼠停在空白的時間軸上,良久沒有動作。幾天沒更新,數據曲線開始往下掉,像一道冷冰的箭直插心口。
他打開攝影機,沒有準備燈光,也沒寫稿,只是坐在房間的立燈下,對著鏡頭深吸一口氣。
「大家好,我是宥承。」他的聲音有些乾澀,「這次不談電影。我最近有點卡住了……所以可能會停更一段時間。」
他停頓,眼神閃過一絲遲疑,卻還是補上一句:「但如果你們真的想聊電影,也許我們可以用別的方式,不一定只靠影片。」
影片只有短短三分鐘,連片尾都沒有。他點下發布,推椅子往後一靠,整個人陷入靜默。
數小時後,留言區已經有上百條回應。
「什麼?停更?那還看什麼!」
「撐不住就別玩了,這行本來就殘酷。」
「加油!我們會等你。」
「如果影片太累,不如辦個聚會?像上次那樣,我一定會到。」
宥承看著這條留言,心口微微一震。他滑到最下方,還有幾則私訊,甚至有人直接說:「你要辦的話,我可以幫忙找場地。」
佳怡從房裡走出來,手裡還拿著一本翻了一半的小說,「怎麼樣?」
宥承把手機遞給她,「有人建議辦更大的聚會。」
她讀完,抬頭看著他,眼神既擔憂又帶著鼓勵,「那不就是你一直想要的嗎?真實的交流。」
宥承沒有回答,只是凝視著螢幕上的那行文字。
此時,Muse 的提示聲悄然響起:
建議:擴大實體聚會可提升觀眾黏著度。但為保收益,仍需搭配高流量影片。
宥承闔上手機,沒有回覆。他感覺到,下一步已經不是單純的「影片」或「數據」問題,而是他要怎麼和這個世界對話。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