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停更的第一天,宥承睡到將近中午。陽光穿過半掩的窗簾,在房間地板留下斑駁的光影。手機靜靜躺在床頭櫃上,沒有 Muse 那種準時的提案提醒。
佳怡在廚房煎蛋,油鍋的滋滋聲混著早餐節目的談話。
「你今天有什麼安排?」她問。
「隨便走走吧。」宥承拉開冰箱,拿了瓶冰水。
「這麼悠閒啊,之前可是連假日都在趕影片。」
「感覺腦袋被挖空了,需要放一放。」
幾天沒有拍片,他開始去平常錯過的地方。書店的二樓角落,他翻到一本關於影史爭議事件的書,邊看邊拍了幾張照片備忘。晚上則和幾個老同學在居酒屋碰面,聽他們談工作、旅行、家庭瑣事。
但越是離開頻道,他越能感覺到某種微妙的拉扯。
每隔幾天,Muse 還是會傳來訊息——不是催促,而是推送一些熱門話題數據圖表。
「這部片的上映檔期提前了,網路討論度在升溫。」
「這個導演接受了新訪談,裡面有金句可以切成短片。」
佳怡偶爾瞥見他在手機上滑那些資料,「你停更了,還在看?」
「習慣吧。」宥承聳肩,「我怕一回來就跟不上。」
「那你打算什麼時候復更?」
「還沒想好。」
停更第三週,他打開 MVL,首頁推送的是分身版本的精華片段,點閱率依舊穩定。他看了幾秒,關掉視窗。
「你的分身還在更新。」佳怡在一旁提醒。
「那是之前排好的內容。」
「所以觀眾可能沒發現你不在?」
宥承沉默,像是在思考什麼。
這天晚上,他坐在書桌前,把相機拿出來,試著錄一段影片。
「嗨,各位,好久不見。」鏡頭裡的他笑得有點僵硬,「先跟大家說,我最近停更了一段時間,不是因為出了什麼事……只是需要喘口氣。」
他停了兩秒,視線往下飄。
「接下來可能會有些不一樣的內容,不一定談電影……可能是我生活裡的東西,或者我正在想的事。」
錄到這裡,他自己按下暫停鍵。
「這樣會不會太跳 tone?」他轉向坐在沙發上的佳怡。
「看你啊,反正你說的是實話。」
「可是觀眾會不會不想看?」
「他們要不要看,得等你發了才知道。」
宥承把影片剪成短短三分鐘,傳到 MVL,標題很簡單:【近況】想換個方式和大家聊聊。
幾小時後,留言區開始冒泡。
有觀眾留言:「不管聊什麼都支持!」
也有人說:「你拍生活的東西應該也很有趣。」
還有人直接問:「要不要辦個實體小聚?」
宥承盯著那條留言看了很久。
(6)
宥承本來只是隨口回覆那條「要不要辦個實體小聚」的留言:「哈哈,有機會的話再說。」
沒想到短短一天,底下就多了幾十個附和的回覆。
「+1!」
「如果能見到本人就太好了!」
「台北可以嗎?不然台中也行!」
甚至有人已經幫他找好咖啡廳,貼上地圖連結。
佳怡端著茶杯走到他背後,看著螢幕笑了聲,「好像真的有人很想見你。」
「我以為只是開玩笑。」宥承揉了揉眼睛。
「你自己以前也說過,網路的交流再多,見一面還是很不一樣。」
他想起來,那是剛開頻道不久時,他和佳怡聊到線上線下的差別。當時他覺得見面可以加深信任,但隨著頻道壯大,他反而害怕面對面的距離。
那天晚上,他發了一篇簡短的動態:「如果真的辦實體小聚,有沒有人想來?」
一小時內,回覆數破百。有人表態想參加,有人主動提場地,有人甚至提出可以幫忙拍攝紀錄。
Muse 也注意到了,「如果你真的要辦,我可以幫你篩選最有互動潛力的觀眾,確保現場氛圍最佳。」
宥承瞥了眼訊息,沒有立刻回覆。
「我想自己來。」他最後還是回了這麼一句。
隔天,他和佳怡去探場。第一間是網友推薦的咖啡廳,樓上有一個小型展演空間,能容納二三十人。
「這個空間很舒服。」佳怡四處走動,摸了摸牆上的投影幕。
「只是有點小。」宥承看著地板,「如果人多就擠了。」
「擠一點也好啊,氣氛會更熱。」她笑著說。
回家的路上,宥承把活動公告草稿敲了出來:
【實體小聚】
時間:下週六下午
地點:台北某咖啡廳(報名後私訊提供)
名額:25 人
內容:聊電影,也聊其他事。
他按下發布鍵。不到半天,名額就被搶光。
活動當天,天氣微涼。宥承提早到場,擺好幾張圓桌,把麥克風和簡單的投影機測試好。佳怡幫忙把門口的手寫小牌放好——「歡迎」。
第一批觀眾陸續進來,有人帶著親手烘的咖啡豆,有人拿了剛看完的電影票根當話題。一位女生笑著對他說:「其實我平常不留言,但你的冷門片分析我都看了兩遍。」
宥承愣了一下,「你怎麼會記得那麼清楚?」
「因為很少有人願意拍這種內容啊。」
場子熱了之後,有人主動提問,也有人分享自己對某部片的不同看法。沒有網路上的激烈辯論,更多的是一來一往的好奇和笑聲。
休息的時候,佳怡悄悄靠過來,「看吧,你還是很適合面對面的。」
「感覺有點奇怪。」
「哪裡奇怪?」
「他們看我的眼神,跟 MVL 上的不一樣。」
佳怡笑了,「那叫真實。」
活動結束時,幾位觀眾主動留下幫忙收椅子、擦桌子。有人說下次可以辦在戶外,有人問能不能變成固定活動。
回到家,宥承坐在電腦前,看著 Muse 傳來的訊息:「今天的活動互動率高,但實體影響有限。我仍建議你啟用雙軌模式。」
「雙軌模式?」
「分身專職流量影片,你專心深度創作。既能保收益,也保靈魂。」
佳怡聽到了,從廚房探出頭,「如果觀眾愛的不是你本人,還算創作嗎?」
宥承沒有立刻回答。他的視線停留在活動中拍下的一張照片——二十多個人圍坐在桌旁,笑得很真。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