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不是工具,而是一個一直在記憶的朋友
在陪伴年長者慢慢變好的過程裡,
我漸漸發現:
身體會變差,不是因為年紀,而是因為文化從未教我們好好對待它。從小到大,
我們學了很多事——怎麼考試、怎麼努力、怎麼不輸人。
但卻很少人教我們:
身體,其實也會記得所有事情。
不是肌肉記憶,
也不是傷口結疤這種表面經驗,
而是那種——
你努力撐過去的時刻,
明明已經不痛了,卻還是全身緊繃;
那些從未說出口的委屈,
身體默默扛著,從來沒有忘記過。
在我們的文化裡,
身體經常被當成「工具」來使用:
它要能夠熬夜、趕路、承受壓力,
要被訓練、被改造、甚至被忽略。
我們被教導要理性、要堅強、要高效,
甚至連「放鬆」都變成了一種必須表現出來的樣子。
同時,傳統觀念裡也有很多 「沒有考慮身體自然曲度」的要求:
- 不分男女,都被要求「抬頭挺胸」,卻忽略了脊椎原本的自然彎曲;
- 女生則常被要求「端莊賢淑」,腳尖必須正對前方,
- 沒有說明看場合、看身體的需求,只有單純的命令與要求。
這些標準聽起來端正,但卻讓許多人從年輕開始,
就在 不自然的姿勢裡生活,
最後導致腰酸、背痛,甚至更多「說不出口的怪」。
但沒人教我們:
身體也會累、也會受傷,也會沉默很久。
有些傷,不在當下爆發,
而是在撐住一切之後,留下的一點點「怪怪的感覺」。
很多你以為「早就過去了」的事,
其實只是安靜地留在身體裡——沒消失,也沒真的好。
摔倒過的膝蓋、反覆扭傷的腳踝、
那段撐著撐著才過去的時期,
都可能變成一種姿勢、一種走路方式,
甚至是一種「不敢放鬆」的慣性。
只是我們從來沒學過,也沒被提醒過——
原來,這些感受,是可以被理解的。
RESTRONG 想補上的,不是一種療法,
而是一個文化裡缺席的觀念:
【從身體是一個工具】
→ 【到身體是一個會說話的朋友】
這不只是健康的提醒,
而是一個關於陪伴的提問:
你今天,有沒有好好善待自己?
你最近,有沒有撐過什麼,卻沒人知道?
你現在,還記得那個受過傷的地方嗎?
有些傷,不是因為「不痛了」就好了;
有些痕跡,也不是時間久了就會消失。
它們只是靜靜待在那裡——
等一個人來陪它,慢慢放下。
我們想做的,
是讓身體重新成為你的一部分,
不是為了變好看、變強壯,
而是為了——不再失聯。
RESTRONG|Be you again.
不是回到過去的樣子,
而是學會慢慢靠近現在的自己。
🌿 延伸閱讀
很多以為撐過去的事,並沒有真正過去,只是靜靜留在身體裡。
📜 著作權聲明
※ © 本文為 RESTRONG 品牌語氣森林原創內容
語氣不是文案,而是一次次陪伴累積的信任。 如欲轉載,請註明出處與時間。
💬 初稿發布:2025/08/07|方格子版:2025/09/03
RESTRONG|Be you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