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跟減肥一樣,都是一輩子的事。
通膨,不只蠶食口袋裡的錢,也悄悄啃掉身型的美。
2008年金融海嘯是專家的百搭神話
無論問什麼,理財專家竟口徑一致搬出歷史神話:看趨勢圖編撰故事!當年股市崩到谷底,最後還是強力反彈,所以要長期持有。聽起來很有道理,還帶點勵志感。
只不過,現實人生裡——
老娘,來不及參與,也沒有錢參與。
投資圖表隱藏的倖存者偏差
「海嘯反彈」,其實就是一場精心挑選過的壓力測試:
- 市場韌性:危機會過去,優質資產會回來。
- 心理建設:跌得越深,要越冷靜。
- 風險教育:分散投資,聽起來很專業。
問題是——不是每一支股票都能浴火重生。
雷曼兄弟就是永遠的骨灰級教材,還有無數公司被徹底吞噬,永遠沉在海底。
理財專家提出的「反彈」,卻只取樣了幸運兒,那些血淚長眠的投資人,沒機會現身說法。
理論和現實之間的鴻溝
鏡頭前,專家豪氣喊著:「跌下來要抱住、要加碼!」
2025年4月19台股大跌時,他們真的加碼了嗎?
還是只是電視棚裡的壯膽喊話,私下卻悄悄停損?
眼睜睜看著資產腰斬,那種失眠的夜晚,不是幻想曲線圖能慰藉的,而是對心理韌性的極致折磨。
慢慢走,穩穩地幸福
沒有家庭資源的人,根本不需要鋌而走險。
選擇不追「海嘯反彈」的幻夢,而是買房,把辛苦錢鎖進實體資產裡。雖然少了股市的爆發力,卻換來最踏實的安心感。
這間房,不只是遮風避雨的窩,更是市場風暴裡最堅固的盾牌。
這份穩穩的幸福,遠比在市場裡追逐虛無縹緲的報酬率來得踏實。
畢竟,理財的終極目的,不是為了永無止境的焦慮,而是為了讓日子~平靜而美好。
專家靠故事撐場,窮女孩買房子撐腰。
一路走來,真是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