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善的包容:當多元化成為商品,弱勢成了道德表演的犧牲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之前我和一位美國同事閒聊時,他突然說他知道自己體重過重,也知道肥胖會造成健康風險,但這些年身邊卻充斥著「胖也很好,要愛你的身體」的口號。他問我:「這些訊息真的在幫助我們嗎?還是只是讓我們更容易忽視健康問題?」

幾小時前,美國密西根州Dearborn Heights警局推出全國首個阿拉伯語和英語並列的警徽。設計者是一名白人女警艾米莉.梅鐸(Emily Murdoch),原本希望藉此展現對當地阿拉伯裔與穆斯林居民的尊重。誰料到消息一出,警局的臉書立刻被憤怒留言攻擊,批評聲浪大到他們不得不關閉留言功能。

善意背後的利益鏈

這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卻反映了同一個現象:當代社會裡許多以「包容」為名的舉動,最終卻帶來與初衷相反的結果。

以「身體正向」運動為例,近年來一度在社群媒體風靡。大尺碼模特兒泰絲.哈利岱(Tess Holliday)宣稱「胖很美」,強調自己無須向任何人證明健康狀態,並藉此建立事業。但諷刺的是,這個運動最重要的推廣者林多.培根(Lindo Bacon)本人卻是一名身材瘦削的白人學者,靠著「胖子也可以很健康」的理念成為肥胖權利的代言人,直到2022年被自己的支持者集體「取消」。

2022 年,Lindo Bacon 因為在 HAES(Health at Every Size)社群內部被指控有「種族不敏感」「忽視有色人種與跨性別者的聲音」等問題,而遭到公開抵制。當時多位社群成員發表聲明,批評 Bacon 雖以「包容」為號召,卻在實際互動中展現出排斥與居高臨下的態度,並且過度以自身的專業與知名度為權力基礎,壓過了來自少數群體的發聲。事件最後演變成 Bacon 被排擠出自己長年推廣的運動,成為「被取消」的對象。這也揭示了所謂「身體正向」運動內部的權力矛盾:即便是倡導「多元」的社群,也可能落入新的權力階層與排他性。

類似的情況同樣出現在文化或政治姿態裡。2025年8月,紐約州長霍楚(Kathy Hochul)出席一名殉職的穆斯林警官葬禮時,特意戴上頭巾,宣稱這是對伊斯蘭習俗的尊重。這個動作表面上看似體貼,實際卻帶有強烈的表演意味。她並不是穆斯林,也從未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相關習俗,卻選擇在鏡頭與政治聚光燈下「扮演尊重」。這種「非其鬼而祀之」式的姿態,本質上不是尊重,而是一種高高在上的表演性施捨,把別人的信仰當作裝飾品,順手為自己積累道德資本。

這種偽裝成「包容」的表演不僅存在於身體或族群議題。演員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曾為了領取一個環保獎,特地搭乘私人飛機往返坎城與紐約八千英里。另一個廣為人知的例子是格蕾塔.童貝里(Greta Thunberg)。她拒絕搭乘飛機,以帆船橫渡大西洋參加聯合國氣候會議,強調這是「零碳排放」的旅行。但諷刺的是,這趟象徵性航行實際上製造了比她原本飛行更多的碳足跡。

2019 年 8 月,格蕾塔.童貝里為了參加紐約的聯合國氣候峰會,拒絕搭乘飛機,改以帆船「Malizia II」橫渡大西洋。她的立場是避免飛行帶來的大量碳排放,並將此行塑造成「零碳排放」的象徵。然而,這趟航行實際上動員了更多跨洋飛行:兩名德國船員必須從歐洲飛往紐約,接手把帆船開回歐洲;而原本陪同她航行的兩名船員也需要搭機返歐。換言之,童貝里雖然避免了自己的兩趟航班,卻因此額外製造了四趟跨大西洋航班的碳足跡。

「包容」甚至被直接商品化。加拿大公司Sweet Baby Inc.專門提供「多元化諮詢」,參與過《戰神:諸神黃昏》和《蜘蛛人2》等熱門遊戲的製作。當玩家質疑這是否是在推動特定意識形態時,公司則將批評聲音貼上「仇恨言論」的標籤,成功轉移了外界對其商業動機的追問。

道德表演與社會資本

這類的道德表演隨處可見,但它也僅止於表演而已。歌手Selena Gomez在談到移民議題時,公開落淚說自己「想幫忙卻無能為力」,這種表演性的脆弱感既能贏得同情,又能避免她承擔任何實際責任。#MeToo運動剛興起時,好萊塢眾星曾穿著黑衣走上頒獎典禮,展現團結姿態,但當「Time's Up」組織被揭露與捲入性騷擾醜聞的政治人物關係密切後,這些名人卻選擇集體沉默。所謂的道德立場,在權力和利益面前顯得如此脆弱。

這些故事連起來,可以看見一個清晰的圖景:所謂「偽包容」其實是一種以善意包裝的社會資本遊戲。說「胖也健康」的人不是真的關心胖子的健康,設計雙語警徽的人不是真的在乎穆斯林的處境,名人為環保落淚也不是真的願意放棄特權。他們追求的,是由此帶來的聲譽、地位與市場。

更深層的問題在於,當代左派運動已經被資產階級徹底收編。最會喊「多元化」口號的人,往往是最有特權的精英;最會談「包容」的人,往往是最排他的群體。「身體正向」被化妝品品牌當成行銷策略;「氣候行動」成為富豪們的道德洗白工具;「多元化」則被諮詢公司打造成有利可圖的商品。他們甚至建立出一種新的文化霸權——任何質疑都會被立刻貼上「仇恨」的標籤,讓批判消音,讓真正的問題被假和諧掩蓋。

於是,弱勢群體不再是討論的主體,而淪為被展示的符號。胖子被拿來證明「身體多元」的口號,穆斯林被用來演示「尊重文化」的姿態,環保議題則成為名人刷存在感的舞台。真正需要的健康、尊嚴和結構性改變,卻被輕描淡寫地忽視。

從進步到收編

這才是「偽包容」最殘酷的諷刺:它並沒有帶來真正的平等,反而讓那些自稱替弱勢發聲的人,成為壓制他們的幫兇。當一個億萬富翁告訴窮人要「愛自己的身體」,當一個白人精英替有色人種「發聲」,當跨國公司在血汗工廠外掛上彩虹旗——這不是進步,而是資本主義對左派運動最高明的收編。他們把革命變成商品,把反抗變成表演,把團結變成行銷策略。

「偽包容」是一種精緻的欺騙。它讓說真話的人被扣上「仇恨」的帽子,讓群體的真實需求被光鮮口號取代,讓最需要幫助的人變成道德表演的犧牲品。在這些表象背後,躺著的不是被解放的弱勢,而是一個被徹底扭曲的社會運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也無聊
18會員
170內容數
多難平生,難得又逢海上;不祥名字,且作留皮之計。詞不甚工,存之者,存其人而已。
人也無聊的其他內容
2025/08/28
從前有一款遊戲叫《美少女夢工場》——這個名稱放在今天大概會被視為政治不正確,但日本人一向不在乎這些。姑且不論它是否暗含「光源氏計畫」的意味,對許多粉絲而言,泰勒絲就像一個現實版的美少女夢工場。 人們見證了她從鄉村音樂的普通少女,蛻變為流行天后;看著她從單純的戀愛小曲,成長到複雜的情感敘事;陪伴她度
Thumbnail
2025/08/28
從前有一款遊戲叫《美少女夢工場》——這個名稱放在今天大概會被視為政治不正確,但日本人一向不在乎這些。姑且不論它是否暗含「光源氏計畫」的意味,對許多粉絲而言,泰勒絲就像一個現實版的美少女夢工場。 人們見證了她從鄉村音樂的普通少女,蛻變為流行天后;看著她從單純的戀愛小曲,成長到複雜的情感敘事;陪伴她度
Thumbnail
2025/08/25
18歲的格陵蘭女性在哥本哈根附近的醫院產下女兒,但嬰兒出生僅一小時後就被丹麥當局強制帶走並送往寄養家庭,因為她未能通過「育兒能力測試」(FKU)。已經有人號召在哥本哈根等地舉行示威,抗議丹麥政府對格陵蘭原住民執行以白人價值為基準的FKU測試是殖民主義遺毒、文化歧視云云。我說:你們都搞錯重點了。
Thumbnail
2025/08/25
18歲的格陵蘭女性在哥本哈根附近的醫院產下女兒,但嬰兒出生僅一小時後就被丹麥當局強制帶走並送往寄養家庭,因為她未能通過「育兒能力測試」(FKU)。已經有人號召在哥本哈根等地舉行示威,抗議丹麥政府對格陵蘭原住民執行以白人價值為基準的FKU測試是殖民主義遺毒、文化歧視云云。我說:你們都搞錯重點了。
Thumbnail
2025/08/23
本文探討斯拉沃熱·齊澤克理論中關於文化批評的矛盾,指出其在避免「拯救話語」的同時,滑向文化相對主義,並運用齊澤克自身的理論來批判其盲點,特別是「鄰人化」的邏輯與對文化邊界的神聖化。文章並提出跨文化道德批評是一種「神聖暴力」,需要勇氣承擔後果,並呼籲拋棄道德相對主義,回歸普世人權的價值。
Thumbnail
2025/08/23
本文探討斯拉沃熱·齊澤克理論中關於文化批評的矛盾,指出其在避免「拯救話語」的同時,滑向文化相對主義,並運用齊澤克自身的理論來批判其盲點,特別是「鄰人化」的邏輯與對文化邊界的神聖化。文章並提出跨文化道德批評是一種「神聖暴力」,需要勇氣承擔後果,並呼籲拋棄道德相對主義,回歸普世人權的價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當代生活中,偽意義對人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尋求最佳商品時,人們常常需要面對兩派聲音的幹擾,這也反映出現代設計中對美感和功能性的平衡。此外,政治運作中的黑箱操作和表面上的民主也令人疑惑,使人難以擺脫偽意義的迷惘。在網絡媒體的影響下,人們追逐潮流,很難擺脫現代社會的牽制。
Thumbnail
當代生活中,偽意義對人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尋求最佳商品時,人們常常需要面對兩派聲音的幹擾,這也反映出現代設計中對美感和功能性的平衡。此外,政治運作中的黑箱操作和表面上的民主也令人疑惑,使人難以擺脫偽意義的迷惘。在網絡媒體的影響下,人們追逐潮流,很難擺脫現代社會的牽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今社會人們對真相的態度,提到在這個速食、極短片充斥的時代,一切似乎只要被視為有趣,就能夠被原諒、接受為事實。文章文體偏向沉思,有些許負面情緒,但通過批判和自我反省。作者建議人們應該多向不同角度看問題,接受可能不同的真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今社會人們對真相的態度,提到在這個速食、極短片充斥的時代,一切似乎只要被視為有趣,就能夠被原諒、接受為事實。文章文體偏向沉思,有些許負面情緒,但通過批判和自我反省。作者建議人們應該多向不同角度看問題,接受可能不同的真相。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品格不是建立在如何對待擁有特權的有錢人身上,而是如何對待貧窮、受忽視的族群上的」律師布萊恩說。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是個理念、是個觸不可及的理想,在看完《不完美正義》後,這句話儼然成了笑話,因為只要種族正確了,你可以在薄弱到站不住腳的證據下被定罪。當我們的命運掌握在別人的偏見中,而非事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品格不是建立在如何對待擁有特權的有錢人身上,而是如何對待貧窮、受忽視的族群上的」律師布萊恩說。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是個理念、是個觸不可及的理想,在看完《不完美正義》後,這句話儼然成了笑話,因為只要種族正確了,你可以在薄弱到站不住腳的證據下被定罪。當我們的命運掌握在別人的偏見中,而非事
Thumbnail
這世界上,有許多一小群一小群的異數:像是走進森林咏唱復興的女巫,在出版業寒冬獨立經營書店的愛書人,只吃蔬果的醫療靈媒飲食者,相信這世界受黑暗掌控的陰謀論者…… 相對這群異徒,世界為數更多的是常人,然而,所謂的正常不過是基於好管理大多數人而沒有根據的出謀畫策。 我認為,這世界的包容……
Thumbnail
這世界上,有許多一小群一小群的異數:像是走進森林咏唱復興的女巫,在出版業寒冬獨立經營書店的愛書人,只吃蔬果的醫療靈媒飲食者,相信這世界受黑暗掌控的陰謀論者…… 相對這群異徒,世界為數更多的是常人,然而,所謂的正常不過是基於好管理大多數人而沒有根據的出謀畫策。 我認為,這世界的包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