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的定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最近的香港,很亂。打開報紙,看見很多人因政治立場或不同原因被捕,被送上法庭受審,包括梁天琦在芳華之年被重判6年,一個大好青年的將來就此遭殃,令我有感而發,想在此抒發一下自己的想法。

其實,自我成熟以來,漸漸開始覺得所謂的「法官」真是人類社會裡其中一個最荒誕的職業。

法官在社會的位置及功能是甚麼?大概是維持公義(假設一個社會的法例是合乎公義的),確保犯了法的人得到應得的懲罰,以及無辜的人不會含冤的受到法律制裁。

法官這個職業在人類自有文明以來便存在,即使在沒有正式法律體制的遠古部落社會中,也會有類似「長老」的身份來裁定社群裡的紛爭。由此可見,對事物持有某種看法,對是非下定斷,是人類一種原始的心理機制,是人性。

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漸漸有了一套法律體制,開始有清楚列出的法律條文、律師、被告與原告、法官...... 諸如此類的東西。有法律便自然有法官,否則,誰來判斷誰犯法,誰沒犯法,誰有罪,誰沒有罪?但想深一層,即使一個人被社會基於某種理由(在現今社會裡一般是學歷及經驗)而認可成法官,他,作為一個人,又真的有權去審判、裁定另一個人有罪與否嗎?

所謂的「罪」跟「審判」是很嚴重的字眼。你既然要審判別人,就代表你必須擁有比一般普羅大眾更高層次的智慧,否則又如何能做到公平、公正的判決?歷史上有名的法官有以色列的所羅門王(他其實是王帝,但聖經也有很多他替紛爭作出裁決的故事)。他擁有被上帝賜予的智慧,在此我想說一個所羅門王的小故事。

在聖經裡,話說所羅門有一晚在夢中聽到上帝跟他說話,問他希望被賜予甚麼,所羅門便答:

「耶和華我的上帝啊,我還年輕,不知道該怎樣治理國家。所以求你賜給我智慧,以正當的方式統治你的子民。」

後來,有兩個婦人來到所羅門王前,說她們都有一個孩子,但一個死了,一個卻活着,兩個婦人都堅持活着的孩子是她的。結果所羅門王拿出劍,說要把活着的孩子劈開兩半,把他一人一半的分給婦人們。孩子的親生母親卻哭着說不要孩子了,願意把孩子交給另一個婦人。天下的母親也愛自己的孩子,寧願把他交給別人,也不願他受到傷害。所羅門王就是這樣以智慧找出誰是親母,解決了這場紛爭。

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相信很多人也聽過。故事雖然很簡單,像童話,也許不太真實,但我想說的是:一個人要對另一人作出審判,的確需要高尚的智慧,以及一顆高尚的靈魂,而所羅門王就有上帝特別賦予的智慧。但以上這些條件,真的是教育程度高及能說得一口流利英語就代表擁有?

雖然我相信歷史上曾出現過很多擁有高尚智慧及靈魂的法官,但若你問我人類本質上有沒有審判別人的權利,我認為是沒有的。

要對事情作出公平、公正的裁決,首先你需要的是擁有「真正的事實」。甚麼是「真正的事實」?即使你是一個大公無私的法官,即使你已聽過雙方充分的證供,即使「事實」看似已呼之欲出,也並不代表你擁有「真正的事實」。

因為,你擁有的其實不是「事實」,而是你對事實的詮釋(interpretation)。任何詮釋,看起來不論有多客觀,本質上都是主觀的。對,那只是你對事實的詮釋,並不是「真正的事實」。「真正的事實」是存在的,但它是以時空中的某塊碎片的型式而存在。它包含了一件事情的全部,而這個全部,指的是一件事的全部條件、因素和後果,是無限的。舉個例,法庭處理一單案件時,可能會分析證物、當時的環境、當時人心理狀況...... 等等。但事實上有可能影響一單案件的因素遠比我們能用常理理解的多,是無限的,因為它們還包含了當時的溫度、當時的交通狀況、隔壁的小男孩正在幹甚麼、碰巧在地上走過的蟑螂...... 等等。而假若我們獲得了這個「真正的事實」,我們的態度永遠也應該是諒解與寬恕,即使那個「罪」看似有多嚴重。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罪人,我們每人也必需為他人的罪負責,這個世間上的「罪」,沒人是可以置之度外的。

我是信神的,我相信只有神有權審判人,人是沒有這個權利的。但除了神,還有一樣東西也能作出審判,基本上「祂」也是神,只是名字不同。

祂就是神在我們每個人心內放的那道光,那個在我們迷途時指引我們的指南針 - 良知。良知會令我們受苦,但同時也是救贖的種子。即使你願不願意,即使你犯了罪卻能逃離法紀,你的良知也會審判你。你的良知會令你即使身在人間卻活在地獄。體制下的懲罰或許會令人痛苦,但不能令人悔改,只有靈魂的懲罰才能令人悔改繼而得到救贖(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正正是講述一個罪人犯罪後被自己良知煎熬的故事)。但請別忘記,良知雖能審判,但祂是用來審判自己的,祂並不賦予你審判他人的權利。

讀到這裡可能你會問:假如人本質上沒有權利去審判另一人,假如只有一個人的良知有權審判他自己,你又可來斷定每個人都有良知(我相信是有的,但這是我的信念,是我對人性的信心)?人沒權審判人那法官的認受性豈不是蕩然無存?那又如何能確保在社會上公義會得到彰顯?殺了人,法官不審,由殺人者的良知自己審判自己,好像有點不切實際,有點滑稽。對,也許我聽起來像個無政府主義者,因為我相信一切自有天道,人類創造的制度很多時只是把事情複雜化,但我想說的不是這些。

我想說的是:也許現在是時候去反問,去質疑、去挑戰了。

宏觀人類社會的歷史,所有文明的進步都是從對舊有體制的反問、質疑及挑戰開始的。在歐洲中世紀的後期,當時政教合一,教會權力無限被放大,人們都活在宗教與神秘主義的迷信中,很多女性被社會當作巫女活活被火燒死,由15世紀一直延至18世紀,足足三百年。直至18世界後期,隨着歐洲社會現代化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自身在世界的地位加強了信心,不再單純地相信鬼神之說,並開始質疑獵巫的合理性,合法性與道德,配合啟蒙時代的思想解放,獵巫的行為才漸漸式微。

較近代的有美國的黑奴制度,在18及19世紀,當時在美國的主流價值觀是黑人先天比白人低等,黑人就好像貨物一樣被白人販賣,被賣到白人的家中或農田作奴隸,過着沒有工資、生活環境慘不忍睹、沒有尊嚴的生活。雖然如此,在18世紀初期已開始有啟蒙時期的理性主義者質疑黑奴制度違反人權,而美國麻薩諸塞州亦在18世紀後期通過了「所有人皆是平等」的憲法。從17世紀一些英國傳教士批評奴隸主義違反基督教誨開始,奴隸制度一直在支持者與反對者的聲音之間拉鋸了近200年,直至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才正式被廢除。

很多時候當我們活在一個標準(norm)下,會以為很多事也是正常的,不會去質疑它們(因為大家都是這樣,所以它必然是正確的)。我們因為這個標準,而忘了自己的良知,忘了自己的批判眼睛。就像18世紀的白人,相信很多也不是傷天害理的壞蛋,但因為社會的標準是這樣,所以心中就算有所質疑,也不願質疑或挑戰黑奴制度。因為大家也是這樣,隔壁的湯姆先生是這樣,樓上的鄧肯先生也是這樣,所以事情理所當然就是這樣。

當然,挑戰這回事,是要憑良知的,否則很容易像二次世界大戰納粹黨的崛起一樣墮入另一個陷阱。一顆好的種子會變成一棵好的樹,一顆壞的種子會變成一棵壞的樹,亦即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的道理。對與錯的重點並不在於結果,而是出發點。記着,我們作任可事也應該是出自良知的,即使是反問、質疑、挑戰,我們也必確保它是出於良知的。這樣,我們的挑戰才有價值,才有力令世界更美好。

回到法律體制與及法官的問題上。其實,我寫這篇文章的主旨,並不是要立即推翻我們建立的法律體制及法官的認受性,而是想提出一些問題、一些挑戰。我相信當社會的價值觀被重生,法律體制也會跟隨社會地徹底改革,但這當然是未來的事,有可能是500年後的事。500年是否很久?可能是,但現在也許是改革的種子萌芽的時候了。改革後的法律體制會變成甚麼樣,我也不知道。事實上,我只是提供問題,並不提供答案,況且我也沒有答案。真正的答案,只有未來人才知道,因為它是透過不斷挑戰、不斷犯錯、不斷檢討,長年累月的醞釀出來的。

當面對着社會種種的邪惡、種種的荒謬、種種的不公義,年青人們,是時候以我們的良知,去反問、去質疑、去挑戰了!

April, 2016

法官的定位

法官的定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謙虛的謙 H for Humility
0會員
7內容數
我叫阿謙,謙虛的謙,你好。 文章同時刊載於我的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ickykan215
2025/09/03
Goodbye, My Brother I remember looking forward to the day you were born. You were so small like a rose's thorn.
Thumbnail
2025/09/03
Goodbye, My Brother I remember looking forward to the day you were born. You were so small like a rose's thorn.
Thumbnail
2025/08/22
時間是2000年頭,那時互聯網剛開始在家用普及,當時的網速是56k,那時流行ICQ,下載一首3-4MB的歌曲要20分鐘。 現在我家的寬頻是1000Mb,下載一套5-6GB的美劇同樣需要20分鐘。 每當科技有新突破,就會有人出來吹噓說科技怎樣令我們的生活變好,生活會多便利......
Thumbnail
2025/08/22
時間是2000年頭,那時互聯網剛開始在家用普及,當時的網速是56k,那時流行ICQ,下載一首3-4MB的歌曲要20分鐘。 現在我家的寬頻是1000Mb,下載一套5-6GB的美劇同樣需要20分鐘。 每當科技有新突破,就會有人出來吹噓說科技怎樣令我們的生活變好,生活會多便利......
Thumbnail
2025/08/13
說赫塞不受歡迎是絕對說不過去的,好歹他也得過諾貝爾文學獎,但話說回來,我始終覺得跟他同時代的德語作家,例如湯瑪斯‧曼相比,他無論在西方或是華語圈都未能擁有他應得的認可。 赫塞的小說大致上我都讀過,上編詳細地剖析了《知識與愛情》,今天就來說說他的其他小說吧!
Thumbnail
2025/08/13
說赫塞不受歡迎是絕對說不過去的,好歹他也得過諾貝爾文學獎,但話說回來,我始終覺得跟他同時代的德語作家,例如湯瑪斯‧曼相比,他無論在西方或是華語圈都未能擁有他應得的認可。 赫塞的小說大致上我都讀過,上編詳細地剖析了《知識與愛情》,今天就來說說他的其他小說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熱血檢察官 About Prosecutor. 有關勞政體系裡的勞資爭議或是安置保護(不含人口販運案-勞力剝削)的案件,鮮少有地檢署的檢察官介入及關切,例如20年來只會遇到一次之類的。 也許是資深運大爆棚,有點棘手、20年以上未曾發生過的安置、雙語爭議、查察的合併型案件,被大家東推西推地落在我身
Thumbnail
熱血檢察官 About Prosecutor. 有關勞政體系裡的勞資爭議或是安置保護(不含人口販運案-勞力剝削)的案件,鮮少有地檢署的檢察官介入及關切,例如20年來只會遇到一次之類的。 也許是資深運大爆棚,有點棘手、20年以上未曾發生過的安置、雙語爭議、查察的合併型案件,被大家東推西推地落在我身
Thumbnail
今天這篇隨筆來聊聊我創作資料取材相關的事好了。 一旦開始進行創作才發現自己的知識、常識實在相當的淺薄與貧乏,過去我的短篇小說以魔幻寫實為主,沒有什麼考據上的需求,但畢竟現在寫的是犯罪寫實小說,還是不能脫離現實太多。還好這個時代相當方便,我不用去窩在圖書館兩個月讓自己變成某些領域的專家,打開網路有請
Thumbnail
今天這篇隨筆來聊聊我創作資料取材相關的事好了。 一旦開始進行創作才發現自己的知識、常識實在相當的淺薄與貧乏,過去我的短篇小說以魔幻寫實為主,沒有什麼考據上的需求,但畢竟現在寫的是犯罪寫實小說,還是不能脫離現實太多。還好這個時代相當方便,我不用去窩在圖書館兩個月讓自己變成某些領域的專家,打開網路有請
Thumbnail
相信嗎?法律人最會坑殺法律人。 法律人的層級領域與意識形態相當多元化,並不是一般無知的,僅在台灣本土職業的傳統民刑訴土訴訟律師,認為法律人僅能是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就讀法律系,才是正統的法律人。 在這目前多元開放的領域的全球化世代下,懂越多且跨領域專才者,才是市場潮流。 還有!以美國而言,完全不同
Thumbnail
相信嗎?法律人最會坑殺法律人。 法律人的層級領域與意識形態相當多元化,並不是一般無知的,僅在台灣本土職業的傳統民刑訴土訴訟律師,認為法律人僅能是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就讀法律系,才是正統的法律人。 在這目前多元開放的領域的全球化世代下,懂越多且跨領域專才者,才是市場潮流。 還有!以美國而言,完全不同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暴力執法的探員被判坐牢,出獄後當了工地保全,最後卻成為.......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暴力執法的探員被判坐牢,出獄後當了工地保全,最後卻成為.......
Thumbnail
官司,不論是願意還是不願意,是許多人不想去面對卻又不得不面對的事項,或許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老玄會措手不及或反應不夠。但面對既知已知的狀況,老玄這點微末道行又能起什麼作用。 今天的主角,相信大家可能有一定的認識,他平時雖然工作認真,但前陣子繁複的跑法院,導致他的大腦有時候會跑到短路,奔波於家裡、法
Thumbnail
官司,不論是願意還是不願意,是許多人不想去面對卻又不得不面對的事項,或許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老玄會措手不及或反應不夠。但面對既知已知的狀況,老玄這點微末道行又能起什麼作用。 今天的主角,相信大家可能有一定的認識,他平時雖然工作認真,但前陣子繁複的跑法院,導致他的大腦有時候會跑到短路,奔波於家裡、法
Thumbnail
從進入法律圈至今已有三年多了,作為一名律師,和五百多名不同當事人接觸過,其中有不少刑事被告。在實際案例中,許多無辜的被告都會因為不懂法律而誤陷風險。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位律師對於受訊時適當回答問題的建議,避免陷入有罪的風險。
Thumbnail
從進入法律圈至今已有三年多了,作為一名律師,和五百多名不同當事人接觸過,其中有不少刑事被告。在實際案例中,許多無辜的被告都會因為不懂法律而誤陷風險。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位律師對於受訊時適當回答問題的建議,避免陷入有罪的風險。
Thumbnail
本文整理自作者自2019年於鳴人堂專欄連載之「檢仔聊齋」系列。更完整之體系問題書寫於2021年聯經出版《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 一升官文化下,荒腔走板的檢警關係 二警界扭曲的專案績效,讓精緻偵查「空洞化」 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檢察體系 四失靈的行政,癱瘓的檢察業務
Thumbnail
本文整理自作者自2019年於鳴人堂專欄連載之「檢仔聊齋」系列。更完整之體系問題書寫於2021年聯經出版《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 一升官文化下,荒腔走板的檢警關係 二警界扭曲的專案績效,讓精緻偵查「空洞化」 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檢察體系 四失靈的行政,癱瘓的檢察業務
Thumbnail
趁著現在等待去律訓較悠閒的期間,抽空去法庭旁聽累積經驗,也寫下一點觀察日誌~!
Thumbnail
趁著現在等待去律訓較悠閒的期間,抽空去法庭旁聽累積經驗,也寫下一點觀察日誌~!
Thumbnail
雖然文字節奏讀起來有如小說或一本工作日記類作品,但當中的內容卻絕對非常沉重。當然這受作者身為老貝利法官的身份所影響,法官和律師的工作本來就非常沉重,這點毋庸置疑。
Thumbnail
雖然文字節奏讀起來有如小說或一本工作日記類作品,但當中的內容卻絕對非常沉重。當然這受作者身為老貝利法官的身份所影響,法官和律師的工作本來就非常沉重,這點毋庸置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