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曼‧赫塞是我最喜歡的作家,沒有之一(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說赫塞不受歡迎是絕對說不過去的,好歹他也得過諾貝爾文學獎,但話說回來,我始終覺得跟他同時代的德語作家,例如湯瑪斯‧曼相比,他無論在西方或是華語圈都未能擁有他應得的認可。

赫塞的小說大致上我都讀過,上編詳細地剖析了《知識與愛情》,今天就來說說他的其他小說吧!

《鄉愁》(Peter Camenzind, 1904)

赫塞的處女作,亦是令他在德國平地一聲雷成為受歡迎作家的作品。故事講述一個德國年青人在小鎮上成長的心路歷程,帶有自傳色彩。小說寫得十分唯美浪漫,字裏行間帶有淡淡的鄉愁,是除了《知識與愛情》外我很喜歡的一部。

《車輪下》(Under The Wheel, 1906)

不知為何,這部零零舍舍在日本特別受歡迎。跟《鄉愁》一樣故事同樣講述一個在德國小鎮上成長的年青人,但重點放在教育上,批評僵化的教育制度如何扼殺一個脆弱敏感的年青人,或許正正是這樣令日本讀者特別有共鳴。在《櫻桃小丸子》漫畫裏就有一格描述其中一個同學在讀《車輪下》但讀不懂,很好笑。

順帶一提,故事結尾主角死在一條河裏,赫塞的小說特別多主角死在河裏或海裏。

《徬徨少年時》/《德米安》(Demian, 1919)

這本在華語圈有兩個譯名,分別是《徬徨少年時》和《德米安》,但據我所知《德米安》比較接近原文。故事同樣講述一個在德國小鎮成長的年青人,但今次著墨於他的靈性覺醒,他所遇到的人和事都以奇妙的方式逐步引領他走向自我。隨著主角邁向自我,社會亦人心浮躁,動盪不安,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伏筆。

順帶一提小說名稱《德米安》並不是主角的名字,有點像《薩爾達傳說》的情況,「德米安」其實是引領主角的朋友。

《流浪者之歌》/《悉達求道記》(Siddhartha, 1922)

今次終於不是「一個在德國小鎮上成長的年青人的故事」,而是釋迦牟尼的求道記,講述他如何從一個王子到成佛的經歷。

這部在歐美很有名,六,七十年代的嬉皮士文化因為追求靈性覺醒所以很喜歡閱讀和引述這本書,但我覺得它對佛學的描寫略為淺薄。

《荒原狼》(Der Steppenwolf, 1927)

另一本赫塞的名作,講述一個中年人跟社會斷裂的心路歷程。他一方面想成全自我,完完全全地做自己,但另一方面又擺脫不了在社會上做個正常人的渴望,這個矛盾把他的內心撕裂。他叫自己「荒原狼」,代表他的孤獨和不屬於任何歸宿。

其中有一幕他在一個朋友的家喝茶,但他對他們的談話十分討厭,牆上有一幅哥德的肖像,他很想砸爛那幅肖像並憤然離去,但他卻做不到,反映了他做不了正常人,但也做不了瘋子。

這部有很多艱澀的心理描寫,我也不是很讀得懂。

《玻璃球遊戲》(The Glass Bead Game, 1943)

《玻璃球遊戲》被喻為赫塞的鉅著(magnum opus),聽說他拿諾貝爾文學獎都是靠這部,但偏偏是我最沒感覺的。

故事講述一個年青人如何從學生時代被啟蒙一路成長成為一個會啟蒙人的老師。小說探討成長、教育以及知識的本質,可能是赫塞最具野心的一部,但我卻不是很喜歡。

跟《車輪下》與《知識與愛情》一樣,主角都是死在水裏,看來死在水裏是赫塞的一個命題,但他本人並不是死在水裏的。

***

以上就是我所讀過的赫塞小說,除了一些小品,基本上都已涵蓋他的大作。

網上有些人批評赫塞為「one trick pony」,就是他寫來寫去都是那幾味,你看我在上面寫了多少次「在德國小鎮上成長的年青人」就知道。

對,赫塞的文學主題基本上都可以歸納為「成長」、「自我發現」和「靈性覺醒」,而這三個又可歸納為一個。但我覺得這不是大問題,因為每個作家事實上都是這樣吧。王家衛不是拍來拍去都是有浸王家衛「除」嗎?艾慕杜華不是一樣嗎?夏目漱石會寫寫下忽然變了三島由紀夫嗎?

所以我覺得作品有一個貫徹的主題不是問題,關鍵是你是否喜歡他的風格。我自己就十分喜歡赫塞的風格,它的唯美、浪漫、鄉愁和少年成長的鬱澀真是寫得很有味道!

我在文首說過不論在歐美或華語圈赫塞都未能得到他應得的認同,對此我是有點失望的。但這不是赫塞的問題,只是我認為還是有很多人未讀懂赫塞,他們「get唔到」。但話說會來,赫塞其實仍然是個很近代的作家,就讓時間先洗禮一下吧!

13-08-2025

《流浪者之歌》/《悉達求道記》

《流浪者之歌》/《悉達求道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謙虛的謙 H for Humility
0會員
7內容數
我叫阿謙,謙虛的謙,你好。 文章同時刊載於我的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ickykan215
2025/07/30
我曾經說過我偶爾會去一下不同的live,早排又去了一個,我覺得都值得寫,所以現在就寫下來。  這晚的artists是兩個叫U-zhaan & Shuta Hasunuma的日本音樂人,好像是玩一些前衛的......
Thumbnail
2025/07/30
我曾經說過我偶爾會去一下不同的live,早排又去了一個,我覺得都值得寫,所以現在就寫下來。  這晚的artists是兩個叫U-zhaan & Shuta Hasunuma的日本音樂人,好像是玩一些前衛的......
Thumbnail
2025/07/21
話說我現在其實並不身在在香港,而是在孟加拉。
Thumbnail
2025/07/21
話說我現在其實並不身在在香港,而是在孟加拉。
Thumbnail
2025/07/12
我跟赫塞的緣份起於大學二年級時,那時我在倫敦讀書。某天傍晚我正在倫敦市中心的一間大型書店閒逛,打算看看有甚麼有趣的書。 就像尼采遇上叔本華,我就是這樣遇上赫塞。
Thumbnail
2025/07/12
我跟赫塞的緣份起於大學二年級時,那時我在倫敦讀書。某天傍晚我正在倫敦市中心的一間大型書店閒逛,打算看看有甚麼有趣的書。 就像尼采遇上叔本華,我就是這樣遇上赫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這個文章提供了多年的普考作文題目,並提供每個題目的具體內容和提點。
Thumbnail
這個文章提供了多年的普考作文題目,並提供每個題目的具體內容和提點。
Thumbnail
對艾利克·哈贊而言,改變世界不是一種未來的計畫,而是每一天的工作。 -法國哲學家,賈克·洪席耶
Thumbnail
對艾利克·哈贊而言,改變世界不是一種未來的計畫,而是每一天的工作。 -法國哲學家,賈克·洪席耶
Thumbnail
「你渴望的東西在這世上並不存在。」 忘了從哪裡聽來這麼一說,也忘了這話有無對應的上下文,亞瑟‧安斯提漫不經心地想,說不定根本沒人說過這句話,單純是他不可靠的記憶憑藉斷章取義的劣習、憑空捏造出一個比要他要來得睿智可靠的佚名人士,以分擔這番悖論的社會責任。
Thumbnail
「你渴望的東西在這世上並不存在。」 忘了從哪裡聽來這麼一說,也忘了這話有無對應的上下文,亞瑟‧安斯提漫不經心地想,說不定根本沒人說過這句話,單純是他不可靠的記憶憑藉斷章取義的劣習、憑空捏造出一個比要他要來得睿智可靠的佚名人士,以分擔這番悖論的社會責任。
Thumbnail
三年來,個人有幸以第一時間書評、持續追蹤報導,傳遞此書的消息,並期待推波中文版之早日問世。 在此提供此書英文版的最新訊息,與英、美書評解讀,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Thumbnail
三年來,個人有幸以第一時間書評、持續追蹤報導,傳遞此書的消息,並期待推波中文版之早日問世。 在此提供此書英文版的最新訊息,與英、美書評解讀,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Thumbnail
  本書原文《尼采到底有多後現代?——從與哈伯馬斯的論爭中尋找答案》為作者李晏佐之東海社會博士論文。本研究從哈伯馬斯(Habermas, 1929-)的現代性計劃及其對後現代的系統性批判出發,哈伯馬斯將尼采(Nietzsche, 1844-1900)與後現代定位為拒絕啟蒙之解放訴求的審美取向
Thumbnail
  本書原文《尼采到底有多後現代?——從與哈伯馬斯的論爭中尋找答案》為作者李晏佐之東海社會博士論文。本研究從哈伯馬斯(Habermas, 1929-)的現代性計劃及其對後現代的系統性批判出發,哈伯馬斯將尼采(Nietzsche, 1844-1900)與後現代定位為拒絕啟蒙之解放訴求的審美取向
Thumbnail
  「德國原無足掛齒,每個單獨的德國人卻意義重大。」─歌德(Goethe, 1749-1832)   本書撰於1939年,卻在過了61年,於作者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 1907-1999)過世後隔年的2000年才首度出版,其副標題為「哈夫納1914-1933回憶錄
Thumbnail
  「德國原無足掛齒,每個單獨的德國人卻意義重大。」─歌德(Goethe, 1749-1832)   本書撰於1939年,卻在過了61年,於作者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 1907-1999)過世後隔年的2000年才首度出版,其副標題為「哈夫納1914-1933回憶錄
Thumbnail
面對後現代以科學為名,以術語推論「論述絕對至上」,主張人文主義皆為意識形態,法國美學思想家迪迪–裕柏曼重回西方文學源頭-荷馬史詩,所描繪的「痛苦與慾望的迷霧」,試以生命激情的內涵,超越人類語言的形式,平反人文主義於文學與影像上,數千年的激情試煉。
Thumbnail
面對後現代以科學為名,以術語推論「論述絕對至上」,主張人文主義皆為意識形態,法國美學思想家迪迪–裕柏曼重回西方文學源頭-荷馬史詩,所描繪的「痛苦與慾望的迷霧」,試以生命激情的內涵,超越人類語言的形式,平反人文主義於文學與影像上,數千年的激情試煉。
Thumbnail
信仰可以引領你到一個高度, 但偏執會吞噬你; 信賴可以幫助你走出困境, 但依賴會控制你。
Thumbnail
信仰可以引領你到一個高度, 但偏執會吞噬你; 信賴可以幫助你走出困境, 但依賴會控制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