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熬過大一的驚嚇期,到了大二的日常是什麼呢?沒錯,就是更多的挑戰,正式進入景觀設計打怪環節,這時候的設計作業不像一年級那麼抽象,會更貼近現實層面,開始考量空間用途、人行動線、植栽特性等等,更注重設計思考,而且空間的尺度會變大,作業量也會跟著加重(笑
專業必修科目
- 基地計畫:學習規劃設計的方法,包含基地分析、機能分區(泡泡圖)、設計構想等等,也就是設計前的調查分析,將基地的因果關係、定位依據,發展到設計圖裡,是很重要的一門課。
- 植栽設計:大一學會認識植物後,再來就是學會把植物作為設計的材料,包含植栽特性、功能、美學、設計原則等等,運用植栽來塑造空間、風格氛圍。
- 景觀設計:和大一的基本設計不同,是以景觀為核心發展的設計,空間尺度大約是小庭園、社區中庭、鄰里公園,是要手繪完成的個人作業。
總評前的崩潰日常
大二的設計課作業量很大,每個星期上設計課都要畫出設計圖、做好模型和老師討論,那時候的我,壓力大到不管走到哪都在想設計,隨身攜帶紙筆、紀錄靈感。有一次還是洗澡時想到設計方案的,大約到了這個境界~
當你好不容易想好設計,畫設計圖又是大工程,要先畫鉛筆草稿、再上代針筆墨線、然後擦掉鉛筆線、再用色鉛筆或水彩上色,一張又一張,終於畫完設計圖後,還要趕快做模型,先去書局買跟你身高差不多大的N片珍珠板,回宿舍開始一片片割出地形、黏草皮樹粉、黏鋪面紙畫分割線、噴石頭漆、做果凍水池、做花架、座椅、欄杆等設施物、開始折鐵絲做樹,一棵又一棵,常常折到手指都泛紅了,還不能停下來。

耐心的一筆一畫完成
團結溫馨的畫面
所以那時候,模型幾乎變成班上同學家人們的回家作業,總評一到,常常可以看到一家老小、學長姐學弟妹們來支援,你爸可以幫忙折鐵絲樹、姐姐幫忙撕樹海棉、學長幫忙割模型、學妹幫忙畫圖上色,是非常溫馨的畫面~

熬夜趕工的模型們
踏出教室,看見真正的競爭
大二會開始有「校外評圖」的模式,派出班上前三名的同學,將當學期的作品帶去別的學校參加評圖,透過這個活動交流,可以看到不同學校的優秀作品、別校老師的評圖過程。
當我站在台上,拿著麥克風手抖,第一次面對這麼多人,超級緊張心跳加速,努力的向其他學校的老師介紹作品,面對他們的批評和質疑,也讓我有想要進步的動力。那時,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競爭,參加校外評圖後,才感受到自己不只是和班上的同學比,而是和整個景觀系的學生比,是一場震撼教育。
除了三更半夜畫完圖,接著去上早八課之外,還會有社團活動、打工等等雜事,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與壓力的共存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