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早期診斷新發現:嗅覺功能障礙與藍斑核的關聯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相信大家對會導致老人失智的阿茲海默症並不陌生,儘管全球已有大量研究投入預防、早期診斷與治療,醫界至今仍無法找出能夠徹底治癒的方法。這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不僅對患者本身造成極大影響,也為照護者與醫療體系帶來沉重負擔。

raw-image


在今年9月於《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Early Locus Coeruleus noradrenergic axon loss drives olfactory dysfunc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指出,嗅覺衰退可能是阿茲海默症最早期出現的症狀之一,未來有望利用這個特點,開發出另一種早期診斷方式,及早診斷並妥善治療。

阿茲海默症成因:類澱粉斑塊沉積

阿茲海默症的主要成因是β-類澱粉蛋白(β-amyloid, Aβ)在腦部大量聚集形成類澱粉斑塊(Amyloid plaques),以及Tau蛋白在神經元內大量表現,形成神經纖維糾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s),導致神經元運輸被阻斷。

其中β-類澱粉蛋白約在失智症狀出現前20年就開始累積,可藉由正子斷層掃描(PET)偵測。與失智病程大幅相關的Tau蛋白約症狀出現前10年出現,現亦有開發Tau蛋白顯影劑配合正子攝影的方式,可早期診斷阿茲海默症。

藍斑核

藍斑核(locus coeruleus)位於腦幹,是一個與壓力反應密切相關的重要神經核團,其功能異常與憂鬱症和焦慮等精神疾病有關。

在阿茲海默症早期,藍斑核中的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 NA)系統會率先受到影響。同時,藍斑核也是最早出現異常磷酸化tau蛋白(pTau)的腦區,並且會導致Tau蛋白在整個神經系統中擴散。過去的研究大多聚焦在pTau對藍斑核的引響,但卻鮮少關注阿茲海默症另一個相關蛋白——Aβ在藍斑核中扮演的角色。

阿茲海默症預兆:嗅覺功能障礙

研究人員結合離體與活體的神經科學技術,在阿茲海默症小鼠模型中發現,在認知功能障礙出現之前,小鼠就出現了嗅覺功能障礙。這源自於藍斑核至嗅球(olfactory bulb)的神經纖維發生異常變化:原本位於神經纖維細胞膜內側的磷脂酰絲氨酸(phosphatidylserine)轉移到細胞膜外側,因而被大腦的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microglia)識別而加以清除。

一般而言,這種神經纖維細胞膜組成的改變會發生在突觸修剪(synaptic pruning)的過程,用以移除多餘或功能失調的神經連結。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因為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神經元過度活躍與異常放電,才會觸發這種不正常的清除狀況。

目前針對Aβ所開發的抗體療法已經問世,但要發揮療效必須在疾病早期使用,研究團隊期望這項結果能推動更早期的阿茲海默症患者檢測方法,使患者能在認知症狀出現前就確診並介入治療,提高治療成功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2500-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默默碎碎念(科普X碎碎念)
0會員
10內容數
生科在學大學生 科普閱讀/產業知識/大學生碎碎念
2025/08/31
近期研究發現,福壽螺(金蘋果螺)的眼睛具有再生能力,其基因組與人類相似,為視力損傷治療帶來新希望。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技術,證實pax6基因在福壽螺眼睛再生中扮演關鍵角色。未來研究將探討pax6基因與眼睛再生之關聯性,以期發展新的視力修復療法。
Thumbnail
2025/08/31
近期研究發現,福壽螺(金蘋果螺)的眼睛具有再生能力,其基因組與人類相似,為視力損傷治療帶來新希望。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技術,證實pax6基因在福壽螺眼睛再生中扮演關鍵角色。未來研究將探討pax6基因與眼睛再生之關聯性,以期發展新的視力修復療法。
Thumbnail
2025/08/25
細胞間訊息傳遞包含細胞間隙連接、細胞膜表面分子接觸通訊、化學通訊(旁分泌、自分泌、內分泌)及外泌體載體傳訊等方式。本文以淺顯易懂的比喻,例如紙杯電話、悄悄話、傳小紙條等生活化的例子,說明細胞間如何傳遞訊息。
Thumbnail
2025/08/25
細胞間訊息傳遞包含細胞間隙連接、細胞膜表面分子接觸通訊、化學通訊(旁分泌、自分泌、內分泌)及外泌體載體傳訊等方式。本文以淺顯易懂的比喻,例如紙杯電話、悄悄話、傳小紙條等生活化的例子,說明細胞間如何傳遞訊息。
Thumbnail
2025/08/22
剖腹產與自然產的生產方式可能影響新生兒腦部發育,一篇發表於《Hormones and Behavior》期刊的研究指出,產道微生物菌群影響下視丘旁核神經元的發育,無菌小鼠實驗顯示缺乏產道菌群的小鼠,下視丘旁核神經元數量較少,即使進行交叉哺育,仍然存在差異,顯示子宮內微生物菌群對腦部發育有長遠影響。
Thumbnail
2025/08/22
剖腹產與自然產的生產方式可能影響新生兒腦部發育,一篇發表於《Hormones and Behavior》期刊的研究指出,產道微生物菌群影響下視丘旁核神經元的發育,無菌小鼠實驗顯示缺乏產道菌群的小鼠,下視丘旁核神經元數量較少,即使進行交叉哺育,仍然存在差異,顯示子宮內微生物菌群對腦部發育有長遠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重要資訊摘要:嗅覺障礙會導致認知退化嗎?他們爬梳文獻,整理出嗅覺功能喪失會導致認知功能退化,而且有好幾個研究團隊做了實驗,讓認知功能缺失的受試者每天兩次接觸多種不同氣味,去刺激嗅覺,結果發現患者的記憶能力增強、注意力或語言能力也有明顯改善。
Thumbnail
重要資訊摘要:嗅覺障礙會導致認知退化嗎?他們爬梳文獻,整理出嗅覺功能喪失會導致認知功能退化,而且有好幾個研究團隊做了實驗,讓認知功能缺失的受試者每天兩次接觸多種不同氣味,去刺激嗅覺,結果發現患者的記憶能力增強、注意力或語言能力也有明顯改善。
Thumbnail
阿茲海默症是臺灣最常見的失智症之一,本文介紹了通過日常生活養成健康習慣,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建議通過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以及注意失智症可能的警訊,來提高預防失智症的效果。
Thumbnail
阿茲海默症是臺灣最常見的失智症之一,本文介紹了通過日常生活養成健康習慣,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建議通過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以及注意失智症可能的警訊,來提高預防失智症的效果。
Thumbnail
#預防" 老人痴呆症 " 的最佳方法 #無解病症,散戶勘破驚天騙局 #老年癡呆竟然也會傳染?#阿爾茲海默真的無法治癒嗎? ( 14 : 45是重點! ) #要持續和社會接觸 , 不能當孤獨老人!! 針對阿茲海默症(也稱為老年痴呆症),目前雖然沒有完全治癒的方法, 但有一些治療、預防和減緩病程
Thumbnail
#預防" 老人痴呆症 " 的最佳方法 #無解病症,散戶勘破驚天騙局 #老年癡呆竟然也會傳染?#阿爾茲海默真的無法治癒嗎? ( 14 : 45是重點! ) #要持續和社會接觸 , 不能當孤獨老人!! 針對阿茲海默症(也稱為老年痴呆症),目前雖然沒有完全治癒的方法, 但有一些治療、預防和減緩病程
Thumbnail
看到一份不錯的文獻,想說近日聽說不少老人腦部退化的很多案例,或許希望有緣的人,可以看到這份文章,因為這些文獻與腦部有關。在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小鼠中,為期六個月的薄荷醇療程足以阻止小鼠認知能力和記憶能力的惡化。此外,薄荷醇似乎可以將大腦中的 IL-1β 蛋白推回到安全水平。
Thumbnail
看到一份不錯的文獻,想說近日聽說不少老人腦部退化的很多案例,或許希望有緣的人,可以看到這份文章,因為這些文獻與腦部有關。在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小鼠中,為期六個月的薄荷醇療程足以阻止小鼠認知能力和記憶能力的惡化。此外,薄荷醇似乎可以將大腦中的 IL-1β 蛋白推回到安全水平。
Thumbnail
挖鼻孔是一個許多人都有的小習慣,但你是否知道這個看似無害的行為可能與阿茲海默症有潛在關聯?雖然目前證據有限,但研究人員正在探索挖鼻孔與腦部健康之間的聯繫。本報導將為您揭示相關研究結果,並提供如何保護鼻腔健康的建議。
Thumbnail
挖鼻孔是一個許多人都有的小習慣,但你是否知道這個看似無害的行為可能與阿茲海默症有潛在關聯?雖然目前證據有限,但研究人員正在探索挖鼻孔與腦部健康之間的聯繫。本報導將為您揭示相關研究結果,並提供如何保護鼻腔健康的建議。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Thumbnail
失智症需要積極的治療。 很多人以為失智症只是年紀大了所出現的正常老化現象。其實失智症並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不正常的快速退化。雖然沒有任何治療可以終止或逆轉失智症的逐漸惡化,不過藥物對部份病人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以增進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
Thumbnail
失智症需要積極的治療。 很多人以為失智症只是年紀大了所出現的正常老化現象。其實失智症並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不正常的快速退化。雖然沒有任何治療可以終止或逆轉失智症的逐漸惡化,不過藥物對部份病人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以增進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