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方式影響腦部發育?產道菌群扮演關鍵角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知道自己是剖腹產還是自然產嗎?不知道沒關係,但你曉得不同的生產方式可能會造就腦部發育的不同嗎?

(圖片來源:O-DAN)

(圖片來源:O-DAN)

今年6月,發表於《Hormones and Behavior》期刊上的研究《The microbiota shap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use hypothalamic paraventricular nucleus》指出了新生小鼠的生產方式不同,會造成他們腦部發育的差異──原因在於產道微生物。

產道菌群是寶藏?!

陰道微生物菌群主要由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spp)、加德納菌(Gardnerella vaginali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鏈球菌(Streptococcus .spp)、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spp)及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等所組成,形成一個極為豐富的微生物生態系。其中佔最大宗的是乳酸桿菌,普遍認為是保護陰道最有利的菌種。

然而,在美國有40%的婦女在分娩時會接受抗生素治療,並且有三分之一的嬰兒透過剖腹產出生,這些都會擾亂新生兒可以得到的母體菌群。

無菌小鼠揭驚人差異:下視丘旁核神經元的死亡!

研究人員使用小鼠進行實驗,發現無菌飼養的小鼠(germ-free mice, GF)在調控壓力、血壓、水分平衡以及社會行為的下視丘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us, PVN)中有較多神經元死亡。

接著研究人員進行交叉哺育法(cross-foetering),也就是將GF新生鼠交由常規定殖(CC,這裡可以理解為擁有正常微生物菌叢的小鼠)母鼠撫養,結果發現不管由誰撫養,GF新生小鼠的PVN數量接少於對照組的CC新生小鼠,表示小鼠在子宮,微生物菌群就已經開始引響PVN的發育。

透過研究發現,小鼠的PVN發育會被子宮內的微生物菌叢影響,並且在小鼠出生後立即影響大腦結構,甚至到小鼠成年時期,其PVN內的神經元數量同樣較對照組來的少,顯示了影響是長久且深遠的。

這項研究雖然還在動物實驗階段,但給了我們一個全新視角——微生物竟然可能影響我們的大腦發育與未來行為。如果你有小孩,會因此改變生產方式的選擇嗎?歡迎留言告訴我!

資料來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08/250818103000.htm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8506X25000686?via%3Dihu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默默碎碎念(科普X碎碎念)
0會員
6內容數
生科在學大學生 周一至週五更新科普閱讀 不定期掉落主題式介紹與生科產業小知識
2025/08/21
利用牙線接種疫苗有望解決孩童及成人打針的恐懼!科學家利用牙線接種疫苗,在小鼠實驗中取得成功,成功誘發強烈的全身及黏膜免疫反應。此方法有望成為未來疫苗接種的新途徑。
Thumbnail
2025/08/21
利用牙線接種疫苗有望解決孩童及成人打針的恐懼!科學家利用牙線接種疫苗,在小鼠實驗中取得成功,成功誘發強烈的全身及黏膜免疫反應。此方法有望成為未來疫苗接種的新途徑。
Thumbnail
2025/08/20
「長毛象復活」不再是科幻電影情節!Colossal生技公司成功讓老鼠長出猛獁象毛髮,這項突破代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巨大進展。文章探討了猛獁象滅絕原因、基因編輯技術如何應用於此研究,以及復活滅絕動物背後的倫理和生態考量。
Thumbnail
2025/08/20
「長毛象復活」不再是科幻電影情節!Colossal生技公司成功讓老鼠長出猛獁象毛髮,這項突破代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巨大進展。文章探討了猛獁象滅絕原因、基因編輯技術如何應用於此研究,以及復活滅絕動物背後的倫理和生態考量。
Thumbnail
2025/08/19
耶魯大學研究發現,嬰兒並非不會形成記憶,而是因為無法記起。研究團隊利用fMRI觀察嬰兒大腦,發現3個月大的嬰兒已能進行統計學習,6個月大的嬰兒則已擁有情節記憶。此研究推翻了過去的觀點,並為未來研究開啟新的方向。
Thumbnail
2025/08/19
耶魯大學研究發現,嬰兒並非不會形成記憶,而是因為無法記起。研究團隊利用fMRI觀察嬰兒大腦,發現3個月大的嬰兒已能進行統計學習,6個月大的嬰兒則已擁有情節記憶。此研究推翻了過去的觀點,並為未來研究開啟新的方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我們一直在改造生物,包括我們吃的食物基因。 人類開始操控周遭生物的培育,使用那些生物具有更我們喜愛的特質,減少我們討厭的特質。
Thumbnail
我們一直在改造生物,包括我們吃的食物基因。 人類開始操控周遭生物的培育,使用那些生物具有更我們喜愛的特質,減少我們討厭的特質。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基因是什麼 最新基因圖譜公開後,市場上的大變革! 人體需求和自癒能力才釋放第一!不能再繼續治標不治本! 那麼人體的細胞需求到底是什麼? 如何給予基礎材料?且不造成人體負擔? 解碼指定部位到底是如何運作???
Thumbnail
基因是什麼 最新基因圖譜公開後,市場上的大變革! 人體需求和自癒能力才釋放第一!不能再繼續治標不治本! 那麼人體的細胞需求到底是什麼? 如何給予基礎材料?且不造成人體負擔? 解碼指定部位到底是如何運作???
Thumbnail
頭腦運作原理一直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重點。作者從頭腦記憶區分為兩種類型的角度來說明會記得與會忘記的技能。進一步闡述要如何從養成學習投入習慣以及利用金錢賦予價值的角度來有效學習。
Thumbnail
頭腦運作原理一直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重點。作者從頭腦記憶區分為兩種類型的角度來說明會記得與會忘記的技能。進一步闡述要如何從養成學習投入習慣以及利用金錢賦予價值的角度來有效學習。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從蛋裡孵化的我,除了沒有肚臍,仍然與你相同,渴望愛人與被愛...
Thumbnail
  從蛋裡孵化的我,除了沒有肚臍,仍然與你相同,渴望愛人與被愛...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