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年 200 億預算!TPASS 真的有效嗎?

更新 發佈閱讀 15 分鐘
raw-image


說到公共運輸,除了哪條捷運正在施工、即將通車,這種偏工程類型以外,搭乘人數也是一大重點,不然花這麼多錢蓋捷運、補貼公車業者經營路線,整體運量卻不如預期的話,不是大家樂見的事情。而這幾年對運量有最直接影響的政策,就是 2023 年推動的 TPASS 通勤月票,而且政策一推出,從北到南有很多地方政府,都推出各種組合方案,大力推薦民眾購買。

不過政策推動就一定需要編列預算,就讓不少人好奇在這種大規模補貼下,推動效果到底好還不好。所以今天這集影片,就從各種角度看看 TPASS 這段時間的成績單,以及政府機關是抱持怎麼樣的看法?認為效果不佳的一方,又是拿出什麼數據反駁呢?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C25NO2Y-pOs


種類超多的TPASS

首先先來看一下 TPASS 通勤月票,究竟到底發行多少種類,因為真的蠻複雜的,根據行政院宣傳文宣, 20 個縣市共推出高達 28 種定期票方案,超級多,有單一縣市像是花蓮縣或雲林縣內,也有跨縣市包括基北北桃、中彰投苗、南高屏等等,而且不是只用區域劃分喔,還有含不含台鐵、是不是該縣市市民,在 TPASS 的方案跟價位也會有所不同,從最便宜 150 到最貴的 2300 都有,感覺要買的時候要花時間稍微研究一下,算算看月票買下去到底有沒有比較划算。而且很特殊的是,下個月 10 月有中秋、國慶跟台灣光復節超多連假,就有人發文提醒要大家算一下上班時間,說不定不買會比較划算,這也可能進一步影響 10 月 TPASS 的發售數量。

raw-image


TPASS 的最大優勢其實非常好理解,就是買了這個票以後,這個月你就可以在限定範圍裡,可能包括捷運、輕軌、公車、客運、台鐵、腳踏車,甚至是渡輪都能一卡進出用到飽,不管搭多少次多少趟,就是那個價錢,跟電信吃到飽是同樣道理。不過不跟搭的人多收錢,一定還是有人得付,而 TPASS 最一開始是由公路局,在疫後特別預算 2023 年至 2025 年度中,編列 200 億元推動,希望由中央盤點各市縣旅運型態跟公共運具條件,協助地方政府規劃推動因地制宜的 TPASS 月票方案,目的是提供民眾便宜便利的公共運輸服務,減輕通勤族交通負擔,轉移私人運具使用,改善道路交通事故,均衡城鄉區域發展,欸對啦這段文謅謅的說明,就是從政府文件照抄下來的介紹。

raw-image


不過單純看上面這些推動理由,許多人當下應該都覺得還不錯,畢竟大家轉搭公車捷運,就能減少馬路上汽機車數量,連帶減少交通事故,讓空氣品質好轉,吃到飽也減輕通勤族交通費負擔,怎麼看都是優點多多,但這種全國性的交通補貼政策,而且 3 年預算編列來到 200 億元、規模還不小,就讓不少人好奇,究竟 TPASS 執行到現在效果如何,有沒有達成預期目標呢?


政府認為成效不錯

先從政府機關的立場來看,其實也沒什麼意外,大致上來說他們認為效果還不錯,欸...應該沒有人認為自己推行的政策效果不彰。不過這邊的重點其實不是放在效果好或不好,而是他們提出來的數據佐證是甚麼。像是行政院認為 2024 年的平均每月公共運輸運量,來到 1.86 億人次,相較於 2022 年的 1.46 億、成長 27.4% ,再加上每月有將近 87.2 萬人常態使用 TPASS ,所以認為政策成效相當卓越,尤其之前的 1280 雙北月票,每月販售數量約 30 萬張,而基北北桃生活圈的 TPASS ,每月則是在 50 萬人次上下,購買人次還算不少,每天從基隆跟桃園通勤到雙北的人很多,在沒有 TPASS 之前交通費是真的還挺貴的,不只是單純搭客運、台鐵或捷運的花費喔,如果是自己開車還有過路費、油錢甚至是停車費,光是要在台北租一個車位,絕對比 TPASS 要貴上不少, TPASS 便宜的月票價錢,的確會成為一大誘因。

raw-image


而且在政策助攻下,也讓原本運量沒這麼高的機場捷運,從 2019 年每月平均日運量 7 萬上下, 2024 年成長到超過 10 萬,區間車在尖峰時刻爆滿已經是常態,也讓捷運公司祭出各種調整因應。所以 TPASS 成效感覺還不錯?欸在看完正面看法,當然要看看許多人提出的不同論點。


用受疫情影響的2022年作為比較基準?

首先第一個就是針對政府數據提出質疑,尤其是這個成長 27.4% ,是拿 2022 年做為比較基準,導致有不少人認為,這是一件,嗯...沒這麼客觀的事情。原因是大家還記得的話, 2022 年當時台灣還壟罩在新冠肺炎的影響下,尤其同年 4 月 Omicorn 變異株開始大流行、累計確診數快速上升,遠端上課居家辦公盛行,大家外出意願下降,直到後續疫情趨緩,才又恢復正常生活。而且這個情況不管是用台鐵、高鐵、各縣市捷運路線,甚至是公車客運的人數統計,都能看到 2021 跟 2022 年整體數據起伏非常劇烈,尤其 2021 年的 6、7、8 月,甚至 2022 當中只有 3 個月,勉強接近 2020 年的平均數據,代表那兩年數據在疫情影響下,已經比歷年平均數據來的低,所以把成效評估用 2022 年跟 2024 年做比較,然後得出運量大幅成長 27.4% 、 TPASS 推動成效卓越的結論,相當奇怪。

raw-image


我自己是認為這個看法非常有道理,畢竟疫情讓通勤需求大幅減少,甚至大家也因為怕染疫,所以不敢搭公共運輸,轉成自己開車騎車,而從數據來看是直到 2022 年 12 月後,搭乘人數才逐漸回升,所以如果把原本就很低的數據當基準,完全沒辦法分辨到底是疫情趨緩後,大家通勤需求增加所以回來搭公車捷運,還是真的是因為 TPASS 推出,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導致參考價值得打上一個問號。


公共運輸市占率只提升0.9%?

除了比較基準有點奇怪以外,也有人會拿幾個月前,交通部統計局公布的 2024 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認為 TPASS 效果其實沒有想像中這麼好。當中最主要的一欄數據,就是全國公共運輸市占率, 2024 年只有 15.2% ,別說遠低於 2020 、 2016 年,就算跟上一次 2022 年調查相比,也只有成長 0.9% ,成為反對方認為 TPASS 效果不佳的原因。而且不是只有公共運輸成長幅度問題,就連私人機動運具、也就是自己開車騎車占比,依然維持高檔的 72% ,只比前兩次減少 0.3% ,甚至比疫情前還高,也被認為 TPASS 在私人運具轉移到公共運輸的效果上,成效相當不好。

raw-image


當然數據是騙不了人的,全國公共運輸市占率統計出來,增加幅度的確不大,而且也沒有回到疫情前的 17 、 18% ,就代表現狀就是如此,而且一定有環結出問題。但在看完這份報告之後,我自己會認為問題不在 TPASS 本身。會這樣想的原因是,如果更仔細看公共運輸這個項目,以台灣來說就是軌道運輸跟汽車客運這兩大類。那從統計數據來看,可以看到 2024 年,其實軌道運輸已經有非常大幅度的回升,從 5.5 上升到 6.6 ,甚至快要恢復以前的水準。


但汽車客運就不一樣了,在經過疫情的摧殘後,完全沒有那種重整旗鼓滿血回歸的態勢,反而更像被一拳灌倒後就整個躺在地板上、直到現在還站不起來, 2024 跟 2022 年都維持在 6% ,要知道以前汽車客運市占,要比軌道運輸還高上不少喔。而在汽車客運沒辦法回升的情況下,雖然軌道運輸恢復狀況良好,但也連帶影響全國公共運輸市占,最終造成只提升 0.9% 的局面,所以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為甚麼疫情後軌道運輸可以順利谷底反彈,汽車客運卻沒辦法,可能是整個產業出了什麼狀況,而不是單純 TPASS 的成效問題。

raw-image


不過我自己還是樂觀認為,未來公共運輸占比,一定會逐漸回到 17、18% ,但因為疫情影響時間真的太長,不只大家原有的搭乘習慣被改變,就連相關產業的就業跟培訓也受到影響,其中又以公車客運最慘,畢竟疫情期間減班裁員大量離職的新聞不是沒有,而且他們也不像捷運台鐵高鐵公司,比較能扛住衝擊,甚至在疫情趨緩後,還能迅速恢復原有的營運班次跟服務水準,反觀現在還有不少路線,存在找不到司機、班次不夠、班距過長,所以大家不想搭的狀況,國光客運今年也出現要撤出多達十幾條路線的新聞,整個產業情況感覺不是很妙,這些都需要更多時間來調整。


審計部點出TPASS的問題

再來是更有參考性的觀點,也就是其他政府機關審計部,對於 TPASS 點出的幾個問題,我自己認為有的兩大關鍵看點。第一個是 TPASS 的移轉效果不佳,什麼是移轉效果?就是沒辦法有效的讓私人運具移轉到公共運輸。尤其裡面寫到「根據 2024 年度基北北桃跨城際通勤月票成果報告書,臺北市通勤月票使用者高達 9 成多,是原有公共運輸使用者」。同時從全國汽機車登記數也能看到,從 2020 年底的 2229 萬,爬升到 2024 年底的 2333 萬,增幅是 4.66% ,代表 TPASS 通勤月票對於使用汽機車通勤的族群,沒有太大吸引力,也沒有因為 TPASS 出現,讓汽機車使用族群大幅轉向公共運輸。

raw-image


再來第二個,就是當初各縣在訂方案的時候,會提出包括預期定期票會賣多少張、預計能增加多少公共運輸運量、減少發生交通事故件數跟死傷人數,這三大類目標。不過從銷售張數來看,就算是使用量最高的基北北桃月票,原本預計可以賣到 75 萬張,但 2024 年最高月銷售量只有到 57 萬多,跟原本目標差距非常大。


在增加運量則是有彰化、花蓮與澎湖未達標,甚至澎湖在使用電子票證搭公車這個項目,比預期少快 60% 。道路交通安全則是在宜蘭、南投、雲林、嘉義、屏東跟澎湖, 2024 年的事故件數或死傷人數,還比 2022 年高,甚至把兩年度,宜蘭高齡機車騎士發生交通事故死傷相比,還上升 15.5% ,南投 A1 事故、也就是當場或 24 小時內掛掉的人增加 11.6% ,雲林縣交通事故死傷則是上升 9.3% 。代表有不少縣市推出 TPASS 方案之後,沒有達到預計賣出數量、公共運輸運量減少、無法降低事故件數或死傷人數的狀況 。


究竟TPASS有沒有用

看到這邊應該很多人頭很痛,行政院說公共運輸運量成長、每月用 TPASS 人數很多,但又有人說以 2022 年做為基準很奇怪、公共運輸市占率增加太少、還有審計部提出的許多問題,可不可以就直接一句話告訴我「 TPASS 效果到底是好還是不好」,這樣比較簡單。OK,目前我自己是認為,TPASS在減輕通勤族負擔上確實有達成,畢竟對於每天通勤、尤其是基隆桃園宜蘭要往返雙北的,買定期月票絕對比沒買還省錢,而金錢一直是不少人在交通上的重要考量,同時也的確部分路線運量,例如機場捷運有明顯成長。


但除此之外, TPASS 還有改善道路交通事故、移轉私人運具其他目的,坦白說這些目標難度很高,而且要怎麼證明這些項目,甚至每個縣市的所有方案都有達成,政府機關應該要給更詳細的分析報告,來證明 TPASS 在其他目標是有效果的,並不是簡單的說每月有多少人在用,就能跟「有效果」畫上等號,畢竟原本就有在搭捷運公車的人買月票,跟因為 TPASS 推出所以轉搭公車捷運,是兩種不同情況,如果 TPASS 最終沒有吸引到新一批轉搭人潮,就會逐漸變向成為補貼通勤族交通費的政策。

raw-image


同時上面的論點,大部分都是從全國性的角度來看,或許換個方向,從縣市、甚至跨縣市的分析,會看到其他不一樣的看法。像是 2024 年北市府有公布調查報告,在公共運輸占比是全台最高的情況下,曾經買過 TPASS 基北北桃 1200 定期票的人,只有占 14% ,剩下高達 84% 既沒購買也沒使用過,原因以習慣現有運輸工具最多,後面依序是很少搭公共運輸、已經有像敬老等其他優惠票、票價太高,都成為不買 TPASS 的原因。

raw-image


另外桃園市政府根據調查得出,購買基北北桃定期票的人有 7.33% ,是從私人運具轉移到公共運輸的結論,其中桃園市移轉比例來到 11.93% 。而新北市也有從林口輕軌路廊沿線分析,結論之一是, TPASS 增加機捷 A8 進出站人次 42% 、增加沿線公車使用人次 47% ,再加上林口跟台北捷運圓山站之間,原本就有很多條公車路線, TPASS 的上路也增加每日平均運量(**報告是跟2022年數據做比較)。所以從桃園跟林口來看,或許在增加蛋白區居民選擇公共運輸往返雙北,似乎還算是有點成果,如果未來從這種,跳脫全國性、從縣市的角度去做分析,可能會看到 TPASS 更多的好壞優缺。


沒有出現一面倒的結果

TPASS 作為全國性的交通補助政策, 3 年預算編列 200 億元,希望減輕交通族負擔,並且還要達成另外三大目標,都讓不少人想了解這項政策的成果,甚至先前報導者也試著利用基北北桃通勤車速跟數量變化,希望從其他角度驗證這項政策的成效。不過從各種角度跟報告來看,都沒有出現一面倒的結果,畢竟交通牽涉到的因素跟條件超級複雜,每個縣市甚至跨縣市的交通條件也不一樣,甚至每個方案的預期目標數字也都大不相同,就讓大家對於 TPASS 推動成效,出現不同的解讀與看法。

raw-image


而且更麻煩的是, TPASS 是在疫情後推出的政策,大家在經過好幾年的影響後,不只搭乘習慣改變,或許在公共運輸的選擇上,也出現不一樣的變化,畢竟疫情趨緩運量反彈,這是大家都能預料到的事,但仔細來看當中又以高鐵反彈速度最快,甚至目前的運量,已經超過疫情前的數據,捷運台鐵則是位居中間,稍稍超過 2019 年數據,但汽車客運卻恢復緩慢,不知道究竟是產業問題,還是大家對於搭車的耐心或速度追求上,已經出現變化。


上路一段時間的 TPASS ,在今年也邁入 2.0 版本,對民眾來說最大改變就是常客優惠,也就是每個月搭多少次以上,就能拿到一定比例回饋金。不過 2.0 的另一個重點,其實是記名登錄這個變革,尤其之後把數據去識別化,就能分析究竟大家是怎麼使用這些月票、每天什麼時候從哪裡搭到哪裡,或許在未來就有機會看到更進一步的使用報告,告訴大家究竟 TPASS 在哪些區域達成甚麼效果,又有哪些項目尚待改進。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C25NO2Y-pO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解碼中的沙龍
11.3K會員
104內容數
目前專注於全台灣各縣市交通建設、重大工程與區域發展的YouTube頻道,這裡是圖片與稿件的存放區,歡迎到YT觀看最新影片!
2025/09/07
又到了 2025 雙北捷運更新的時候了,不過這次跟之前不一樣,會把規劃跟興建的路線拆開來看,這集是以規劃中的為主,也就是還沒完成綜合規劃的路線,全部都放在這裡面,欸別小看這些還在規劃中的路線喔,仔細算下來也有多達 10 條之多,一起來看看他們在這一年中,有怎樣的新進度吧!
Thumbnail
2025/09/07
又到了 2025 雙北捷運更新的時候了,不過這次跟之前不一樣,會把規劃跟興建的路線拆開來看,這集是以規劃中的為主,也就是還沒完成綜合規劃的路線,全部都放在這裡面,欸別小看這些還在規劃中的路線喔,仔細算下來也有多達 10 條之多,一起來看看他們在這一年中,有怎樣的新進度吧!
Thumbnail
2025/08/23
如果要選一條近年爭議最多的捷運路線,我自己會把第一名寶座頒給基隆捷運。而經過許多爭執、時至今日,基隆捷運第一階段路線,相對來說已經非常明朗,唯一的重點是目前進度究竟走到哪裡?什麼時候能聽到正式開工的消息?另外更重要的,是從八堵到基隆的第二階段路線,未來究竟會怎麼走?現在有沒有出現哪些規劃方向呢?
Thumbnail
2025/08/23
如果要選一條近年爭議最多的捷運路線,我自己會把第一名寶座頒給基隆捷運。而經過許多爭執、時至今日,基隆捷運第一階段路線,相對來說已經非常明朗,唯一的重點是目前進度究竟走到哪裡?什麼時候能聽到正式開工的消息?另外更重要的,是從八堵到基隆的第二階段路線,未來究竟會怎麼走?現在有沒有出現哪些規劃方向呢?
Thumbnail
2025/08/17
2025年7月最新人口統計資料,台北人口數來到約245萬人,但把這個數據拿來跟1月對比,能發現大減近4萬。以信義區約20萬人來算,代表雖然2025年才剛過完7個月,整個台北就消失了信義區快要1/5的人口。究竟台北人口下滑原因為何?會不會導致台北沒落?又或者連帶產生更嚴重、你我都相當厭惡的塞車問題呢?
Thumbnail
2025/08/17
2025年7月最新人口統計資料,台北人口數來到約245萬人,但把這個數據拿來跟1月對比,能發現大減近4萬。以信義區約20萬人來算,代表雖然2025年才剛過完7個月,整個台北就消失了信義區快要1/5的人口。究竟台北人口下滑原因為何?會不會導致台北沒落?又或者連帶產生更嚴重、你我都相當厭惡的塞車問題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1.選擇提早準備路程 2.選擇公車代替捷運 在台北市移動,幾乎都選擇捷運,再走路到達目的地。
Thumbnail
1.選擇提早準備路程 2.選擇公車代替捷運 在台北市移動,幾乎都選擇捷運,再走路到達目的地。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雙北捷運進度更新又來了,從頻道開張起算,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紀錄不少路線的重大變動。那究竟過了一年之後,先前的經費上漲跟標案流標情況,有沒有緩解?以及眾多路線目前施工進度到哪裡?還有因為0403地震而損壞的西環段,近期調查跟修復結果又是如何呢?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雙北捷運進度更新又來了,從頻道開張起算,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紀錄不少路線的重大變動。那究竟過了一年之後,先前的經費上漲跟標案流標情況,有沒有緩解?以及眾多路線目前施工進度到哪裡?還有因為0403地震而損壞的西環段,近期調查跟修復結果又是如何呢?
Thumbnail
上下班總是會走到前一個站牌等車,走路運動一下,原站松山車站公車站人太多了,不容易搶到位置,我喜歡先人一步的感覺。 其實走到前兩站也是經常的事,看APP到公車到站時間如果還可以,提前兩站上車沒有坐到位置的機率幾乎為零。 搶到位置坐主要有兩個原因,台北公車急煞急駛真的很不友善,身體一下子被拉長變扭曲
Thumbnail
上下班總是會走到前一個站牌等車,走路運動一下,原站松山車站公車站人太多了,不容易搶到位置,我喜歡先人一步的感覺。 其實走到前兩站也是經常的事,看APP到公車到站時間如果還可以,提前兩站上車沒有坐到位置的機率幾乎為零。 搶到位置坐主要有兩個原因,台北公車急煞急駛真的很不友善,身體一下子被拉長變扭曲
Thumbnail
MaaS平臺旨在提供無縫的出行體驗,整合多種交通工具,透過單一應用程式查詢、預訂和支付多種交通工具的服務,例如捷運、公車、共享單車、計程車等。 透過MaaS平臺可以降低交通擁堵,減少碳排放,促進永續發展。 未來交通發展的重要趨勢。
Thumbnail
MaaS平臺旨在提供無縫的出行體驗,整合多種交通工具,透過單一應用程式查詢、預訂和支付多種交通工具的服務,例如捷運、公車、共享單車、計程車等。 透過MaaS平臺可以降低交通擁堵,減少碳排放,促進永續發展。 未來交通發展的重要趨勢。
Thumbnail
道路可以無限量「加法」嗎?
Thumbnail
道路可以無限量「加法」嗎?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問卦] 美國鐵路不發達真的是因為機場太多嗎? - 看板 Gossiping - 批踢踢實業坊 (ptt.cc) 首先講結論: 美國普通鐵路曾經很發達,可以總長度甚至可以繞行地球數
Thumbnail
[問卦] 美國鐵路不發達真的是因為機場太多嗎? - 看板 Gossiping - 批踢踢實業坊 (ptt.cc) 首先講結論: 美國普通鐵路曾經很發達,可以總長度甚至可以繞行地球數
Thumbnail
台湾高鉄(新幹線)の外国人向けお得な切符↓(日本語ページあり) https://pass.thsrc.com.tw/oatsb2c/home.do;jsessionid=tCk4e4JHwPSD6ttIaoT1ftrf9N6bpUDhe8V771es.omcagtsap1 https://pas
Thumbnail
台湾高鉄(新幹線)の外国人向けお得な切符↓(日本語ページあり) https://pass.thsrc.com.tw/oatsb2c/home.do;jsessionid=tCk4e4JHwPSD6ttIaoT1ftrf9N6bpUDhe8V771es.omcagtsap1 https://pas
Thumbnail
春天出遊,吃喝玩樂搭捷運就對啦!3月1日起,臺北捷運推出全新「搭捷運遊台北」活動,只要到臺北捷運各車站旅客詢問處,購買或兌換捷運旅遊票、交通聯票(機捷北捷聯票及高鐵假期聯票),立即享有無限次搭乘捷運外,再加碼送店家好康優惠,包含熱門旅遊景點票價優惠,以及必比登餐廳、知名傳統糕點、療癒人心甜點、霜淇淋
Thumbnail
春天出遊,吃喝玩樂搭捷運就對啦!3月1日起,臺北捷運推出全新「搭捷運遊台北」活動,只要到臺北捷運各車站旅客詢問處,購買或兌換捷運旅遊票、交通聯票(機捷北捷聯票及高鐵假期聯票),立即享有無限次搭乘捷運外,再加碼送店家好康優惠,包含熱門旅遊景點票價優惠,以及必比登餐廳、知名傳統糕點、療癒人心甜點、霜淇淋
Thumbnail
尖峰時段的部分大眾運輸工具特別擁擠,甚至搭不上車,且常有博愛座讓座爭議,影響乘客搭乘舒適程度;大部分捷運及輕軌路線長期虧損,公車駕駛的工時長而招不到人;台灣中部及南部部分城市居民仍認為,當地的大眾運輸班次少、會脫班而影響搭乘意願,在這情形下,你會以哪些方式提高大眾運輸使用率?
Thumbnail
尖峰時段的部分大眾運輸工具特別擁擠,甚至搭不上車,且常有博愛座讓座爭議,影響乘客搭乘舒適程度;大部分捷運及輕軌路線長期虧損,公車駕駛的工時長而招不到人;台灣中部及南部部分城市居民仍認為,當地的大眾運輸班次少、會脫班而影響搭乘意願,在這情形下,你會以哪些方式提高大眾運輸使用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