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北伐成功祕辛:蔣介石的下野與復出、以及充滿意外的勝利之路

我的學習筆記-avatar-img
發佈於政治時事分析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話說我們國民革命軍北伐的故事,在這邊也進入第三部影片了,那就是我們的國民革命軍,到底是怎麼取得北伐勝利的?還有北伐勝利了以後,對中華民國的政治局勢,又帶來了哪些的影響呢?

其實我們在讀歷史的時候,因為看到最後的結果,就不太容易理解,其實這段歷史的發展過程裡面,是充滿很多的不確定性的,對當時的人來說,這段歷史其實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就舉例來說吧!如果之前有人跟你說,我們棒球中華隊有機會,在國際賽事上打贏日本,而且還拿到了冠軍。相信大家都會說「阿牛哥,你是在作夢吧!」


但其實平心而論,國民黨會北伐成功,在當時來看也很像是在作夢。

之前的影片,我們談到了國革命軍,在民國16年的時候佔領上海,那時的國民黨出現嚴重的派系紛爭,而分裂成武漢國民政府,以及南京國民政府。蔣介石等人為了排除共產黨的滲透,在4月的時候發動了「清黨」,至此國民黨跟共產黨決裂。然而,國民政府在南京站穩腳根以後,立刻要面對很多嚴肅的問題,其中總司令蔣介石辭職的時候,我們的北伐看起來,好像是沒戲了。

在之前的影片我們提到了,在整個中華的歷史長河裡面,有機會能夠北伐成功,這真是非常的罕見。就像是清朝的太平天國,當他們攻下了南京以後,基本上就沒辦法再向北進攻了。因此對於當時的國民政府而言,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只代表成功控制長江以南的地區,但到底能不能進入北京,掌握中央政府呢?這還是有很多的變數。而事實上我們的國民革命軍,也是在充滿許多的變數之下,持續進行北伐的工作。在這一部影片裡面,我們會介紹國民革命軍的總司令,蔣介石的下野跟復出,也跟大家講一下為什麼第二階段,北伐成功是一種奇跡了。讓我們先從蔣公的下野開始說起。

蔣中正的下野與復出

話說國民革命軍,在民國16年年4月控制上海,並且清除共產黨了以後。我們的總司令,蔣介石認為現在士氣正好,應該要一鼓作氣擴大戰果,就派了部隊越過長江,控制江蘇省以北的地區。另外一方面,為了鉗制奉軍張作霖的部隊,以及避免共產國際拉攏其他軍閥。蔣公又再進一步聯絡,山西的閻錫山跟國民軍的馮玉祥,還運用江浙財閥的資金,讓兩大軍閥成為盟友。就在我們的蔣公佈局完成之際,但卻傳出了部隊在徐州,被孫傳芳給打敗了的消息。

聽到了這個消息以後,震怒的蔣公親自領軍,去進攻孫傳芳,但沒想到就算是我們的校長,御駕親征還是遭到了挫敗,只能撤退回南京。退回到了南京的蔣公,體會到北伐如果要成功,是需要武漢方面的支持。但由於我們的偉人蔣公,跟武漢方面的心結,實在是太深了,於是他左思右想,想說該怎麼做,才能夠得到武漢方面的支持,來完成我們國民革命軍的北伐,最後他選擇了下野,來處理這方面的矛盾。於是8月12日,偉人蔣公辭去了總司令一職,這事件也被稱為第一次下野。

對於我們的蔣公,為什麼要選擇「辭職」,來處理這個問題呢?如果從當時的記錄來看的話,當中其實是有蔣公,他個人的道德堅持跟策略想法的,他也對記者表示,想要用5年的時間,去出國考察,來擬定怎麼讓中國成為大國的政策。在新聞界的報導之下,我們的蔣公也給大眾留下,堅守原則、民胞物與的印象,也進一步擴大個人的聲望。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策略。而這當中最關鍵的就是,蔣公有掌握江浙財閥的支持,可以提供穩定的財政支援。

對此,他的競爭對手李宗仁,也非常瞭解這一點,所以當蔣公提出辭呈的時候,他個人是反對的。因為在軍事的角度而言,孫傳芳乘著勝利的氣勢,要準備進攻南京,這個時候陣前換帥,其實不是什麼好事;另外一方面,在缺乏江浙財團的支持以後,軍餉要怎麼處理也沒有著落。果然,當我們的偉人蔣公下野以後,8月25日,也就是10幾天的時候,孫傳芳就帶兵進攻了南京,而李宗仁、白崇禧跟何應欽,三位將軍合力抵抗,雙方血戰6天以後,孫傳芳被打的大敗,這也是北伐最慘烈的戰役之一。

經過了這場大戰以後,武漢方面的國民政府,逐漸被唐生智的部隊所控制,唐哥又有聯合孫傳芳,來佔領南京的意圖。這次的危機,在李宗仁率隊攻下武漢以後,才得以落幕。而在國民黨內鬥的時候,共產黨的勢力也趁機,在各地發動軍事攻勢,成為了新的「軍閥」,發起了南昌、秋收跟廣州等,三大暴動事件,尤其是廣州暴動更是一度是抄掉了,國民黨在廣州的老家。因此從民國16年的8月,一直到12月之間,國民政府是內鬥不停、外患不絕,顯示出沒有我們的蔣公領導,這場北伐的行動,是很難持續到底的。那問題來啦!就在國民政府風雨飄搖之際,我們下野的蔣公,他到底在做什麼事情呢?其實就是完成他的人生大事,也就是「結婚」!沒錯啊!飽暖思淫慾(可以加個「消音」效果,以強調是「開玩笑」)(彩條)

一心為國的蔣公,到這段下野的日子,總算是有時間了,可以向他心儀的宋美齡女士求婚。據說我們的偉人蔣公,曾經在1922年的時候,就開始追求宋美齡了,無奈追求美齡姐的帥哥,實在是太多了,就連張學良張少帥,也是追求者之一,蔣公要從眾多的追求者中脫穎而出,實在不容易

在經過了5年的努力,蔣中正為了表達誠意,還搭船到日本的鎌倉市,去拜訪宋老夫人,請求同意迎娶宋美齡的婚事。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我們偉人蔣公的誠意,也成功的打動了宋家,就在12月1日的時候,他跟宋美齡舉辦了世紀婚禮。至於蔣公跟宋美齡交往的過程,以及當中的過程,之後大家有興趣的話,我們再來影片來聊聊。而這樁婚事也影響了,我們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

可能小夥伴們都知道,宋家是江浙財團的重要家族,蔣公成為了女婿,也就跟江浙財團的成員,不只是單純的朋友,或是什麼同鄉關係了,而是宋家的女婿。這也進一步鞏固偉人蔣公,他在集團裡面的地位跟重要性。再來是其實蔣介石的英文能力,其實並不怎麼理想,當他要進一步接觸國際事務的時候,需要有可以信任的人來協助。而宋美齡出色的英文能力,以及她有能力跟國際菁英交流,這都補足了我們偉人蔣公,在這方面的不足。娶得了賢內助以後,也讓蔣介石對於國內的政治,以及國際事務的影響力,又更上一層樓了。接下來就讓我們重新來講北伐。

第二階段北伐的開展與意外的結局

自從我們的國民革命軍,佔領了南京以後,但是長達了半年的時間,陷入武漢跟南京,兩個國民政府的衝突;在中共於廣州發動暴動以後,顯示出了汪精衛人等,還是支持「容共」的派系,沒有認清共產黨的威脅,這也進一步提昇了蔣介石,他在國民黨裡面的聲望。等到我們的偉人蔣公新婚了以後,又有江浙財團更進一步的支持,讓蔣公在民國17年1月的時候,正式回任了北伐總司令,並在2月進一步擔任,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以及政治委員會主席,大幅提昇蔣公在黨內的地位跟權力。也在他復職了以後,就開始了中斷的北伐攻勢,稱為第二階段的北伐。

第二階段的北伐時間,是民國17年的1月到12月,主要戰事則是集中在1-5月之間,6-12月的時間,則是要面對來自日本的軍事威脅。

軍事方面,自從國民革命軍佔領了南京以後,主要的對手就是控制,北京中央政府的奉軍張作霖,也就是我們的張大帥,另外控制山東的張宗昌,以及孫傳芳的殘存勢力,就跟奉軍成為了聯盟關係。國民革命軍對奉軍聯盟的攻擊策略,主要是由馮玉祥跟閻錫山,兩軍閥盟友去攻擊奉軍,而蔣公統率的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則是進攻駐守在山東的張宗昌跟孫傳芳。戰事到四月的時候,奉軍跟馮、閻兩軍互有勝敗,但我們的國民革命軍,在山東方面取得了勝利,在5月1日的時候進軍濟南。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出現意外的狀況,也就是日本的軍隊,干擾了我們的北伐行動。

日本作為中國境內的列強,當時投入大量的心力,在控制東區的經濟資源。東北作為奉軍的大本營,張作霖面對日本的侵略時,一方面是配合日本的經濟建設,讓日本人得到商業跟資源的好處;另外一方面,也運用日本提供的資源去壯大勢力,這也就是奉系,它可以控制中央政府的家底。在這樣的政治架構之下,日本政府是不希望張作霖倒台的。當時因為日本在山東一帶,有許多的僑民,日軍就用保護僑民作為理由出兵干涉。不巧的是,有些革命軍中的士兵,中了日軍的挑釁而發生衝突,讓日軍以此為藉口來砲轟城區,打死了幾百位居民,並殺害了交涉員蔡公時。日軍蠻橫的行為,對我們的蔣公是巨大的挑戰。

在4月跟日軍發生衝突的時候,蔣公是焦慮到夜不能眠,並親自去向日軍交涉。在交涉失利以後,全國對日軍的暴行是非常憤怒,要求革命軍跟日軍決戰。曾經到過日本留學的蔣介石,很明白日軍跟革命軍的實力差距,下令革命軍繞道北上,避免引發更大的戰事;並向日軍的指揮官,為軍隊失秩的行為「道歉」,堵住日軍找藉口的機會。經歷過這樣痛苦的交涉,蔣公也在這時的日記,一再記下要「復仇」跟「忍耐」,等到日後可以雪恥。

來到革命軍跟奉軍的戰場。張大帥面對馮玉祥跟閻錫山,這兩大部隊,大底上是打得互有勝負。當蔣公的第一軍繞過山東的時候,張大帥就面臨到了,被三大部隊圍攻的風險。所以張大帥決定放棄北京,把主力部隊撤回東北的基地,來保存元氣。在6月4日的時候,張作霖所乘座的火車,卻在皇姑屯橋被炸毀,張大帥也就這樣掛了。這次的事件,傳統的見解是,日本關東軍的特務埋炸彈暗殺,另外也有蘇俄特工行兇的可能性。

但不論是哪一種,這都說明奉軍跟日本、蘇俄都有複雜的恩怨關係。在張大帥過世以後,奉軍為了防備關東軍趁亂進攻,於是營造出張大帥還活著的樣子。等到他的兒子張學良,也就是我們的張少帥,回到了瀋陽以後,才揭露張大帥過世的消息,並繼續統領奉軍,扼止日本關東軍進佔東北的企圖。之後張學良選擇歸順中央政府,來專心面對關東軍的威脅,12月29日,東北把原先的五色旗,改為青天白日旗,正式歸順南京的國民政府,至此北伐正式完成。

鏡頭再調回6月的時候,在奉軍撤回東北以後,國民革命軍和平接收北京,由閻錫山的部隊,在8日入駐北京。至此國民革命軍,接收了北京的各中央政府機構,北京改名為北平,所在的「直隸省」改名為「河北省」,把中華民國的首都,改設制到了南京,至此南京的國民政府,才正式成為我國的中央政府。

從第二階段北伐的歷程裡面,國民革命軍可以完成北伐,其實還是得益於友軍閻錫山、馮玉祥跟李宗仁等,軍閥勢力的協助;其次日本的干涉,以及張作霖的意外死亡,讓奉軍轉而歸順國民政府。這些事情也顯示了北伐的成功,當中是有些運氣的成份存在。因此在日後,蔣介石以中央政府的權威,去解編各路軍閥武裝的時候,原先的盟友就變成了敵人,也就是日後的「中原大戰」。戰火並沒有因為北伐的完成而消失,民國仍然是在風雨漂盪之中。

用看的太累了嗎?讓我們用讀的給你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的學習筆記的沙龍
95會員
172內容數
給所有人的臺灣史,我們致力於學術公眾化,將教授及學者們辛苦努力的研究成果,轉譯成為你我都能了解的知識.只要每個月一個便當的錢,就可以讓我們持續分享對公眾有益的學術知識,期待您跟我們一起攜手共進!
2025/09/30
本文深入探討中共在抗日戰爭中的角色,揭露長徵的真相、西安事變的內幕,以及毛澤東為何多次感謝日本侵略的歷史爭議,並提供相關史料佐證,挑戰中共官方的抗戰敘事。
Thumbnail
2025/09/30
本文深入探討中共在抗日戰爭中的角色,揭露長徵的真相、西安事變的內幕,以及毛澤東為何多次感謝日本侵略的歷史爭議,並提供相關史料佐證,挑戰中共官方的抗戰敘事。
Thumbnail
2025/09/23
本文講述了中華民國國軍情報員林坤榮在中國大陸潛伏期間被捕入獄,以及在歷經磨難後返回臺灣的故事,並探討了相關的政治與社會背景。文章並觸及了1975年特赦人員在香港自殺事件,以及國民黨政府在戒嚴時期的保密防諜政策。
Thumbnail
2025/09/23
本文講述了中華民國國軍情報員林坤榮在中國大陸潛伏期間被捕入獄,以及在歷經磨難後返回臺灣的故事,並探討了相關的政治與社會背景。文章並觸及了1975年特赦人員在香港自殺事件,以及國民黨政府在戒嚴時期的保密防諜政策。
Thumbnail
2025/09/16
本文分析中共極權統治的本質,探討其經濟崩潰的成因,並探討中國民主轉型的可能性與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願景。文章指出,中共極權主義缺乏自我糾錯機制,其經濟發展並非制度優勢的體現,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時,文章駁斥了中國不適合民主的論點,並以三民主義為基礎,展望中國光復民國、再造共和的未來。
Thumbnail
2025/09/16
本文分析中共極權統治的本質,探討其經濟崩潰的成因,並探討中國民主轉型的可能性與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願景。文章指出,中共極權主義缺乏自我糾錯機制,其經濟發展並非制度優勢的體現,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時,文章駁斥了中國不適合民主的論點,並以三民主義為基礎,展望中國光復民國、再造共和的未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落幕。 同年 8 月 29 日,受國民黨邀請,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抵達重慶與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10 月 10 日,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Thumbnail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落幕。 同年 8 月 29 日,受國民黨邀請,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抵達重慶與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10 月 10 日,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Thumbnail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落幕。 同年 8 月 29 日,受國民黨邀請,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抵達重慶與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10 月 10 日,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Thumbnail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落幕。 同年 8 月 29 日,受國民黨邀請,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抵達重慶與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10 月 10 日,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Thumbnail
總督府町,一個充滿權力紛爭之地,因為對岸清廷長期對內、外戰爭,原來具領導地位的清廷已無權力, 這塊高砂已是落入日人的領土任人宰割,沒有實權傀儡政府成為各個軍閥的利用對象,在這之前為清廷都沒有勝算了早早撤軍了, 只留下地方角頭抗日,先是台灣民主國的成立,後為北部簡大獅(1898)、中部柯鐵虎,南部
Thumbnail
總督府町,一個充滿權力紛爭之地,因為對岸清廷長期對內、外戰爭,原來具領導地位的清廷已無權力, 這塊高砂已是落入日人的領土任人宰割,沒有實權傀儡政府成為各個軍閥的利用對象,在這之前為清廷都沒有勝算了早早撤軍了, 只留下地方角頭抗日,先是台灣民主國的成立,後為北部簡大獅(1898)、中部柯鐵虎,南部
Thumbnail
西元 1923 年民族自決的思潮,正影響著尚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你們是與蔣渭水一同進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成員,準備趁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台巡視時舉旗請願,但日本警察察覺了你們的意圖,因此實施了預防性羈押,將你們關入拘留所。 幸好,日本警察中也有支持民族自決理念的人,暗中為你們留下了一些逃出的線索
Thumbnail
西元 1923 年民族自決的思潮,正影響著尚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你們是與蔣渭水一同進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成員,準備趁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台巡視時舉旗請願,但日本警察察覺了你們的意圖,因此實施了預防性羈押,將你們關入拘留所。 幸好,日本警察中也有支持民族自決理念的人,暗中為你們留下了一些逃出的線索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他們罵蔣經國罵得很凶,布幔上寫的是『蔣家暴政必亡』之類的話,在那個年代他們敢那麼大膽激進,其他團體好像也就沒什麼好怕的!」八○年代中期,黨外活動的場子都看得到錫安山新約教會,且走得更前,罵得更凶,布條上怵目驚心的紅字詛咒蔣經國,痛訴他是「賣國賊」,要拔除蔣家毒根。
Thumbnail
「他們罵蔣經國罵得很凶,布幔上寫的是『蔣家暴政必亡』之類的話,在那個年代他們敢那麼大膽激進,其他團體好像也就沒什麼好怕的!」八○年代中期,黨外活動的場子都看得到錫安山新約教會,且走得更前,罵得更凶,布條上怵目驚心的紅字詛咒蔣經國,痛訴他是「賣國賊」,要拔除蔣家毒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