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我是阿牛哥!話說自從中共的20大,當今聖上登基了以後,已經是「一統江湖,千秋萬世」。就好像等到毛匪掛了以後,文革才能結束,於是災胞們就開始研究,當今聖上到底什麼時候會駕崩?只能說是大逆不道啊!(彩條)
這些壞份子們居然還透過AI,分析我們聖上的每一個小動作,想觀察龍體的健康狀態,據說還取得了豐富的成果,發現當今聖上至少有一隻腳,是出現了問題的。還有人針對聖上的性格研究,據說也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像是多疑、自戀,文革下鄉對他的影響很大之類的。當然我們之前有分析過,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找來看看就是了。
但是問題來啦!有朋友問10年的文革浩劫,明明才過去不到50年,當年經歷過文革的主力軍,同時也是受害者的紅衛兵,現在也就70多歲,很多人應該都還活著,為什麼他們不站出來,制止文革2.0的發生呢?學學我們的寧靜革命多好?嗯…我想大家可能也會有這樣的疑問,今天就來講,為什麼淪陷區,沒辦法實現臺灣的民主轉型,反而朝著文革2.0版狂奔!而淪陷區的未來又在哪裡呢?讓我先從淪陷區是極權統治,而戒嚴下的臺灣,是威權統治開始說起。中共是極權的政體
話說我們的淪陷區,之所以不能像我們一樣,在經濟高速發展以後,帶來政治的民主轉型,阿牛哥覺得,大概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中共是一個極權政體,第二是這個極權政體的領導人,沒有推動民主化的意願。
這個世界上,已經發生了很多,和平非暴力的民主轉型,但基本上都是在專權,或是威權體制的國家。威權體制包括軍人政府、一黨專制跟個人專制之類的。而中央政府撤退來臺以後,在臺灣實施戒嚴的中央政府,就是一種威權體制,但是中共從建政不到一年,毛匪澤東就實施了極權體制。極權體制除非是被內部革命,或是被外部入侵給推翻,像是利比亞的格達費,敘利亞的阿塞德。否則是很難透過自我改革的方式,轉變成為民主政體的。
有很多政治學者認為,極權體制其實就是威權體制,它的另外一種稱呼而已。但是阿牛哥有一位在淪陷區,生活了38年的災胞朋友,卻不同意這種看法。我的這位朋友覺得,把威權跟極權畫上等號的人,基本是沒有在共產中國,長期生活過的經驗,所以根本就不知道,中共的極權統治是怎麼一回事。只要在那長期生活過的人,才知道威權跟極權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威權對社會的控制能力,深度跟規模都遠遠不如極權。極權體制是滲透在社會生活、經濟生活當中的,管天、管地、管空氣,甚至還管到了我們的生育了,像是一胎化政策這種,你的子宮不是你的子宮的反人類政策。把我們人性的尊嚴,是降到了最低,人也被活活的監禁在社會裡面,這是威權體制所沒辦法比的。
跟極權體制相比,威權統治底下的臺灣,社會有是有某些空間,是政府控制不到的;在諸如宗教、選舉、教育等方面,還是有一定的自由。畢竟我們在1950年代,就已經開放地方選舉了。這是一個最大的差別。如果說共產黨對社會的控制程度,像1949年以前的國民黨,那淪陷區的民主轉型就會容易很多。
民主轉型的另外一個關鍵,是在於這個政權的領導人。在80年代,雖然中共黨內的自由派,力量並不是太大,但是畢竟黨內有自由派的聲音,像是趙紫陽就有意,把中共先往威權方向改良,然後最終朝著民主方向的發展。但是在1989年以後,中共黨內的領導層,就已經沒有任何人有意願,進行民主改革了。
中共的極權主義,一共經歷了三個不同的階段。首先是毛時代的極權主義,而毛匪死後,就是改革開放的後極權主義,現在是聖上的新極權主義。現在很多的學者,把當今聖上的新極權主義,看成是毛澤東2.0版。
當今聖上在某些方面,像是個人崇拜、終身制、一言堂、個人專制,絕對是毛匪的2.0版。當今聖上的統治,不是照抄毛澤東的文革,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當今聖上的新極權主義,更準確地說是新史達林主義,而不是毛時代極權主義的2.0版。
當今聖上依靠中共龐大的官僚機制,來進行極權統治。毛匪澤東卻對官僚機制恨之入骨,因為官僚機制一開始,是聽命於劉少奇的,後來又屬於周恩來跟鄧小平,總是有意無意的,給毛匪的文革設置了一點障礙,甚至悄悄糾正他的胡作非為。毛匪澤東可以說是群眾運動起家,所以對於如何操作群眾、激起民眾情緒對抗自己的政敵,這是他所擅長的。
但聖上反而最不喜歡群眾運動。他登基10多年來,從來沒搞過群眾運動,對在他任內發生的群眾運動,一率採取壓制、鎮壓等高壓手段。他透過掌握國家機器,來打倒自己的政敵,實現對臣民的統治。所以聖上的做法跟史達林更像,因為史達林從來不搞群眾運動。他在蘇聯的恐怖暴政,最嚴重的是上個世紀30年代,不搞群眾運動,完全靠秘密員警,靠那種法庭的展覽性審判(show trial),來把政敵物理上的消滅。
那為什麼在「改革開放」,進行了這麼多年以後,聖上的新極權主義,沒有什麼障礙,就輕易復辟了呢?一個最關鍵的原因,就是淪陷區在毛澤東以後,30年的所謂「改革開放」,根本就沒有觸動到任何一點,中共極權主義制度的根基。
極權主義的核心,是對國家機器,特別是專政機器的完全控制。所謂「改革開放」,經濟上改變最大。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中共對經濟,還是有相當大的控制力。比如說金融是經濟的命脈,金融體系理所當然的歸黨控制。其他許多主要行業,電信、能源、交通,基本上都是中共所控制的。它也可以透過制定規章制度,來限制民營企業的發展。鄧小平 講得很清楚,改革是保證共產黨能夠長期執政。改革是一種手段,一黨專制的長治久安是目的。所以說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只是改了皮毛而已,沒有碰到極權制度的根本。這樣極權制度要回來很容易,因為它根本就沒有被改變。
在這裡阿牛哥有一個比喻,大家都知道,電腦需要維修或換新,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比較像是為了要讓這臺,已經運行好久的電腦,可以持續的運行,但他知道,依照目前的條件,要撤換內部零件很困難,所以搬出了改革開放這樣的手段,充其量也只是幫這台電腦清理灰塵,上一些散熱膏而已。而聖上登基了以後,連這些措施都不做了,直接讓這臺電腦繼續使用,儘管外觀有點不一樣了,但它的內裝、裡面的硬體,都還是同一台電腦。
所以過去所做的這些,應急、延長措施一不見,淪陷區又馬上倒退了。對民間力量的打壓、意識形態的控制、黨內一言堂、個人崇拜、終身制,一下子又完全回來了。根本就不用花費很大的氣力,就可以讓極權體制復辟。那問題來了,這幾年淪陷區的經濟失去了活力,甚至到了崩潰的邊緣,整個社會陷入了躺平跟焦慮、對前途沒信心。當今聖上的新極權主義,是淪陷區經濟崩盤的罪魁禍首嗎?
聖上是罪魁禍首?
人們普通存在的一個錯誤認知,覺得改革開放以來,淪陷區高速的經濟增長,是中共的一黨專制,「制度優勢」的體現,但其實不是這樣的。
1992年,鄧小平南巡了以後,在江澤民、胡錦濤時代,可以說是淪陷區的黃金發展時期。在這20年裡面,之所以經濟會突飛猛進、達到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度,其實是有一系列,國內、國際政治跟經濟因素的,不是中共一黨專制的「制度優勢」。
在國內的政治層面,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1991年蘇聯垮臺。用鄧小平的話說,就是「發展是硬道理」,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條。所以中共全黨開始發展經濟,發展經濟變成了政治任務,經濟發展比任何事情,都還要來的重要。1993年,中共打破了意識形態對市場經濟的約束,通過了很多重要的決議,從計劃經濟轉向了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像是財政體制的改革,外貿體制的改革,外匯體制的改革,同時又建立了一個,比以前更有效的資本市場跟金融體系。
而在國際政治層面。在蘇聯解體了以後,西方的自由世界,對中共採取的戰略不是孤立,而是企圖透過把中共,融入國際經濟體系跟國際秩序,來慢慢的改變中共,不過現在看起來,好像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彩條)。這給淪陷區的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很有利的外部條件。
還有在經濟層面,中共的經濟發展,最有利的因素,在於勞動力充足又便宜,再加上1萬多億美元,除了資源還帶來技術的大量外資。全球化、技術引進跟經濟體制改革,讓淪陷區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所以實際上,一黨專制這種體制,它跟經濟快速發展的關係不大,一黨專制更不是什麼制度優勢,不然我們的北朝鮮,應該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了。經濟發展更多的,是跟領導人制定的政策有關。
這也就是為什麼淪陷區的經濟,現在開始出現了崩潰,人們會把責任歸咎在,是當今聖上制定的全面左傾政策。雖然聖上登基了以後,在18屆3中全會上面,洋洋灑灑制定了60條改革,但是仔細去看,超過一半的「改革」都是倒退的,也就是加強黨的統治,要自我革命、勇於鬥爭之類的。等時間到了2025年,人們發現改革的部分,當今聖上是一條都沒做到,倒退的部分全做了,也難怪會有「總加速師」的綽號了(彩條)
這種倒退的後果很嚴重。李嘉誠是最敏感的,2013年,他因為看出了當今聖上,跟前任完全不一樣,開始全部撤資,早早就潤出了淪陷區。經濟發展最主要的推動力,是民間跟民營企業家。從政策層面來講,當今聖上不僅不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他還要透過扼殺民營經濟,去反哺國有企業,甚至把民營企業收歸黨有,做到「國進民退」。
國際關係層面,因為當今聖上深信,世界已經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東升西降」要成為現實,他拋棄了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執行戰狼外交,挑戰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四處樹敵造成中共的地緣政治關係惡化。
還有一個因素,是以前中共的最高領導人,只能幹二屆,做滿10年就得走人,大家還是可以暫時忍耐一下,去想想不遠的未來,現在當今聖上「定於一尊」終身执政,不論是國內、外的投資者,對淪陷區的經濟前景,已經完全沒有信心了。
中共進行了長時間的改革,社會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當今聖上想倒退就倒退了,這讓我們看到極權體制,是沒有自我糾錯的能力的。就算是犯了多大的錯誤,如果領導人還在那個位置上,那就沒人敢糾正。一切要等到領導人,不在那個位以後再說。這是制度的劣勢,不是制度的優勢。但如果是一個民主體制,領導人的個人意志,不會有那麼大的作用,畢竟民主體制有能力自我糾錯。
說到這裡,也許災胞們會很悲觀的問阿牛哥,聖上的極權統治,既沒有民主轉型的可能,也沒有自我糾錯的機制,那他們韭菜的命運,什麼時候會有終點呢?其實我想說,大家不要悲觀,因為極權雖然沒有自我糾錯的機制,也可以拒絕民主轉型,但政治學告訴我們,極權體制是有一種,內在的自我毀滅機制的,隨著這樣的政體崩潰,未來也就會慢慢到來。
不過有很多的災胞,其實是很害怕中共會垮臺的,因為中共一直給災胞洗腦,如果共產黨被打倒了,那中國就會崩潰,民主不適合淪陷區之類的,因為民主只會帶來動亂,最後受苦的還是老百姓,但是中國人真的不適合民主嗎?
淪陷區民主會亂?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安全」是人們僅次於生理的最低需求。為了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安全,人們接受公共權力的統治,這是我們人類社會,最早出現國家、政府的原因之一。在人們對於人身安全、社會秩序的需求很大、很緊迫的情況下,社會會選擇接受有權威、有能力的統治者,哪怕這種統治,是以壓制為特點,是以剝奪人們的自由權利為代價的。這常常是專制,得以建立跟維持的重要基礎。也是中共統治淪陷區,進行強力維穩的理論基礎。
可是就在中共,持續高壓統治的今天,暴行遍地、憲忠事件不斷,僅僅是2024年下半年,類似的公共攻擊事件,至少發生了上百起,遍及全國,已經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了。受害者不只有災胞,甚至連外國人也深受其害。
「動亂」一直是中共拿來洗腦,說中國人不適合民主的理由,也是中共對追求自由的民眾,進行鎮壓時用的罪名,更是中共把災胞的納稅錢,拿來拴住自己,建立維穩體制的理由。幾十年下來,連威脅帶洗腦,把所有的動亂,歸咎成是境外勢力的驅使、引導的「顏色革命」,完全把來自底層民眾的聲音,扼殺在制度之下。但是災胞們,好像也接受了中共的說辭,不只是談「亂」色變,還覺得沒了中共的統治,淪陷區會進入所謂的「社會動亂」,暴行遍地、人人自危。
一般來講,從上而下的民主轉型,以及從下而上的非暴力抗爭,透過抗爭力量跟執政力量談判,達成的民主轉型都比較穩定,也不太會出現動亂。像是臺灣、墨西哥、西班牙、巴西等國家的轉型,就沒有所謂的「亂」。
就淪陷區未來的轉型來說,現在就斷定,民主一定會「亂」,沒有理論跟事實根據。並不是所有革命都會造成動亂,對中共這種黨國體制來說,黨淩駕於國家機器之上,爆發革命以後,共產黨會被迫下臺。這時候人們最擔心的,其實是國家會不會垮臺。
國家垮臺是什麼概念呢?也就是不只是統治者沒了,連國家機器也沒了,像是沒有統一的軍隊、領土四分五裂,法律失去了效力,公共服務停擺之類的。政治學習慣於把這種,無秩序而互害的社會狀態,稱為「叢林狀態」。但這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阿牛哥想說的是,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前共產國家,是因為共產黨的垮臺,而直接導致國家垮臺的。雖然短期裡面,一定會導致國家的行政能力低下。因為以前是完全由黨來控制行政,沒有了黨,國家機器的治理能力,一開始確實會變差,但是這段陣痛的時間,通常不會很長。沒有一個共產國家的民主轉型,會導致國家崩潰的,也就是中共垮臺了以後,不代表中華民族會消失、中國這個國家會滅亡。畢竟你們還有我們啊!
最後我想談一下,其實我們老早就有了,避免中國出現動亂,不管是大亂還是小亂,是短期亂還是長期亂的靈丹妙藥了,那就是用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也就是光復民國,再造共和。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現在在金門的大膽島上,面向廈門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標語,好像已經變成,一個打卡旅遊景點了,但只有用四六憲法為綱,用三民主義來統一中國,才會讓中國跟14萬萬的中華兒女,擁有一個光明幸福的未來。
曾經有淪陷區的朋友問我,為什麼國父會有新舊兩個三民主義?其實國父就只有一個三民主義,沒有什麼「新舊」兩個三民主義。在中共教科書上的,所謂的「新三民主義」,是在1927年4月,當北伐就要勝利、中華民國就要走向統一、蘇聯在中國發動的共產革命,就要面臨失敗的關鍵時刻,蘇共的顧問鮑羅廷,為已經逝世的孫中山先生,假造了一個「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新三民主義,但其實這個假三民主義,居然連一個「民」字也沒有。
在今天淪陷區的災胞們,最起碼的民族主義追求,就是必須要驅除馬列,「要做中華兒女 ,不做馬列子孫」;最起碼的民權主義追求,就是要推倒共產專制,把被中共剝奪的民權,重新拿回人民的手裡;最起碼的民生追求,就是廢除黨治、黨有、黨享,實現民治、民有、民享,從根本上解決中共,極權統治所造成的不公不義。
當14萬萬中國人,高舉著民族主義的大旗:「要做中華兒女,不做馬列子孫」;知識分子高舉民權主義的大旗:「人民有信仰、結社、新聞、言論的自由」;工人農民高舉著民生主義的大旗:「我們有平均地權的權力」;中華兒女高舉 「天下為公」的大旗,堅決反對共產暴政;每支隊伍響應「光復民國、再造共和」,中共黨員也徹底反省,拋棄馬列而認祖歸宗,選擇跟人民站在一起,實行三民主義,共和跟民主重回華夏故土,到時候的中國,又會綻放出什麼樣的光茫呢?
用看的太累了嗎?讓我們用說的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