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聖經默想禱告_250913_哥林多前書 (15)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裡。就是在基督裡睡了的人也滅亡了。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

(哥林多前書 15:17-19 和合本)

經文背景:哥林多教會有人在傳沒有「死裡復活」的事情,他們可能受希臘哲學的影響,認為人的身體是不好的,靈魂才是善的、不滅的。然而,這樣的思想使得福音真理被扭曲,以為基督並沒有真的死裡復活。這導致人以為基督的福音只是幫助人在今生有指望,也導致罪的問題沒有真的被解決,所有信的人也都滅亡了。

默想應用:每一個時代都很難相信「人會死裡復活」,然而這是福音的核心。基督的復活證實了罪與死亡的敗亡,復活也成為我們能相信的憑據。今生並不是過完就沒有了,而是有永恆的生命,然而真正要面對的是罪的問題。若罪還是存在,我們就死在罪中,毫無拯救。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就證實罪的失敗,我們也能在祂的裡面而得救,必然歡歡喜喜進入神的國。

禱告:

  1. 求主幫助我們更清楚相信,基督已經死裡復活成為我們今生到永遠的盼望。
  2. 求主幫助我們不被今生一些罪惡的事情誘惑,反倒仰望基督,期盼完全聖潔的日子來到。
  3. 為教會領袖禱告,能夠將死裡復活的道表明清楚,使人因基督能大得盼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purgeon
3會員
39內容數
想幫助弟兄姐妹按聖經默想、禱告
Spurgeon的其他內容
2025/09/12
若都作先知講道,偶然有不信的,或是不通方言的人進來,就被眾人勸醒,被眾人審明,他心裏的隱情顯露出來,就必將臉伏地,敬拜神,說:「神真是在你們中間了。」 (哥林多前書 14:24-25 和合本) 經文背景:這裡的先知講道,並非指現今在教會裡有職分的人主日講道,因此並不支持人人都上台講道。這裡是指新
2025/09/12
若都作先知講道,偶然有不信的,或是不通方言的人進來,就被眾人勸醒,被眾人審明,他心裏的隱情顯露出來,就必將臉伏地,敬拜神,說:「神真是在你們中間了。」 (哥林多前書 14:24-25 和合本) 經文背景:這裡的先知講道,並非指現今在教會裡有職分的人主日講道,因此並不支持人人都上台講道。這裡是指新
2025/09/11
本文帶您深入哥林多前書 13:4-8,探討真愛的定義,並反思現代社會中愛與真理的關係。藉由默想基督的愛,幫助我們分辨真偽,活出真愛。
Thumbnail
2025/09/11
本文帶您深入哥林多前書 13:4-8,探討真愛的定義,並反思現代社會中愛與真理的關係。藉由默想基督的愛,幫助我們分辨真偽,活出真愛。
Thumbnail
2025/09/10
哥林多前書 12:25-27 提醒我們,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每個信徒都是肢體,應彼此相愛、彼此服事,而非互相比較。文中分享如何應用經文於生活中,並提供禱告事項,促進教會合一與成長。
Thumbnail
2025/09/10
哥林多前書 12:25-27 提醒我們,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每個信徒都是肢體,應彼此相愛、彼此服事,而非互相比較。文中分享如何應用經文於生活中,並提供禱告事項,促進教會合一與成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神學家齊克果的比喻:「躺在七萬噚水深處的危險,以求在那裡找到上帝。」他還說:「若無風險,就無信仰。」(《神的隱匿與人的理性》,J. L. Schellenberg,p175-177)
Thumbnail
神學家齊克果的比喻:「躺在七萬噚水深處的危險,以求在那裡找到上帝。」他還說:「若無風險,就無信仰。」(《神的隱匿與人的理性》,J. L. Schellenberg,p175-177)
Thumbnail
神學家畢德生是位有名的牧者,他曾經害怕失敗,用工作、事工來麻痺失敗的焦慮,但最後反省說: 「他認為自己必須放下,因為工作的是神,不是自己。神的工作,才是往後人生道路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52)
Thumbnail
神學家畢德生是位有名的牧者,他曾經害怕失敗,用工作、事工來麻痺失敗的焦慮,但最後反省說: 「他認為自己必須放下,因為工作的是神,不是自己。神的工作,才是往後人生道路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52)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大衛如何依靠上帝的話語,得到勇氣並持守信仰。透過禱告和在挑戰中讚美神的話語,大衛能夠克服恐懼,並背負起上帝賜予的使命。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大衛如何依靠上帝的話語,得到勇氣並持守信仰。透過禱告和在挑戰中讚美神的話語,大衛能夠克服恐懼,並背負起上帝賜予的使命。
Thumbnail
德國哲學家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完全工作是一種歷史上的邪惡勢力。······惡魔令人的價值混亂,導致我們不再為了生活而工作,反倒為了工作而活。」(《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喬納森.馬萊西克(Jonathan Malesic),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德國哲學家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完全工作是一種歷史上的邪惡勢力。······惡魔令人的價值混亂,導致我們不再為了生活而工作,反倒為了工作而活。」(《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喬納森.馬萊西克(Jonathan Malesic),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奧伯格(John Ortberg):「成熟的偉大標記之一,就是接受這個事實:人人有其『瑕疵』。」(《褥子團契》,奧伯格(John Ortberg),p14)
Thumbnail
奧伯格(John Ortberg):「成熟的偉大標記之一,就是接受這個事實:人人有其『瑕疵』。」(《褥子團契》,奧伯格(John Ortberg),p14)
Thumbnail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你認為人類先要生存下去,真相和名聲哪個比較重要?」(《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p118)
Thumbnail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你認為人類先要生存下去,真相和名聲哪個比較重要?」(《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p118)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