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的連串事務,其實都是每學期重複的,如果能立即固存經驗,下次不會重蹈覆轍,還能每次創新。
統一超的「單品管理」(TK)就是這樣的獲利神器,東西賣不好,就記取教訓,分析推論、持續改善。連年虧損的咖啡硬是可以賣到每年200億。
單就備課研習,就有很多可以精進,不排隊還是其次,主要是課程,可分必修和選修、公辦與自辦,讓人人各適其所。
而課程靠的是講師,可以精進的更多。
聘定講師,就先請填谷哥表單,除了個資,包括飲料半冰少糖通通掌握。
講師一到校門口,警衛馬上恭迎,不會讓講師站著被盤查。(車號都已經登記)
領據早已按資料列印好,講師只要大筆一揮,簽名即可。(費用先給是「敬備薄酬」,講完才給是「勞務所得」,差很多!)。(北市已用台北通填報)
所有會場公用電腦,一定灌足字體,確保講師簡報不會變形;備足所有影音程式,任何檔案都可播放。(現在還要備齊GPT)
連麥克風都會貼「開麥等五秒」,講師不會一直拍麥頭。
這些近乎苛求的專業,都是來自每次活動結束的「單品管理」:
1.現況分析:優缺點及原因
2.假設推論:下次該怎麼做?
到這裡就存檔,下次要再做時,檔案調出來:
3.付諸實施:照上次預定的去做
4.效益驗證:看看成效如何?
然後繼續進入第二輪的單品管理,持續改善。
剛開始推,大家覺得很煩,就開放大家想做的來做就好。後來發現有長遠利益,不會重複錯誤,每次可以站在之前的基礎創新,越做越有趣,慢慢就整個團隊都這樣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