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繪製
家筠是社工系大三的學生,同時也是系學會的幹部,目前正值實習期間。
某天,她一邊在婦女協會整理檔案,一邊滑手機確認系學會的會議記錄,忽然想起系上準備舉辦一場名為「社工人的第一哩路」的畢業學長姊分享會,主題是請學長姊回母系和學弟妹們聊聊進入職場後的心路歷程。
她轉頭看向不遠處正在打報告的語柔,忍不住心生一念:「學姊回來講這個,絕對超級適合吧?」下班前,她鼓起勇氣問:「學姊,我們系學會下個月要辦分享會,可以邀請妳回來演講嗎?分享家暴工作的事,我覺得學弟妹一定會很想聽。」
語柔一愣,隨即笑了:「好啊。我也好久沒回學校了。」
到了活動當天,語柔特地換上白色棉質上衣和牛仔短裙,頭髮紮成馬尾,一進入教室便讓不少學生驚訝地抬起頭。
「欸,那個是講者嗎?她也太像大學生了吧?」
「有夠可愛的啦!」
語柔站上講台,語氣輕柔卻帶著自信:「大家好,我是語柔,是你們的學姊。我現在在婦女協會工作,專職處理家暴的個案。」
她的講述不華麗,不煽情,卻實在。她分享初入職場時對案主的無力感,也說到怎麼在一次次碰撞與反思中,找到能與案主建立信任的方式。
「我曾經陪一位被家暴十多年的女性聲請保護令,那是她第一次走進法院,手都在抖。但她跟我說,『有妳陪我,我才敢來法院』。我想,這就是我們社工能做的最重要的事之一。」
現場鴉雀無聲,許多學生認真記筆記,甚至眼眶泛紅。她接著說——
「家暴工作沒有戲劇張力的轉折,也很少有馬上變好的奇蹟。有時候我們陪她們熬過一晚,就是希望那一晚沒有再被打。就是這麼真實,也這麼艱難。」
一名學妹舉手問:「學姊,這樣的工作,會不會太沉重?」
語柔想了想,笑得有些苦澀卻堅定:「當然會。但我一直記得,案主不是求你救她,她只是想有人陪她,理解她,陪她走一段。所以如果我不肯聽,那她該找誰說?」
活動結束後,學生們紛紛圍上前請教問題,還有人搶著要加她的 IG。語柔一邊回答,一邊不好意思地笑,彷彿又回到她在校時那個害羞但溫柔的模樣。
家筠站在人群外,看著這一幕,突然有些感動。她的實習督導,在她眼中一直是默默努力的模範,沒想到在全場的注目下,語柔竟也能發光得那麼自然。
她悄悄打開手機,在系學會的群組裡打了一句:
「邀請語柔學姊來分享真的是這次活動最對的決定。」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