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對《渺小一生》不抱期待,書介清楚說明這是一個有關人生與友誼的故事,老套的溫情攻勢在我選書時一直是扣分的存在,因溫情、溫柔等詞彙早就被濫用於各種小說,所謂的療癒更是倒人胃口。然而這次我錯了,我很慶幸自己錯了,我被書裡關於愛的種種樣態感動,愛的流變、與現實的碰撞,以及無法避免的躊躇與不完美。愛,多麼爛俗的字,說出來多麼令人羞愧,但偉大的愛證明它值得,仍不乏強大的力量。
《渺小一生》寫了四位大學好友的一生,他們分分合合,面對人生難題,或互相扶持,或互相傷害,生老病死,解決或放棄解決問題。可見小說在時間跨度上很大,作品捕捉了每個年齡段人生的難題。在橫向的職業跨度上,作品也不含糊,四位好友分別是律師、演員、建築師和藝術家,四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作者竟能刻劃得入木三分,不逃避細節的鋪陳,如故事中一段很長的法學教授演講,大可不寫,寫了反而容易露馬腳,或書中關於藝術生態的把捉,都相當具有啟發性,可見作者功課做得夠滿。書中虛構的藝術作品,僅使用文字描述,就動人心脾,彷彿畫在當前,那流轉光影與微妙神態,被畫筆凝固成一池哀思。另一方面,即便如此,你從這些描寫中感受到的絕不是炫技和耽溺,而是角色真誠的思考,對他們所從事的工作的倫理、未來和困境的思考,而非浮於細節的技術鋪陳。
四名角色都很立體,有各自不同的性格,性格不刻板,隨著時間逝去合理地翻折轉變,作品也以不同人的視角去講述故事,其主軸總是更偏愛在裘德這名角色身上。裘德撐過了早期最惡劣的生命,逐漸收穫世界(周圍的人)給予他的愛,然而他的收穫充滿了懷疑、恐懼、尖酸與侵略性。小說一次次讓讀者目睹愛的發生,被極樂包裹,包裹成一顆晶瑩剔透的糖果,彷彿人生從此一帆風順,正當此時,作者就會露出糖果後的匕首,不直接刺向讀者,只是一晃而過,那冷光作為一道暗示,使讀者明白這種美好之脆弱。是的,作品總是在最甜蜜的地方下毒,告訴讀者這一切很快就會腐壞,新的挑戰又將來臨。這種大膽的預言手法,使閱讀過程顯得危機重重。小說中對愛的描繪,透過精湛的心理描寫完成。心理面向是小說著墨最多、最細也最精彩的部分,以至於你很難相信這竟是一人所寫就,再加上前述的職業跨度,更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然而每當我要讚揚作品的技術成就,同時卻又想立即否認,為什麼呢?因為我不認為「技術」是對這部作品最切身有感的評價,「技術」是隔岸觀火,冷冰冰的寫作禮儀,但這本小說,天啊,根本不可能做到隔岸觀火,這是一本讓人沈浸其中,完全淹沒的小說。而這些如同天羅地網的心理分析,使角色的行動多麼合理,多麼值得同情,又多麼「沒有辦法」,你必須承認他們只能這樣做了,即便這些行動割傷了每一個人,是徹底的毀滅,又有什麼辦法呢?我們何以能假設人生有止損點,有救贖,這種虛妄的希望,本就沒有一個可靠的承諾我們的人,世界不公平,生命也不公平,然而人仍在走,這令人驚訝。小時候父母老師總說,有一天你會快樂,現在努力的話,有一天你就不用努力。然而人生,正如這本傑作所展現的,永遠是一連串的問題鋪天蓋地而來,無法預料,也沒有休息站。
正如書中所言:「他意識到自己的不耐,覺得心理諮商有一種陰險的迂腐,暗示人生是可以補救的,而且有一種社會常態存在,要引導病人符合這樣的常態。」
並沒有。
但我仍要說愛,愛才是作品中最強大的力量,以至於無論我把角色的生命說得多麼灰暗,仍能被感動,仍願意相信生命的價值,至少是書寫的價值。愛在荒涼中愈發炙熱,這種熱度就是其價值強度,儘管你無法說那價值的內容是什麼,但強度是無法否認的,如同一陣狂亂的心跳,大海失序的翻騰。
這本小說再次向我展現了小說的力量,沒想到這麼多年的閱讀經歷,仍有書能深深碰觸到靈魂深處,這正是文學的奇蹟,這奇蹟明明一再發生,想想安妮艾諾、朵卡萩、馬奎斯、胡淑雯、胡遷,每次我都忍不住要驚嘆自己在這個世界裡是多麼年輕,仍能瞥見新的動人風景,然後又進入一個循環,一段不斷路過平庸作品和優秀作品的旅程,漸漸認定文學不過如此了,都看過了,剩下的都是遊戲,輕鬆戲謔,再無感動。然後又一次,我被感動得一塌糊塗,表現得像個難以置信的白癡。即便在這些傑作中,《渺小一生》仍是最無可取代的一本,我願將它與《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和《百年孤寂》並列,值得每年至少重讀一次。
寫於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