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沒有不見。
只是我不知道為什麼要賺。
——
以前,我有很明確的「想要」:
幫家人還房貸,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這個想要給了我動力,也讓我願意咬牙去努力存下每一塊錢。
——
但當家人過世後,這個想要就消失了。
仍舊能賺錢,帳戶的數字也在增加
卻忽然間發現——我不懂自己到底為什麼要努力。
去年,我做了一個決定:裸辭。
理由有很多,但某個觸發點,是來自同事。
每天喊著「好忙」「沒時間」,壓力大到體重飆升
再為了公司的減重比賽拼命減重
這樣的輪迴,年復一年上演。
我問自己:我想成為這樣的人嗎?
那一刻,我心裡浮現三個問題,也是我對自己的靈魂拷問:
1. 我想成為這樣的人嗎?
2. 我要為了賺錢,把時間和健康都賠進去嗎?
3. 我為了什麼而努力?
答案都是:不要。
所以我離開了。
——
離開後,迷惘並沒有消失,反而更大。
直到,我遇見蕾咪。她要我先寫下「100個夢想」。
聽起來簡單吧?
但我連五個都寫不出來。
因為我的夢想,一直只有一個:幫家人還清房貸。
這個目標隨著他們離去後,我空白了將近八年。
這才意識到:
如果沒有新的「想要」,再多的錢也只是冰冷的數字。
於是我嘗試另一種方法:
▎用「童年的夢想」去治癒「長大的自己」。
我開始問自己:學生時期的我,什麼讓我快樂?什麼還沒實現?
我想去海外生活看看,那就得把英文學好。
於是我決定先去菲律賓,學英文。
這也我人生第一次花大錢。也才意識到自己對花費有多焦慮。
龐大的學費與緊繃的預算,每個花費都像一場選擇題。
吃什麼、要不要出去玩、要不要買書,
每一筆支出都讓我內耗到喘不過氣。
但也因為這樣,我突然找到另一個方向
▎賺錢,是用金錢去靠近夢想。
在內耗的壓力下,我終於明白
我發現,賺錢不是為了炫耀數字,而是為了買下「不被焦慮綁架的自由」。
用錢換經驗、換健康、換自由。
於是,我給錢一個新的定義
錢不是目標,而是「燃料」。
它的價值,不在於數字有多大,而在於能不能支撐我的「想要」。
有了「想要」,賺錢才有方向。
沒有「想要」,賺錢只剩下冰冷的數字。
現在,我正花時間找回我的想要,
錢不是目標,而是追夢的工具。
-------------------------------
我是雜學生,這是我的人生筆記。
各種跌跌撞撞的嘗試,希望你也能找到屬於你的想要。
pe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