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ber攜手DSW,UberEats開放鞋款與配件外送,最快一小時到貨;UberOne會員免運。Uber收92.95美元,日跌4.99%。 Uber近年積極從餐飲延伸到零售與生活類別,此次與美國鞋商DSW合作,讓用戶在UberEats「零售」專區下單鞋款與配件。市場面則受Lyft與Waymo合作消息牽動,Uber股價短線承壓。 **Uber攜手DSW,拓展零售版圖** 此次合作由Designer Brands(DBI)旗下DSW與Uber(UBER)攜手,從週三起,消費者可在UberEats App的「零售」分類找到「DSW」,選購鞋款與配件,最快一小時送達。Uber表示,新增DSW凸顯其擴大零售與生活類商品的決心,目前平台已提供數千種居家、時尚、美妝與個人護理商品,定位朝「即時便利一站式商店」邁進。對Uber而言,非餐飲零售有助分散營收來源、延長高峰時段,改善外送網路的車手(供給)與訂單(需求)利用率。 **UberEats拓零售,拉高客單價** 非餐飲零售通常客單價高於餐飲外送,鞋款與配件屬中高單價商品,若配送體驗順暢,可望拉升UberEats平均訂單價與毛利。DSW本就具備廣泛SKU與品牌組合,疊加「最快一小時到貨」的即時性,能吸引臨時需求(如臨時出席活動、尺碼替換)與贈禮場景。這也提高既有用戶在UberEats的使用頻率,並帶動跨品類消費。此外,零售品項相較餐飲更不受餐期限制,對平台整體單量的平滑度有正面效果。 **UberOne免運優惠,提升採用意願** UberOne會員在此合作下享有$0運費,對價格敏感的用戶是重要誘因。免運可降低首次嘗試門檻,配合App中清楚路徑「零售→DSW」,提高轉換率。對Uber(UBER),會員方案不只增加粘著度與長期留存,也能擴大會員收入占比,提升可預期的訂閱現金流。對Designer Brands(DBI),多一個即時履約通路,有助門市庫存周轉與全通路銷售整合,特別是在季節交替與促銷檔期,外送可當作「最後一哩」的靈活補位。 **與競品相比,Uber差異何在** 在美國外送市場,DoorDash(DASH)同樣積極擴張雜貨與零售,即時物流正成為平台的必爭之地。Uber的差異點在於跨「出行+外送」的雙邊網路與全球化版圖,可共享車手、廣告與會員體系,提升單位經濟效益。再者,UberEats已囊括居家、時尚、美妝與個人護理等數千SKU,DSW加入讓「時尚/鞋履」品類更完整,有助建立用戶「一站式」心智。長期挑戰仍在履約體驗(尺碼/退換貨流程)、商品可得性與與零售商的利潤分配。 **Lyft消息影響,Uber股價承壓** 新聞公布當日,Uber(UBER)收在92.95美元,跌4.99%,主因市場消化先前Lyft(LYFT)與Waymo的合作進展,引發對自動駕駛與出行競局的聯想,短線壓抑Uber評價。雖然此次DSW合作屬零售外送利多,但股價表現更多被出行端競爭消息影響。後續投資人將關注零售外送GMV貢獻、會員增長與廣告變現,來評估此類合作對整體營運槓桿與利潤率的實際拉動。 Josh 評論: 這則合作強化了即時零售的趨勢,平台正從「送餐」進化為「送萬物」。對產業而言,誰能把即時物流密度、品類深度與會員生態做厚,誰就更能抵禦景氣波動。未來股價走勢的關鍵,在於非餐飲GMV增速、訂閱與廣告收入占比提升,以及單位經濟的持續改善。 受惠與受壓公司方面,Designer Brands(DBI)受惠於新增即時銷售通路,門市庫存周轉有望加速;Uber(UBER)受惠於更高客單價與跨品類頻次,但短線仍受Lyft(LYFT)/Waymo的競局情緒面牽動;DoorDash(DASH)在零售外送競爭更趨白熱,需加強差異化;Alphabet(GOOG)因Waymo進展,市場對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預期升溫。
Uber攜手DSW落地「即時零售」,強化一站式便利心智,長線利多,但短線股價仍看競局與執行成效。